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光鹏 《湖湘论坛》2023,(1):108-117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权力监督从侧重经验推断到依赖数据计算,从因果关系归责到相关关系预判,从监督方式外显到技术赋能监督,人工智能在权力监督中的工具理性愈加受到重视。人工智能在为权力监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责任认知模糊、基础工程阙如、安全隐忧凸显、伦理规范缺位等诸多新问题。因此,必须树立智能化的权力监督理念、创设制度化的权力监督场景、共建标准化的权力监督体系、破除垄断化的权力监督隐患、构筑共治化的权力监督范式、培养专业化的权力监督人才,努力实现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和全覆盖监督,构建人机协调有序发展的权力监督模式,确保权力监督更加透明、公开、有力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是理解技术与政治关系的重要维度。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在制度规范生成与传播、制度合理性与有效性、制度自我修复与演化和制度运行的技术逻辑等方面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数字技术赋能下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彰显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实践准则、增强制度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制度的权威性与认受性、激活制度的政治社会化功用。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因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民主制度运行带来的有关政治平等、制度公正、政治参与、制度目标等方面的挑战和难题。为此,有必要在观念方面坚持基层民主制度政治价值的主导地位、在技术方面将基层民主制度下的共识规范嵌入数字技术、在制度方面形成组织协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数字时代仍应聚焦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算法作为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在数据的喂养下将输入数据转化为输出数据的计算模型,是推进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要素。随着公共文化传播日益“算法化”,作为技术、权力、媒介的算法成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算法基于用户画像进行公共文化精准推送、以虚拟趣缘社群助力文化共同体构建、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方式、目标和主体维度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算法是一柄双刃剑,算法落入数据陷阱放大治理公平困境,平台造成的过滤气泡固化受众文化审美“茧房”,对算法的依赖掣肘治理主体能力提升,由此产生普惠均等困境加剧、公共文化空间逼仄、主流文化价值遗失的症候,阻滞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因而算法赋能公共文化治理现代化表现为一种悖论。为此,需要彰显人文关怀,观照算法“弃民”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提升算法开发者和公众的算法素养,冲破文化审美茧房;强化协同思维,聚合多元主体治理合力以克服算法依赖。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对于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思想交互和价值观传播的主场域、主阵地,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重心也逐渐向网络空间转移。由于网络从本质上看是由各种信息技术所架构形成的虚实交融场域,因此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技术的加持。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12)
正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优势,但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正面临发达国家抢占高端制造业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抢占制造业中低端市场的新竞争态势,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抢占制造业竞争制高点,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破解的课题。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制造业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作出更快的调整和转型,应以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昭俊  何丽  王秀丽 《前沿》2023,(1):49-58
区域创新效率不仅受到科技人才投入的影响,还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制约。本文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才作为投入变量,将市场化细分为人才市场化和技术市场化,基于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分析区域创新效率,以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FA模型研究科技人才投入和市场化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效率总体处于上升状态,并且近几年,科技研发效率超过成果转化效率;(2)并非各类科技人才投入都会促进创新效率提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人才的投入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3)科技人才市场化程度提升显著影响Ⅰ类地区创新效率,但其影响程度存在阈值,表现为该区域企业科技人才投入与成果转化效率呈倒U型关系。建议从区分科技人才类型、合理配置科技人才投入、科学把握市场化进程等方面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强弱直接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及技术生态的深刻变革对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形成了结构性困境倒逼,如何突破困境约束成为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组织行动—技术过程—引领目标的结构连接弱化,应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结合农村实际为指导,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多重“赋能”与内在权能要素更新,通过创新组织赋能的统合力、革新文化内涵的吸引力、刷新技术方法的传播力及纳新权能要素的统摄力,以增强其思想引领力内在的组织、文化、技术和知识能力互构互力,持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1]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老龄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各个层面,并与各种社会发展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并直接造成了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严峻挑战。2023年,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数据技术赋能驱动基层治理创新已成为共识性的趋势。它给城市基层治理结构和功能带来巨大变革,使其呈现出“技术治理”与“整体主义治理”的双重趋向。但调研也发现,数据技术赋能并未如预期般地获得基层政府和公众的充分认可与接纳,相反二者呈现明显的紧张关系,包括数据技术赋能的“刚性”与基层治理事项模糊性之间的矛盾、数据技术赋能的“全面感知”与治理对象隐私安全之间的矛盾、数据技术赋能的“理性设计”与基层社会包容发展之间的矛盾、数据治理的“整体性”与基层多元共治缺失之间的矛盾。要消弭上述矛盾和冲突,必须从价值、技术、制度和社会生态四个维度同时着力。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直播与粉丝经济时代,涌现出以网络主播为代表的直播带货主播群体。以网络主播及其粉丝为研究对象,研究两者之间的情感劳动过程发现:首先,带货主播及其粉丝卷入“情感递偿”的循环过程中,即资本参与下的“情绪—情感”劳动循环过程。“情绪—情感”劳动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场内到场外的连续过程。其次,粉丝的情感劳动规训过程可以概括为“情感迁移”现象,即情感的界面化、神交化和(男性情感劳动的社会性别)认同化。最后,在“情绪—情感”劳动循环过程,主播出现“情感反哺”行为,这是一种跳脱资本逻辑的行动,即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状态的同时,回归情感体验的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生存人”状态,从而使一部分情感资源跳脱出“资本—情绪劳动—情感劳动—资本”的“情感递偿”循环过程,展现出线上情感劳动的另类形态。  相似文献   

11.
