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时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称"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大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党在新世纪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锐利思想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源 《理论探讨》2005,(1):108-111
面对世纪之交的风云,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面临着新挑战,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党在新世纪增强合法性的主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是认识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基础、改进执政方式、发挥执政优势的指导思想;同时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活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以检验与发展的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与我党执政理念的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永忠 《理论探讨》2004,1(2):105-107
执政理念是一个执政党指导执政实践最核心、最基本的观点、思想的综合,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我党在5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其执政理念从发轫到经历曲折,再到正本清源,最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执政理念的整合,但这也意味着我党今后的执政实践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内外约束。  相似文献   

5.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甘肃省永昌县近年来结合县域实际,就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突出一个"统"字作为"带班人"的县委书记和"决策层"的县委常委会,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充分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和遵循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对"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有科学的认识.只有把握住"始终"的科学涵义,才能认清共产党的特性,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只有把握住"代表"的确切涵义,才能找准代表的主体,明确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只有把握住"发展要求",才能抓住如何代表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世杰 《理论探讨》2003,3(3):91-95
"三个代表"思想是我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成果,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理论结晶."三个代表"思想处处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思想光芒.我们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9.
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强党风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加突出了加强中青年干部党性锻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中青年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时代内容;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把中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党性锻炼,是当前党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充分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把这一课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晓星 《理论导刊》2020,(1):102-107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内在地使党具有成为人民和民族先锋队的必然性,我们党1935年就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只是这种必然性的反映.新世纪,我们党重提"两个先锋队",并不是要建立"全民党",恰恰相反,它与"全民党"有本质的区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形势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以提高中青年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加强实践锻炼,严格监督管理.第三,要以干部制度改革为契机,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顾建键 《理论探讨》2005,(2):101-10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如何有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过程中面临的崭新课题.新世纪新阶段,有效提升党在新领域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敢于和善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在基层党组织设置原则、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的工作方法与手段等问题上作全新的思考和探索.这也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升自身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为民”思想。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立了党的宗旨,是党的“为民”思想基础;邓小平使全体人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现了党“为民”工作的历史转折;江泽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体现了“为民”思想的升华和与时俱进;胡锦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是新时期“为民”的实践指南。三代领导人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为民”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而且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蒋玉林 《理论探讨》2005,46(3):67-70
我们曾经说过,加入WTO不仅是一个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形态与行为方式,尤其是支配行为的思维理念.同样,当执政能力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的时候,"官"念恐怕就成为压力最大、包袱最重、影响最深的东西.在中国,"官"念往往构筑"等级"、造就"专制"、追逐"权力"、崇拜"人治"和拥戴"暗箱",由此造成人格歧视,缺乏民主,看重权力而弱化权利,践踏法律和规则,阻碍"阳光行政".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下工夫淡化"官"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大众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号召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这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已有的经验证明,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推进和深入下去,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就必须在全面、正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汤益诚在《理论前沿》第13期发表文章指出,只有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才能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和保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在党内思想教育制度的建设和创新方面,一是进一步探索把党内先进分子忧国忧民思想及时变为全体党员忧患意识的转化机制,解决思想传递不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