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是关于人以及人性的理论,借助这一理论,有利于启示我们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人性的力量,早已把人性国家利益化,而我国对民族人性标准的探究才刚刚开始。中国的人性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把人性这个将会涉及到一切事物的潜力加以充分发挥和运用。研究民族人性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对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反对民族分裂、整治社会腐败、建设一个强盛而又和谐的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法之根基     
一部刑法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性的发现史。新刑罚体制对旧刑罚体制的取代,无不是人性的彰显。通过对人性的基础探究,透视人性与刑法的关系。冀望能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刑事法治建设有所建言。  相似文献   

4.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人的问题和人性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本文从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人性特点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性复归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格魅力一般意义上看是人的特质的外在表现,但仅从这一角度出发无法深刻理解邓小平"以人为本"人格魅力的本质力量.从邓小平突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人的个体主体意识、抓住了人性致富欲望这一主体意识的主要核心内容、创新了爱护人性致富欲望积极性的现实途径三方面分析,这一本质力量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人性是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只有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之上,政治哲学才有稳固的根基.理解和把握人性,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人性观和西方现代“人性假设“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古代的人性观和现代西方"人性假设"有着重大的差别.中国古代人性观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其出发点是为统治阶级加强统治服务的,其结构为平面线性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经验感悟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道德属性;西方现代"人性假设"产生于经济、文化、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其出发点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其结构为主体螺旋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科学的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实证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心理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哲学中的概念,也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从柏拉图到康德再到黑格尔莫不是从人性角度关注法律。人性影响着法的产生和价值,人性具有可塑性,人性的塑造体现为法律价值的实现,同时对法律意识形成有重要影响。西方自然法对人关怀,满足人性需求,是西方法治的价值性理论前提,中国封建法总体上不利于人性塑造,影响到人们法律意识淡薄。并得出结论:我国法治建设应注重民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孟子"性善论"思想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是中国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人性善的哲人.他的性善论、他的人性观,不但是其"仁政"学说和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且对后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孟子的不懈努力,创立了性善论,才使中国思想发展史没有偏向老子的"性无善恶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如此乐善不已、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心理.这种巨大的社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伦理资源,有利于我们的伦理学理论研究和现实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解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68-168,172
劳伦斯以独特的方式在作品中揭露和批判了工业文明和虚伪的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压抑及异化,并呼唤人性的回归,生命本真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思想和作品,指出劳伦斯呼唤的是一种真实的、尊重人性的自然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1.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和谐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人们追求平等、安定、和谐的理想价值目标。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正是这种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公安机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维护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其内部和谐人文环境的构建,对于增强和形成公安机关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精神,保障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效地履行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主题和重要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此,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就要对“以人为本”进行三个方面研究,一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形成;二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三是关于“以人为本”管理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站在服务国家大局的高度弘扬先进文化;二是要培育以自立创新精神为支撑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三是要应对世界文化挑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塑造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汇聚于先进文化的潮流之中,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浸润,因此我们应运用文学阅读的手段来影响、感化和塑造青年学生,用文学来充实其精神世界,培育其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人性及人格的人类学辨析中,探讨文化的社会性传递、人性的转变以及实践主体人格的养成,对文化传递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的比较视野中看到人性的多种特征(如共性与差异性、生物性、社会学及文化性等),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的文化建构方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表现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仁爱生命"的道德观理念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尤其是儒家学派人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文理念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博大的生命境界,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可资借鉴的良好文化资源.对生命的"仁爱"这种道德情怀同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宗教情怀一样,它都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心灵关怀,一种行为庇护.建构现代合理的生态伦理,需要寻找和获得这种人文理念作为深层次之文化动力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指引下,应结合学校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更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三个方面来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是陕西和西安旅游产业中一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急待开发的资源。将寺院人文景观与生态园林结合起来开发是创建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最佳形式。建议在西安地区以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国际影响、人气旺盛的青龙寺、大荐福寺、大庄严寺、草堂寺、净业寺和丰德寺、至相寺和百塔寺等人文景观为中心建设园林,以便促进陕西、西安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诚信思想是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诚”、“信”、“诚信”是苟子诚信思想的基本范畴,自然主义人性论是荀子诚信思想的立论之源,朴素的唯物主义是荀子诚信思想的哲学基础,荀子从自然主义人性论出发不仅将诚信作为修身之道并将诚信上升为治国之策。现今我国进行诚信建设理应充分挖掘荀子诚信思想的合理内核,赋予诚信“自然法”的意蕴,将诚信的内涵明晰化,发挥诚信制度工具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