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行政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涉及许多实际问题:主要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探索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最终归结为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的问题,而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是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论敬业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敬业精神●阎增武仰海峰一、市场经济呼唤敬业精神虽然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敬业精神历来都被强调为社会职业生活中最为基本的伦理道德内容,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敬业精神具有不同的现实意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分期来看,可分为以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法治社会的执政为民的内涵应包括:确保人民主权是执政为民的逻辑起点;保障人权特别是个体人权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依法执政是执政为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期乡土社会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乡土社会结构二元化的现实,分析了社会转型期的乡土社会法治应当关注的三个方面乡土社会法治的政治基础即基层乡镇政权体制的法治化、社会基础即村民自治的真正实现和制度性机制即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法治植根于乡土社会,建构起乡土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公权的执行部门,其执法行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警务活动的规范化文明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是促进美国社会自我治理和变革发展的民情要素。诚然,美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和公共精神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国情背景,并且其法治、公共精神处在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主导之下,这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法治、公共精神有着本质区别。然而,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法治、公共精神的作用与意义已得到验证,法治、公共精神的培育有其自身规律,其中的先进经验是可资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论法治社会德性的实践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蓉 《求索》2011,(10):112-114
法治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个体德性的缺失有关,而德性具有实践性的品性,它在实践中养成、生成,又在实践中外化为德行推动实践的良好完成,个体在具体的场域中很好地践履德性是法治得以成功和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     
《上海人大月刊》2004,(2):46-47
  相似文献   

9.
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鼓舞与推动科技工作者克服工作和生活困难、攻克科学难关、献身科学事业的最强大、最持久的精神动力。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地说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培养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首先需要加强教育,增加精神的养料。从长远目标来看,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敬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要求,搞好四个教育结合。第一,把科技知识教育与科学家的敬业精神教育结合起来。这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多年来,我国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敬业精神     
<正> 曲阜“三孔”水洗事件曝光后,有人讲:这是不满文物体制改革反弹的结果,因为“三孔”管理权租赁给旅游公司,触及部分人利益。而曲阜有关负责人也称:改革触及到一部分人及个别团体的既得利益,其抵触情绪和不满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言下之意水洗事件是反改革者为了私利捣蛋弄出来的“文物受损”事件。官僚们的视角就是与百姓不一样:一起破坏文物的严重事件演变成一  相似文献   

11.
港澳法治社会中的民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香港、澳门法治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是港澳地区立法主权的归属问题和广大港澳居民是否充分享有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问题;解决港澳法制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和推行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及中文官方化的“三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法治社会中的公民权利保障□刘建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正确认识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意义,采取积极对策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完全实现,已经成为我们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问题。一所谓公民权利,即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授与公...  相似文献   

13.
卫欢 《前沿》2011,(7):84-89
自2005年提出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搭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通往和谐法治社会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4.
胡新艳 《理论月刊》2007,(12):128-130
"纠纷"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利害关系所发生的公开对立,以及对平息这种对立的意思表示状态。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应以一种科学的态度,还原纠纷本来的品质——纠纷的两面性,在此我们将其称为"辩证纠纷观"。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正处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敬业精神。这既是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呼唤,又是主体人格完善的道德自律。敬业精神是由创业精神、聚业精神和乐业精神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互推互支,形成个人对待事业的健康精神状态,并有利...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的推进应以法治来支撑 ,它不仅是立法环节以法律的技术性吸收和确认道德标准 ,即通过道德法律化去实现道德的追求 ,而且是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及法律宣传教育等多个渠道即法治的全过程深刻的阐扬法治意识 ,以促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武 《湖湘论坛》2003,16(6):54-56
法治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法治进程中必须重视人权的保护。根据我国的国情 ,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王义保  王治东 《求索》2005,(11):89-91
有效的制度安排通常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完成的,法治在行政管理领域表现为法治行政或依法行政。在西方历史文化中法治思想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却形成了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体系。当前,法治行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生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14,(7):20-21
1.严格依法办事的良性运行何以实现 依法办市理念作为法治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所红,应当受到认真对待,在解释学的阐述下,其将展现出全新的、非简单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倡导秩序的社会组织管理价值导向要求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以政府供给法律秩序的法治化间接管理模式来替代。社会组织管理的法治化并非"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而是将政府及其公共权力与社会组织一并规范到法律框架中。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法治化来推动社会组织管理法治化,具体步骤是在统一的"社会组织管理法"的指引下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组织的责任机制和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