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卢梭以“公意”为基石达成了社会契约,想要建立主权在民的新型政体。由于“公意”概念引起的争论和分歧,以及卢梭主权在民理论自身的缺陷和矛盾,使主权在民的理论有走向专制的危险和可能。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民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哲 《法制与社会》2010,(7):276-276,28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国家的建立,设想了一个美好的契约制度,为了寻求公平正义,公意也成为了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主旋律,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理论的设计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并未如其在宣言中所提倡的那样美好,资产阶级无法摆脱阶级的私欲,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只能是纸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宪法与宪政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是在私权至上文化的基础上创立的。那么,可不可以在新的时代,新兴的国度诸如我国建立起一种新的宪政模式?这种新的宪政模式既要有公权的权威,又要有私权的保障;既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又有民主自由的发挥。本文即以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发表于1762年的著名著作《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较全面的概括。书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民政治自主即人民自我立法的理念上。然而,卢梭的整体主义的主权概念由于排斥个人自由和忽略私人自主领域。因此,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治理论论述,即有发展又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5.
浅析《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与公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公意(generalwill)为理论基点展开论述,创设了著名的社会契约理论。本文试图从关于自由和公意的论述切入,浅析自由与公意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既是一部政治学著作,又是一部法学著作,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本文即从它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自由与平等"的目标、性质以及"主权在民"的重要思想进行了浅显的评析。  相似文献   

7.
公意学说是贯串《社会契约论》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卢梭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主要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公意的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试评。  相似文献   

8.
易甸 《法制与社会》2012,(29):220+226
卢梭在解释政治如何合法的时候,一方面承认人类不平等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从法律和道德的原则的立场来指责这种状态,从而建立了一个道德的乌托邦.其对政治理论以及社会契约的研究,很显然的继承了霍布斯以来的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传统,试图以平等代替智慧,关心的是人类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在社会契约的掩盖下,人类的自然自由被替换成了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9.
吴丹 《法制与社会》2012,(14):218-219
卢梭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一书,提出人生来自由且平等,人民有权根据合意订立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描绘了一幅“理想国家”的蓝图.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卓越影响力,为我们研究人权、国家起源和政权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社会契约”、“主权在民”、“选举和直接民主”深入分析卢梭“理想国”的逻辑推导过程,并对本书在今天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国家 ,契约不仅是私法的缩影 ,也是公法的精神所在 ,社会契约论即是契约观念在宪政关系中的法律表现。在契约原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渗透的过程中 ,笔者并不赞同一种“契约万能”的主张 ,但却笃信缺少契约精神的中国需要用契约维护权利和限制权力 ,这也正是社会契约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法国启蒙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人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人的方法,对人和社会的本性、道德情感和良心、爱自己与爱他人、社会契约的政治和伦理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社会与人是卢梭论证的基点;公众与个人是其伦理思想的桥梁;通过契约的正义是其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这三部分是卢梭契约伦理思想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国家,契约不仅是私法的缩影,也是公法的精神所在,社会契约论即是契约观念在宪政关系中的法律表现.在契约原理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渗透的过程中,笔者并不赞同一种“契约万能”的主张,但却笃信缺少契约精神的中国需要用契约维护权利和限制权力.这也正是社会契约的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 凡是读过《社会契约论》的,几乎无不为卢梭那激昂的热情,诚挚的态度,虔诚的信念,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所打动。但往往也就是这些感情的共鸣使人们常常忽略了用理性冷静地分析卢梭政治法律思想的内在冲突及其潜在的缺陷。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指他那些矛盾的,含混不清的概念,前后并不一致的逻辑推理,而主要的是指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14.
卢梭《社会契约论》对人民主权原则的论证分为两步,以第2卷第7章为中界线,前面揭示其“主权———公意———公共利益”三位一体的道德内涵,后面阐释其实践的政治法平衡结构“主权者———政府———臣民”。本文尝试解读后者,主要关心三个问题:其一,在卢梭的体系中政府和主权者是什么关系?其二,如何维持政治体的平衡?其三,理想主义的平衡结构对于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相关性是什么?研究表明,卢梭用他的连比例“主权者:政府=政府:臣民”把人民主权推到了逻辑的终点,为民主政治确立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范型。尽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的理想范型为正确理解代议制民主的有限性提供了一个批判的标准,并提醒我们隐藏在现代政治制度根源上的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法思想的核心文本,但其实质涵义却一直晦暗不明.我们要极力避免把它看作卢梭用怨恨之笔写下的“乌托邦”之书,宣称它的理想主义意味着对现实国家与政府的颠覆和革命,或者把它当成一曲浪漫主义式的对城邦政治生活的追慕.尽管这些的确是其中的要素,但只有在关照其整体的问题意识和思想体系时,诸要素的真正涵义才会得到理解.事实上,在将现代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传统打断之后,卢梭并没有抛开自然背后睿智而仁慈的上帝;其政府学说对传统政体问题的取代恰恰使得现代人民政治呼之欲出;这些都与他对社会实在与个体自我所做的多重理解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卢梭谈法律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法律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近两个半世纪,其中的许多论述对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仍有诸多借鉴之处。卢梭认为,法律“就是公意对于一个共同利益的目标所做出的公开而庄严的宣告。”这里有四层意思: 第一,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它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以意志的所属主体不同,卢梭区别  相似文献   

17.
卢梭作为自由思想的引导者,其自由理论对法学学者影响重大。本文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发,在评析该著作的同时,阐述该著作中所包含的卢梭自由理论,论述卢梭所谈及的不同层面的自由,并对其自由观作一界定。  相似文献   

18.
卢梭关于人民主权原则的理论,由两个相关但又独立的方面构成。在规范性原则方面,他天才地构造了人民主权(经由普遍意志)与人权和法治相统一的逻辑结构。在实践技艺方面,他设计了大立法者、公民宗教及教育和风尚监察相互支持和补充的思路,试图以立法者消灭差异性、取代政治。实践政制的构建,应在坚持卢梭的人民主权原则的规范结构的前提下,修正立法者的思路,以人的交往性和差异性为基础,通过公议程序来推动意志的普遍化,落实人民的主权。  相似文献   

19.
陈端洪 《中外法学》2007,(3):280-296
<正> 人民主权是卢梭最伟大的政治理论贡献,集中阐述该原则的著作是《社会契约论》。本文尝试把人民主权作为一个政治的道德原则来理解,解读其观念结构,文本范围基本局限于《社会契约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前半部分。卢梭试图把自由和主权置于一个统一的结构,把主权建立在个人自由的道德基础上,并在主权之下实现全体人的自由,从而在纯粹世俗的意义上把政治权力提升为神圣的权利,克服政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继承了以往社会契约论的合理成分,并提出了自己的主权在民学说。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他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公民通过履行遵守公意的责任而实现自由。公意是人民主权的体现,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而法律又是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之上,是公意在具体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