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理论》2013,(29)
转喻是词汇语义的有效认知途径,在外语课堂中引入转喻思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以深层思维为导向、主动灵活的词汇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0周的基于转喻思维的词汇策略培训。研究表明,以转喻为基础的词汇语义推测策略的培训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转类词的习得,促进其转喻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琳 《学理论》2014,(5):107-108
通过探讨"牟利"、"营利"与"谋利"三个词在日常语言语义层向、法律语言语义层向存在的异同,来了解日常语言语义与专业(法律)语言语义之间的关系。在刑法文本中,"牟利"一般为"以牟利为目的";"营利",一般为"以营利为目的";"谋利"一般表述为"为某某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3.
薛金祥 《学理论》2013,(3):200-201
本研究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证研究,证明应用词项语法于大学商务英语语法教学是可行和有效的。根据统计,实验组相较于控制组在语域、语篇、语法以及总分水平上有着更显著的提高。实验表明,词项语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传统语法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语义和实际任务。  相似文献   

4.
黄燕 《学理论》2012,(12):132-133
扬雄《方言》中古鲁国表达"重"之义时使用"锤"这种说法;但今天的鲁西方言中表示"重"的含义已不再用"锤"这个词,而是使用"沉"和"坠"两种说法。那么,"锤""沉""坠"这三个词之间古今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本文将在语音、语义方面,就这三个词的来源以及它们的同源词之间的联系进行引证比较,由文献分析,发现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组古今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钱秀琴 《学理论》2009,(6):70-72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拥有丰富的“子”尾词是民乐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本文全面描写了民乐方言“子”尾词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并对民乐方言与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解读"China"     
瓷器与China China一词的法浯是Chine,伊朗语是Chin,阿拉伯语是assin,这些都来自同一个根源:Cina.在新疆出土的古粟特文的文献中,Cina这个词被用来称呼汉人.中古梵文中也用这个词汇称呼中国,汉译为"支那".Cin/Cina是外部世界对中国最古老的称呼.  相似文献   

7.
刘继虎 《学理论》2012,(9):79-80
重新分析在"自在"词汇化过程中首先发生在语义层面。词汇化的动因是人们对一句法成分赋予新的意义并凝结成一个固定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其句法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钱晓红 《学理论》2009,(8):139-141
中餐菜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根据符号学的翻译理论和中餐菜名命名的宗旨及其分类方法,我们主张中餐菜名的翻译并不强调原语与译语的语义等值,而应重视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字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中日两国对于相同的汉字单词界定了不同的外延和内涵。这些相似的词汇不是一方对另一方单纯的借鉴或模仿,任何的模仿和借鉴都要在本国文化之上得到认可才能世代传承下去。并且能在更深程度上反映出在本国文化中这些特定称谓的基本特征。通过中日两国对"墨迹"一词对比研究,解析日本文化在接纳大陆文化的过程中,汉语词汇的受容和展开的变化轨迹,从而揭示两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与融合之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餐饮行业的店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特征,将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分析与思考.词汇方面,通名的本行业特征不明显,或古词新用,或借用,或引入外来词,专名从语义类别角度有"客观实体"和"主观追求"两大类.语法方面,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偏正结构的店名是"图形--背景"理论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11.
解读"China"     
瓷器与China China一词的法浯是Chine, 伊朗语是Chin,阿拉伯语是assin,这些都来自同一个根源:Cina.在新疆出土的古粟特文的文献中,Cina这个词被用来称呼汉人。中古梵文中也用这个词汇称呼中国,汉译为“支那”。Cin/Cina是外部世界对中国最古老的称呼。学界对Cin/Cina是“秦”的  相似文献   

12.
丁玲玲 《学理论》2013,(14):303-304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篇的产出过程,英语语篇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对写作水平提高有重要影响。语篇突出显性衔接和衔接词高频出现的特点,与形式逻辑重形式关联和形式依据的特质相吻合,基于语言逻辑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有四:过程反映逻辑思维;语篇突出逻辑形式;句子传递逻辑概念;衔接词体现逻辑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记得不久前,有新闻周刊在讨论什么"国家尊严"、"大国尊严",对此,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尊严首先是个体生命的事,如果千千万万个体缺乏应有的尊严,又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国家尊严呢?  相似文献   

14.
孙丽珍 《学理论》2013,(17):205-206,225
在现代汉语当中,动词"打"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意义丰富且庞杂,使用广泛。它是《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性辞典所收录的词义项最多的一个词条。其用法复杂。汉语"打"字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对它的研究便也有章可循。从语义引申,多义范畴与词语组合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出"打"字的意义及其变化,以开辟"打"字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16.
赵玥 《学理论》2012,(15):137-13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出现了新旧词语交替这一现象。结合词语发展的规律和词汇演变的历史背景,从网络词汇、外来译音词和借形词以及旧词新意等方面来分析新旧词语交替所体现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娟 《学理论》2009,(30):191-192
模因论(meme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用学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模因,即模因语言,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作为语用学理论模因论也为二语习得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重点从模囡论的角度分析二语词汇习得,旨在尝试性研究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广大外语教师提供参考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诠释学的理论表明,含义与意义是文本诠释中两种不同层次的内容,它们分别标示着诠释的知识性向度和意义性向度.皇侃的<论语义疏>汇存了汉魏六朝近五十家<论语>注释,作为对<论语>的不同诠释,其中汉儒的注释侧重在<论语>的"含义"一面,玄儒的注释则侧重其"意义"一面.由于知识与意义两种诠释向度的不同特点,汉儒对<论语>的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积累,玄儒的诠释则在意义性向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深层义理.  相似文献   

19.
罗文苹 《学理论》2010,(21):277-278
通过广泛阅读实现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回顾了词汇附带习得概念的提出,指出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总结了影响二语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