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33)
近年来,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立足其法律院系学生的专业功底,对外提供法律援助,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其对外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暴露出其机制不健全、学生志愿者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国内一些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与"海南大学"法律诊所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制约当前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进一步发挥其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的瓶颈,并试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魏虹 《理论导刊》2000,(10):11-12
法律援助制度,是对需要专业法律帮助,而又无力承担诉讼费用以及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当事人予以援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尤其是诉讼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法律援助制度建立的国际背景法律援助起源于英国,后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法律援助制度几乎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建立,特别是“二战”以后,一些成文法国家,公民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一般都直接或间接地规定在宪法原则之中。如: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前苏联等。随着法制的不断发展及国家法律援助的…  相似文献   

3.
<正>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法律救济制度。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的法律援助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群众打官司难、基层法律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一些地方的法律援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的实质是从形式正义到追求实质正义,具有责任主体的政府性、工作的统一性;范围的广泛性、实施人员的多样性、法律责任的严格性。法律援助是保障基本人权、诉权平等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弘扬平等、正义、公正等法律理念;是建立法治的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实践中存在立法层面不完善,没有专门的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公民综合素质不高;法律援助缺乏经费保障,办案质量不高;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远远不足等问题。加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需要提升法律援助立法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法律援助的认识;积极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法律援助服务人员体系。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体现了现代法学精神,又贯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根本原则。在我国,农村法律援助更为引人关注,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是法律援助的目的。目前,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在立法、经费和宣传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完善和加强我国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在于:改革法律援助体制,加大立法力度;修订和完善《法律援助条例》的条文;完善农村法律援助资金保障制度;完善管理和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6.
一、上海职工法律援助实施的概况职工法律援助,即工会为劳动权益受侵害的职工免费提供包括法律咨询、依法调解、直至代理仲裁、代理诉讼等法律方面的援助。上海市总工会在1997年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此后,上海工会的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99年6月,全市已有29个区、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5,(5)
<正>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工作,是党和政府对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关爱,彰显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和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保障作用.应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建立法律援助基金,充分利用法律援助资源,运用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法律援助中,学校、政府、社会是具体的责任承担者。以法律诊所为视角构建新型的高校法律援助运行机制,既增强了法科学生和法学教师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同时也为师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提供了支持。本文基于以上观点,以法律诊所模式为视角,论证了革新高校法律援助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杨勇 《瞭望》2002,(38)
如果在8年前,99%以上的普通百姓甚至大部分法律工作者都不知道“法律援助”是什么。而今天,“法律援助”已经和“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一样为人们所熟知。 去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法律援助体系。这是我国首次将法律援助制度纳入社会发展范畴,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层次上 ,对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法律救济手段保障其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 ,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保障制度。法律援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 ,应对包括诉讼费减免在内的整个法律程序的各个环节提供法律帮助 ;从狭义上讲 ,仅指减收或免收律师服务费用的法律帮助。因为历史的原因 ,香港法律援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英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社会群众、独特的政府结构和司法环境及与英国迥异的文化传统 ,导致香港法律援助制度在深受英…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7)
随着我国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也在平稳健康地向前推进,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各类矛盾也逐渐地借助这一平台得以妥善的解决,这一制度设计为我国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法律援助非官方主体发展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说目前的法律援助状态还没达到理性的状态,本文立足非官方法律援助主体——社区法律诊所,充分肯定社区法律诊所在法律援助中的优势地位,并针对目前我省社区法律诊所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共兴  苗泳 《学理论》2014,(9):194-196
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与法律援助之间的联系是自然形成的,是应法律援助的需要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构建我国法治社会具有一定的贡献。目前法律诊所教育遇到一定的发展瓶颈,对此我们应该从理念上重视实践性教学方式,对法律诊所的地位进行法律保障,弥补运转经费,开拓教师资源,解决诊所法律援助在各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援助可以分为政府法律援助和民间法律援助,在我国法律援助面临着突出的供需矛盾背景下,高校学生法律援助已成为司法救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已建立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对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的认同感也在逐步增强,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以华东地区法律院校法律援助实践为视角,寻求高校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的改革路径如下:组织机构的准确定位;拓展多种筹资渠道;建立专职教师指导制度;建立正规激励制度;完善实务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作为国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资源与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援助的参与、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6.
高校工会法律援助制度是工会法律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补充。然而,在高校工会法律援助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了颇多的难题和障碍,以至于影响其积极功能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相关高校工会法律援助的实施进行考察和反思,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工会法律援助机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磊  张春来 《行政论坛》2009,16(5):59-63
法律援助作为国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资源与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援助的参与和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视维分析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救济途径,以其正当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及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合理构建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成为当前社会变革及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法律制度安排及其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针对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诉讼、法律援助、国家赔偿等法律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完善这些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工会通过参与立法、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实施法律援助、进行集体协商谈判等途径去履行维护职能,目前步履艰难,问题多多。只有立法机关通过立法,进一步确立工会这些行为的法律地位,并通过工会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些维权行为坚强有力,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