容志 《人民论坛》2023,(3):60-63
快速迭代的数字智能技术正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充满张力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传统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提速。数智社会的良性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势,也要警惕技术赋能可能存在的各种异化风险。要辩证理性地看待数字技术及其运用,处理好治理目的和治理手段、数字权力和公民权利、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数智技术正面效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消除其潜在风险以及负面效应,通过数智善治创造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中,数字技术不仅未能有效惠及农村老年人,还将其排斥在外,使之沦为边缘群体。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L镇J村和X村的调研,运用赋能理论,构建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分析框架。研究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数字乡村治理参与困境主要包括适配性数字制度欠缺、适用性数字资源贫乏和适宜性治理活动失位,其症结主要是理念单一、环境压迫、行动缺位和个体隐匿。为了推动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治理,应采取融入包容治理理念、夯实治理保障制度、完善数字资源调配、创新数字乡村参与模式等赋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理应在助推乡村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就内在逻辑而言,乡村有效治理能够充分赋能共同富裕,不仅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内驱动力,而且能够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塑造良好环境、奠定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化”、多元主体治理“离散化”、数字乡村建设“悬浮化”、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影响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是核心所在,发挥主体共治优势是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抓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4.
张黎  周霖 《理论月刊》2023,(2):152-160
元宇宙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医治传统在线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成为可能,在线教育场景中的师生角色将由信息化在场转变为身体在场。然而,从技术现象学视域出发,可以发现在元宇宙赋能在线教育具身化转型的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隐忧。首先,体现在具身关系的“虚妄化”,即在线教育主体的自反性丧失与技术具身的本质抽离;其次,体现在诠释属性的“模糊化”,即包含教育意义的宏观知觉获取受阻;最后,体现在技术意向的“风险化”,即资本逻辑与技术控制逻辑下人的异化。消解隐忧的出路在于,探寻在线教育主体数字素养的培育机制,超越元宇宙规训下的单向度育人方式;复归教育之“善”的先验地位,匡正“元宇宙+在线教育”的具身化发展;诉诸教育艺术沉思与道德吁求,拒斥元宇宙背后裹挟的技术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系统条件-过程机制”的二维分析框架,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系统环境下,有的地方在基层治理方面没有创新,有的地方则持续创新。研究发现,社会问题与政治环境等系统因素是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充分条件,过程机制才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对地方政府内部运行的深度分析展示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内驱机制”:一是地方政府内部存在党委领导与中坚干部的交互强化机制,党委领导主动改革、中坚干部发挥创新倡议与政策链接的作用,使得地方政府持续创新充满能动性;二是政治保障机制,创新机构化与制度化保证了地方政府持续创新的方向;三是正向反馈机制,创新获得的效益形成持续创新的激励;四是渐进累加机制,各类主体形成行动惯性,使得创新中断或退出面临沉没成本。其中,前两者反映了“政治赋能行政”的逻辑,后两者体现了“社会双向激励”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投入的加大,我们的创新步伐更快了,发展水平更高了。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动能、是提升经济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科技工作者在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中国将在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以“一网协同”为重点的数字化建设为提升政府部门协作水平提供了可行途径。以“数字化建设缘何可以提升政府部门协同水平”为研究基点,基于组织边界理论,考察G省政府部门的协同困境及“一网协同”数字化建设发现,数字赋能政府部门协同的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政府部门的主体结构、互动关系、行动空间、制度权责与业务流程边界,使各部门能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在数字空间中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互动,实现决策协同、管理协同、绩效协同和行动协同。在推进技术发展与组织变革理论讨论的同时,也从技术发展、制度创新及组织建设三个方面为推进政府部门数字化建设、提升组织业务协同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当前最主要的时代课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群众有感为导向的数字政府治理成为调整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影响因素。浙江数字政府治理通过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通过建构“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对浙江数字政府治理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行考察发现,在赋能过程中,数字政府治理形成了多跨协同与扁平交互的结构逻辑、互构融合与流程再造的过程逻辑、机制重构与价值创造的功能逻辑。未来,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政府应坚持数字普惠的基本价值理念、制度理性的基本建设路径和数字交互的基本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9.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新兴领域,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十四五”规划的开启,智慧农业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基础数据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低、人才资源匮乏等多重挑战。必须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完善的基础数据为支撑、以技术模式创新为着力点、以高素质人才培育为保障,正视和突破这一系列问题,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数据时代,传统“粗放型”思政教育显现出一些积弊,但“精准”思政模式利用算法画像、算法推荐和算法预判等功能,运用算法逻辑模块输出“可视化描述”,辅助提供修正教育教学内容的坐标、创新教书育人的工作手段,以及多维度正确指引学生的三观认知,有利于实现人机结合助推学生健康发展的“精准思政”大格局。同时,警惕“信息茧房”和“数据滥用”现象,坚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做好思政教育路径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