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论导报》2023,(3):47-48
<正>论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论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相似文献   

2.
维护世界多样性: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绍邦 《新视野》2003,3(3):7-9
世界多样性,即包括各国各民族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在内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客观存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保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世界多样性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把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与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结合起来的新判断,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是我们党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提出“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是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待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关系是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在经历了八十年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之后 ,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 ,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 ,应长期共存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层声音     
《当代贵州》2013,(28):8-8
习近平:携手促进中约友好合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时表示,约旦是中东地区重要国家,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长期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是中国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愿同约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双方要加强防务安全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中国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希望两国密切人文交流,促进不同宗教和文明包容互鉴。  相似文献   

6.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重要观念,是对当代世界正在形成的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本质把握,是构建社会和谐、实现创新型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观念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念。这种观念所蕴含的处理族际关系的真谛,无论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还是多样性的世界,都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逻辑起点,注重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是兼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国外先进文明成果等而形成的现代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克服和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局限,追求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多元、追求文明交融,不仅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多样化新路向,为世界其他文明发展提供深刻启迪,也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当今时代的总趋势,鲜明地提出了当今世界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为我们正确把握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总趋势和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问: 73、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各种文明才能和谐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及其相处之道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明多样性,既体现在不同文明各自的历史性上,又体现在这些文明的现实性上。多样性的文明需要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需要抑制过度的排斥和竞争。未来人类将会共同创造出新型文明关系,甚至全新的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紧密联系的三层内涵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对话沟通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11,(5):1-1
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我们应该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围绕新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问题进行了系列论述,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形成了完整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解读:观念维度要坚持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尊重文明多样性、强化文明平等性、增强文明包容性;目标维度要让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文明交流互鉴消除隔膜和偏见、应对全球性难题、维护世界的和平;路径维度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完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和工作机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复兴中的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存在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本着尊重世界多样性的积极态度,主动适应全球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并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更多的民族接受和认同,即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世界"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可以追溯到2005年4月22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演讲中指出:"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6.
庞仁芝  崔明军 《新视野》2006,1(1):53-55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可以而且应当取长补短、长期共存。构筑一个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当今世界现实提出的一个的远见卓识,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我们科学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文明观是在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实际、针对人类文明现状进行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习近平文明观的内在逻辑考察发现,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其根本逻辑、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交互逻辑、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其实践逻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超越逻辑、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是其价值逻辑。全面审视习近平人类文明观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习近平人类文明观的科学性,拓宽现代性文明发展路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首先提出、不懈地倡导和一贯坚定地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世界多样性。其中, "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中华"和"文化的精髓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文化渊源。"协和万邦"、尊 重世界多样性是新千年的迫切需要,而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帝国论"、"新帝国论"等主张都不适合建 立国际新秩序的需要。尊重世界多样性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 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苑地 《探索》2001,(1):1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的新年讲话中说:"我们希望,新世纪成为各种文明共同进步的世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的文明,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历史充分证明,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各自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明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文明的精华,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加强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推动各种文明共同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云岭先锋》2013,(1):1-1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段精彩论述。、这一论述,道出了全国人民共同的美丽向往,让人眼前一亮,在各族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