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花艳 《法制博览》2023,(23):142-144
法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养成法治思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因此,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需从认识与实践层面,在“大师资”“大课堂”“大平台”“大视野”等多维度进行探究,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法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2.
以两所大学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高校教师要通过讲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以及普及法律知识,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开设带有环保法律知识的环保课程;开设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促使大学生将法律责任落实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主题班会要增强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希望通过这些建议和对策来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高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位并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偏差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基础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法律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缺少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机会不多,缺乏民主意识等四个方面。大学生法治人格指的是大学生个体的法治理念在心理和行为上稳定的、独特的反映,具体包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应从树立法治主体观念、加强道德建设、扎实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宋杰  高健 《法制博览》2022,(8):30-32
提升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研究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要把握其自主性、潜隐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针对分析在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过程中面临的大学生网络法治观念淡薄、高校网络法治教育缺失和虚拟网络环境复杂多变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培养大学生网络法治自律意识、加强高校网络法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王苛军 《法制博览》2024,(11):142-144
大学生群体的法治观念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关注了法治观念的基本概念及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大学生对法治社会建设认知不到位、法治观念理解不充分、法律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和依法治校水平受限等问题,建议各高校通过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营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并搭建法律教育实践平台等方式,提升法律教育的时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将法治建设提到了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内生的动力,法治意识的强弱影响依法治国的效果;同时指出:“要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继续开展法典编纂工作。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1]。”本文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案例分析为视角,探究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破除了高职学生毕业就业的制度门槛,但高职教育实现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重大突破,还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尤其在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培养误区。为此,本文从加强法治课堂建设、加强法治实践教育、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家庭、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全方位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培养途径,以促进高质量高职教育体系改革,使高职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陶莲君 《法制博览》2023,(12):154-156
浙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的摇篮。本文通过优化法治教育体制和机制、提升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对象法治意识、充实法治教育内容、优化法治教育方式这五个方面,进行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创新的探索,以期为法治浙江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更多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晓明 《法制博览》2023,(16):145-147
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家法治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至党的十九大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高等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也随之高速发展。高职学生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学生法治教育上作出了大量努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翟蕾 《法制博览》2024,(9):157-159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公共生活的虚拟延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建构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公共平台。网络快速普及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色情泛滥等一系列网络公共秩序混乱的新挑战。为此,国家明确作出“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环境部署,需要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强化网络法治的宣传和普及,切实推动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当前,大学生网民占全体网民的比例庞大,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法律相关的问题格外需要引起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的欠缺与高校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的缺位。基于此,高校需要多措并举教育引导学生提升网络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2.
彭江炜 《法制博览》2023,(18):27-29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层社会的治理与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研究。本文以某民办高校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为例,探索高校“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对乡村基层法治建设的作用与影响,助力乡村法治思想的普及与宣传,共建法治乡村。  相似文献   

13.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选择。中国涉外法治建设成就显著,重点领域涉外立法不断推进,涉外执法司法合作水平明显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扎实开展,但也存在立法缺乏系统性与协同性、执法司法能力受限等短板。推动涉外法治建设,重在建立系统协同的涉外立法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司法能力,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魏震 《法制博览》2015,(3):159+158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只有通过构建法治国家,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一环,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即将的接班人,只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的黄金时期,但是当前高校法治教育陷入学科定位不明晰、教育内容不科学、教育模式滞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育资源缺乏协同性等困境.基于高校电信诈骗案件的实证分析,从重新定位高校法治教育主体、调整高校法治教育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对高职学生整体生源质量较差,积极探索在高职院校有效实施法治教育的“双线双融五维”即法治教育实施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融合,院校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社会法治环境(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五个维度协同推进的路径研究,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践行教育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权利是法治之本,权利意识是公民教育和宪法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权利教育为主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方面来理解,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层面统筹推进。以学校教育主渠道为中心,从权利教育出发加强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文化的体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协同法治教育平台以形成合力;推进家校教育联动机制提升家庭法治教育效果。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在全过程中贯穿权利教育,从而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民主法治理念、权利义务观念、民主参与能力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施玲慧  张桂花 《法制博览》2023,(20):154-156
法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及意识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其法治素质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影响着社会全面发展和总体稳定。青少年法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中小学法治教育开展。因此本文以中小学法治教育重要性为基础开展研究,探讨中小学法治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媛 《法制博览》2023,(22):163-165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性工程。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提高法制宣传效果的重要抓手。本文着重从法制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及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有效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惠林军 《法制博览》2023,(18):142-14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从学生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大学生是法治化国家的基本教育要求。学校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平台,需要加强对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途径的拓展。特别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为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需要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教育途径和内容,保证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新媒体对法治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新媒体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