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繁复之美     
正第一次感受到繁复之美,是看一档介绍苗族服饰的节目。华丽的苗族服饰,简直把繁复之美演绎到了极致:复杂多样的图案,鲜艳夺目的色彩,华贵亮丽的装饰,织、绣、挑、染的技法,让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我不能想象,这样的服饰,如果纯手工做下来,会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不过苗族人喜欢手工做的服饰,包括复杂的头饰,通常也都是手工打造的。因为服饰中融入了太多心血和情感,所以更觉美丽珍稀。这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9)
色彩是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湘绣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服饰设计者应当从各个角度考虑人的肤色、体形,考虑湘绣图案的搭配、材质的运用,通过色彩的运用进行修饰,整体达到统一性。因此,深入分析和解剖湘绣服饰设计上色彩的运用美对于湘绣服饰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军 《各界》2009,18(8)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民族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审美观,湘西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景的影响和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以及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了他美在自然,美在自由生命,美是引人向善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腊尔山台地地处湘、黔、川三省交界的武陵山脉前沿,世居苗族.作为湘西目前傩事仍旧盛行的地区,无论从台地傩的价值还是其遗存发展,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点.本文从台地傩的客观生境出发,探索了台地傩遗存的封闭性、长久性、灭落性,提出了系统挖掘与整理、寻求繁衍的价值与途径、维护生境与民俗等保护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常见一些青年人身穿印有外国国旗、地图、国名的衣服或佩戴某些外国政党、团体、宗教象征标志做成的饰物。问之,其理由无非以下两类,试略作分析—— 第一类:如何服饰乃是个人的审美趣味,仅求形式美而已,并不涉及别的更深的内容。 看来,要分析这个问题,必须从美及服饰美的涵义入手。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6,(7)
正刘人岛的山水画作品大致有两种风格类型,一种是以写生或记忆中的实境为基础的全景山水,另一种是以画家对大自然的印象或感兴为基础的大写意山水。前一种作品显然是他家乡湘西南新宁崀山景色的艺术转化,层峦叠嶂、飞瀑流泉被低云薄雾掩映装饰,山间瓦舍和  相似文献   

7.
“大炮”不是本名,亦非艺名,很难把这样的名字与美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见到他时,更感到无法将这位黝黑、粗糙,眼光中还不时流露出几份楞楞神情的湘西汉子与美和艺术挂钩了。可他确是那位被《当代中国》丛书《工艺美术》卷称为著名民间艺人的刘大炮;确是那位被中央美院用大红色聘书堂堂皇皇请去讲授印染工艺的刘大炮。  相似文献   

8.
路桥人生     
石拱 我们驱车自凤凰出发,去乌巢河。 同行的路桥工程师田云跃,土家族人,60刚出头,鬓发全白;身躯浑厚敦实,仿佛石匠用锤子敲打出来的;不是光滑的大理石,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嶙峋山岩。他自称“土包子”,土家族苗族山民却管他叫“田老总”。 湘西是闭塞的。路,以往只有曲里拐弯的山行道。300里长河沱江,过去只有一座桥。沈从文在《边城》时描绘了往昔过河情景:“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  相似文献   

9.
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是湘西地区增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要加快湘西经济发展 ,必须正视湘西人才资源 ,从加快湘西发展的需求出发 ,大力实施人才工程 ,坚持把握“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工作导向 ,努力培植湘西人才兴业发展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看民众生活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吉祥图案作为我国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吉祥图案拙中藏巧、朴中显美,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5)
苗族传统文化作为苗族人民的一种存在方式,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客观外部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而且也与苗族文化主体自身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从文化主体价值理性视角剖析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克服人们过去偏重于从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解读民族文化变迁的传统思维模式,对人们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苗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中强 《学理论》2011,(5):25-27
湘西特有的原生态文化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阻碍着湘西的农村文化转型。以扶贫开发为基本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文化宣传体制,引导农村文化发展,以及促进城乡文化整合,是湘西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活动的起源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清水江畔苗族独木龙舟节的起源、龙舟活动的组织和竞赛以及龙舟的制作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礼仪和习俗。划龙舟活动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体现和诠释了清水江苗族同胞与天灾人祸抗争的勇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对祖先的崇敬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分析西夏民族服饰形成的历史属性,从西夏民族的起源到建国,及对西夏民族影响深远的民族迁徙,阐述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的历史原因,从其统治阶级服饰中的异族审美符号和庶民服饰自由的外族审美特征,论证西夏服饰具有融合汉、回鹘、吐蕃及其他外族影响的典型性大融合式的服饰审美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湘西孕育了许多当代文人与山水的佳话。其中最大的传奇当数沈从文作品的复活把湘西从边城推向了世界。彭学明是民进张家界总支主任,他散文创作成功的步伐与湘西的名扬天下几乎是同步的,从张家界到武陵源,湘西的名气越来越大,彭学明的文名也越来越盛。但至今为止,是彭学明散文沾了湘西的光,他能不能再创山水与文人新传奇?我们有理由寄以厚望。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对文山苗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考究和社会现实调查,指出束缚文山苗族经济发展的有关障碍,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托娅 《学理论》2015,(8):80-81
民族服饰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体现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水平,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水平。蒙古族服饰的发展道路十分漫长,并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蒙古族服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如下:蒙古族独特的艺术审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服饰的制作;突出蒙古族服饰花纹,结合现代化的创作手法,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服饰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材质和与现代设计、式样造型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湘西地区的演艺作品在全国演艺文本中具有代表性,以张家界为例,2011年观赏演艺类节目的游客占总游客量的54.6%。目前张家界旅游演艺作品共有10多个,凤凰地区各苗寨也有规模不一的民俗表演(1)。根据笔者对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实地调研,并对湘西地区大大小小的演艺作品的观赏与体验,以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收集,笔者总结出湘西地区演艺文本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景区类演出、实景类演出、剧场类演出。  相似文献   

19.
“大湘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方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湘西“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大湘西”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走出一条农业市场化、现代化路子的问题。为此,“大湘西”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发展乡镇经济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9)
明代服饰特点鲜明、风格多样,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顶峰时期。从初期的贵贱分明到中后期的奢侈成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近年来有关明代服饰的研究多重视社会中的上层阶级,对庶民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民间女子服饰的介绍偏少。明初期到中后期庶民女子服饰从形制、颜色、面料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其背后反映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