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7):6-6
《新民周刊》2009年3月25日保卫南海3月20日,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明确告诉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中国是世界大国中唯一没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这种状况不可能永远持续。”这是中国人的宣示:保卫南海主权,保卫我国的权益,这是我们民族的共同意志,也是我们国家应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漫长而艰苦的实践,其中包括20年风风雨雨改革开放的反复探索,终于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枷锁,获得了如下的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而实践证明,市场机制是比计划机制更普遍、更便捷、更有效的一种调节手段。基于上述认识,确立了在我们国家必须搞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这是一个认识上的伟大进步。这是一个漫长的认识历程。走完这一历程,所花的时间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花…  相似文献   

3.
站在20世纪的尽头回望中国百年文学的历程,重温一部部浸透了作家心血的优秀作品,我们真的是百感交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长久留连于20世纪中国文学战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新中国的建立为界限,划分为两大阶段。前50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为现代化在中国的实现而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后50年,则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理国家和它作为学术理论曲折发展的50年。贯穿这百年哲学的一根红线,就是它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日益结合并占据主导地位,使中国现代化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艰难曲折历程。世纪之交回顾这百年哲学历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李巨炎开始了收藏中国书法的艰辛历程,这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书法的热爱。而他对中国书法收藏的独到判断、敏锐见解,是使他在历经20年磨炼后成为一位成功的中国书法收藏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从十月革命算起,社会主义已经走过70年的历程,新中国已届不惑之年。现在我们带着新的希望和新的任务迎接20世纪的最后十年,走进21世纪。我们正处在两个世纪交汇的转折年代。在已经过去的时期里,人类社会在充满忧虑、冲突、战争和革命中取得了空前的进步。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新现象的出现,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类国家都进入一个改革、调整的历史大潮中。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社会主义将在这个大变动中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在哲学领域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对我国哲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他。20世纪中国哲学的艰难历程 记者:跨入新世纪,人们总有一种回顾与展望的情结。张先生,您能否对上一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作一大体的回顾。 张立文: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接轨的问题,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问题。20世纪的中国哲学,无论从“史”还是从“学”的视野看,都可以分为前50年和后50年两大段。 从“史”的视野看,前50年又可分为“五四”前后两个阶段。“五四”前讲…  相似文献   

8.
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法治国家建设都可谓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头等要事。早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前后,笔者就曾在一系列论文中不厌其烦地指出:20世纪前50年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20世纪后50年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在喜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之际,回眸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50年,意义深远。因为人民共和国的50年,就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50年。50年来,中国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和社会主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进行历史创造活动,铸就了震古烁今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本身又会给中国人民再创辉煌以经验、智慧、力量和信心。这正是对世纪的中国,再造伟业的重要力量源泉。一、波澜壮阔的前进历程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划界,其历程可划为前30年(1949—1978年)和后20年(197~1999年)。前30年是奠基,后20年是创新。…  相似文献   

10.
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文化经营这一螺旋式上升过程是20世纪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发展的基本轨迹,中国企业也不例外。纵观20年的中国企业发展史,其基本趋势与上述特征大致吻合。值世纪之交,中国企业呈现出三大“热点”:资产重组热、高科技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脚步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年,人类即将迎来新纪元的曙光。在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时刻,本刊公开发表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落实党的十五大部署,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巩固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隐蔽战线工作。国家安全机关虽然组建于1983年,但党的对敌隐蔽斗争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7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2.
贺先平 《湖湘论坛》2002,15(2):22-24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历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20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指导中国革…  相似文献   

13.
一、人类历史的脚步匆匆,眨眼间,共和国就走过了60年的历程。然而,在这60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的是:新中国的伟大事业波澜壮阔,中华民族的辉煌业绩光照千秋。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对此无不感到无比的自豪!  相似文献   

14.
沉舟侧畔千帆过──从一些政党的兴衰看加强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风云际会的世纪,是世界局势剧烈动荡的百年。历史的车轮碾过百年之后,留给人们许多沉重的思考。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从严。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国家的兴起和沉落、许多政党的兴衰与成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执政了几十年的苏联、东欧共产党纷纷垮台,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国民党等失去执政党地位,成为20世纪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发人省思的现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等一些政党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政治生命力,得到本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潮头,回顾这些政党的风雨历程,总结这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与教训时,对新世纪我们党的建设会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只有一个回答:我们正在前进。这是对人民代表大会50年历程最好的注脚。50年间,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们耳边回荡,那是在1954年金秋9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共和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坚定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50年的探索与创新,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逐步形成,而50年前的历史选择与制度设计,已成为我们国家不断扩大民主、完备法制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行政发展:政治发展的必要先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中国有史以来社会变革最为广泛、最为急剧、最为深刻的一个世纪。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回顾中国政治发展的漫漫历程,总结得失,展望未来,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可以说,百年的荡涤,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地回味、深思。———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