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综合国力”的口径排座次,中国已经超越日本等经济强国,而一举抢得“世界第六”的宝座了。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所披露的一项喜讯(据1月6日《新京报》)。这实在是一项归全中国每一位公民所共有的巨大成就!也就是说,咱中国无论从“经济力”和“军事力”方面衡量,还是从“外交力”等口径排名,我们均已步入到“世界强国排行榜”的名单之前列了!作为国民,难道你不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陶醉吗?伴随着2006新年的脚步,令中国百姓不得不心醉的好消息不断。中国社会调查所关于2005年的常规民意调…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抛出了一个“中国威胁论”,居然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到了足以威胁整个世界安全的地步,不“抑制”、不“防范”不行了,国内也有人大叫:“中国可以‘不’!”似乎21世纪的世界主宰非中国莫属,其洋洋之意溢于眉眼。可时势变得太快,才几年时间,西方一个叫什么西格尔的经济学家又写了一本名为《中国无关紧要》的书,一些毫无主见的西方政客应声抛出了一种“中国无用论”,俨然把拥有近13亿人口的泱泱中国看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国内一些人也叫这股风吹得垂头丧气,其萎萎之态昭然于面。“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因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去威胁什么人;“中国无用论”是错误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由人任意宰割、听人随意摆布的中国了,已经成为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在国际  相似文献   

3.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占人类1/4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半个世纪以来,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发展状况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怎样才能持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人们关注的话题。综合国力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陈云同志的“国力论“、即经济建设受国力制约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首倡的“国情论“的丰富、充实与具体化.陈云同志把“国情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结合起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得出了“国力论“,并把“国力论“运用到经济决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教育在生产劳动中产生,担负着传授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意识的任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与社会经济、国力强弱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而科学技术也已经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强弱和国际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教育则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为此,各国无不以教育优先发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GDP总量排名只具符号意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去年的GDP总量以国际汇率计算,为5.75万亿美元,非常接近于具有指标意义的6万亿美元大关,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际舆论界认为,今后,中国的追赶目标将是雄居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之位长达116年之久的美国。不过,在主要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对国际经济秩序主导权以及重要产业控制力争夺的今天,简单的GDP总量排名至多具有符号意义。况且  相似文献   

7.
罗琼 《党课》2014,(5):86-88
通过普查“摸家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把握得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就在于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舒刚 《党建》2014,(4):14-14
正国家实力中有文化,文化中有国家实力;离开文化软实力谈不上国家实力,离开国家实力也没有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深刻指明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国家综合实力的内涵,将文化软实力建设纳入国家综合国力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纲领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文化看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深刻地揭示了综合国力与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总和。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文教、科  相似文献   

10.
《前线》1989,(5)
冯昭奎在《理论动态》826期发表的文章中谈到,近年来,日本决策部门在制定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提出了“综合国力”概念。我国一些学者也对综合国力开展了研究。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综合国力是各个国力要素综合组成的国家实力。国力要素包括自然力(国土、资源等),人力(人口数量、质量等),经济力(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志),科技力(科技研究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等),教育力(各级学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报告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应明确以下六大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营造强大的综合国力,必须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这是党的十六大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的重要任务。 1.何为民族精神这一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但回答起来又颇费周折。要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辨明民族精神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3.
综合国力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官方把国力的构成归纳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心理四大要素;法国学者认为国力由领土面积、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资源、社会集体行动能力三大要素构成。我国学者认为,综合国力是个综合性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综合国力近年来大有提高,它们在世界上所占位置分别是:资源(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居世界第5位。经济它主要测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等指标,目前在世界经济排列次序中,中国名列第8位。科技测算科技力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成...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我国的国情?以往有这样两种观点;或是单纯强调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巨大潜力;或是过分强调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这两种观点都有其片面性,而且易于导致不良后果。前者片面夸大了我国的优势,掩盖了相反的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易于违背客观规律,往往不顾客观条件的制约,盲目大干快上,导致急于求成的“速胜论”;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8,(8)
1750年(乾隆十五年)第一个年代1750年(乾隆十五年)。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很繁荣。乾隆初年,国家正在进行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平准战争关系到统一新疆北部和南部的维吾尔族地区。平准战争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寒 《求是》2002,(11)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千方百计地增强自己的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一、综合、全面地看国力究竟怎样看待综合国力,为什么一定要重视综合国力,人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观察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看一二个主要方面就行,不必搞得很复杂;综合衡量,虽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我国在国际政治中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是与他关于中国在世界上不是无足轻重的国家,怎么样也算一极的战略判断紧密相连的.经过30余年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与大幅提升,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占一极重要力量的趋势更加显著,这为我国在世界政治舞台应该和能够有所作为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必然性和可能性.结合新的形势,适时调整和实践我国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恰当塑造和承担起一个有重要影响和负责任的政治大国形象与作用,就是当代中国在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理所当然地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10):23-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就举世公认。然而,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为什么这么多年产业结构调整不过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过来?为什么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么多年而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辉煌的成绩并没有增加多少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话语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这样的循环使得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度超过了50%,70%以上的新开发技术属于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不可能的: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