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中的“执行”并非仅指对行政相对人的强制执行,而应重新厘定其涵义;“是否停止执行”有不同的模式选择,选择何种模式与其背后的价值取向有关,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选择“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为原则,停止执行为例外”的模式,既存在理论上的缺失,也难于在实践中具体落实,需要进行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2.
公定力理论派生了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其初衷是为了确保行政管理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率性以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但是,在既要规范抖行政权的行使,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现代行政指导思想下,该原则显得没有注重对相对人合法权宜的保障.故,以有时效的公定力为基础的停止执行为主不停止执行为辅,必要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制度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不停止执行"既是我国《行政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重要制度。随着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关于"起诉不停止执行"利弊、存废之讨论与争鸣一直不绝于耳。近年,修改《行政诉讼法》之呼声日益高涨,2003年年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出台,更是将《行政诉讼法》修改正式列入,"起诉不停止执行"之存留已是一个不能回避而又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本文对现行起诉不停止制度从立法、实践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加以检视,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以供立法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离不开对故意犯罪过程中阶段划分和停止原因的分析。本文通过对阶段划分和停止原因的分析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试对我国目前理论与实践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进行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针对不同停止形态的故意犯罪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刑事处罚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使社会成员不因信赖行政行为的安定性而遭受损害,有必要对其正当权益设置一道保护屏障,具体行政行为变动中的信赖保护原则正是对这一现实需要的制度回应。信赖保护原则要求具体行政行为的变动必须以保护相对人合法的期待利益为前提,当具体行政行为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发生变动时,应当给予相对人以相应的补偿。基于具体行政行为变动中的各样态的差异性,信赖保护原则应有不同的质求。  相似文献   

6.
罚金刑的执行原则是指对罚金刑执行起指导和制约作用的准则,是在整个罚金刑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被执行人、协助执行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则。在罚金刑的执行过程中应遵循权责统一原则、参照原则、让位原则、人道原则和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7.
平等执行原则是在债权平等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条强制执行原则.我国在实体法中对债权平等理论的突破,为在强制执行程序中采用优先执行原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平等执行原则相比,优先执行原则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简化强制执行程序,克服平等执行原则存在的现有弊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合理构建强制执行制度与破产制度的关系模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执行竟合涉及一国的保全执行制度与终局执行制度对于债务人是同时有效还是相互排斥的问题,涉及一国的强制执行法与民法、破产法在法律体系上如何保持和谐一致的问题.如果立法对执行竞合问题不予理解,必然形成事实上的竞合而使执行难问题加重.作者主张遵循时间优先原则,同时赋予实体权利人提起异议之诉的权利,通过异议之诉来对抗和撤销先行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入世与合法性审查原则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将对现行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原则重新予以审视,并在结合WTO规则对司法审查要求的基础上,对其予以补充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传统“监所检察”变更为“刑事执行检察”。这一变更不是简单的部门称谓的变化,而是涉及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重大变化。但是,现实中还存在法律支撑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力量有限、监督角色被同化等诸多与刑事执行检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笔者通过对当前以派驻检察为主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现状的分析,试图找出解决制约工作发展的障碍,寻求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体系中的行政刑法规范数量众多,为了解决目前刑法典中的行政刑法、单行行政刑法以及附属行政刑法法规之间的诸多竞合和矛盾之处,单独设置行政刑法已经成为完善我国刑法的迫切需要。确立以行政刑法为核心的专门立法,应当采取行为本位主义的立法模式,坚持间接调整原则,采用直接设置独立罪名、法定刑和设置照应性刑法规范相结合的结构,设置特有的刑罚原则,实现行政刑法理念和行政犯罪司法体系的更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活动中乱象丛生,如何根治这些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司法难题。究其原因,除执法的社会环境、执行体制等存在问题外,执行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民事执行中的问题就应当构建一套以检察机关为主的外部监督和法院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立体型防范体系,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起诉不停止执行模式的缺陷并非在于以不停止作为原则,而是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当事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将停止执行原则奉为圭臬的观点值得商榷,调整系统涉及的范围有多大以及可扩张性程度才是影响(不)停止执行原则适用范围的关键.我国立法存在过于简单和粗糙的缺陷,对审查标准、审查方式、特殊情形的考量以及上诉等方面都未加以明确规定.因此,我国行政诉讼法应当细化对执行裁定的审查标准,明确规定审查方式,增加情事变更时的撤销程序,赋予当事人对裁定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14.
对行政诉讼中不停止执行原则的评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从而,确立了行政诉讼中的不停止执行原则,即指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而停止执行。这一原则在保障行政权的行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该规定由于立法理论上的失误而使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缺陷也愈益明显。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并就改进措施方面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一不停止执行原则的缺陷确立“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其理论出发点有二:一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特权。所谓效力先定特权,是指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  相似文献   

15.
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法权监督行政权合法行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人民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仅享有十分有限的司法审查权。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法院司法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扩大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重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的原则是行政复议活动的精髓,贯穿于行政复议活动的始终.行政复议程序体现了申请方便,复议快捷,是使行政复议合法、及时、正确、有效的保证.本文论述了行政复议必须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有错必纠的原则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受理、审查决定和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和国外行政主体理论相比,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存在重大缺陷。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明确行政主体作为行政法律上的独立法律人格的实质含义,并对行政权的设定主体加以确定来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18.
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各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共有的原则.而在我国行政上诉审中,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明显缺失,引入这一原则既可以为上诉法院确定上诉审查的范围提供依据,又可以使行政相对人的上诉权有效制约二审审判权,从而使上诉制度的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潮流。这给我国行政文化重构提出了全新课题。观念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信念、行政意识、行政价值、规范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原则、行政习惯、行政制度、物质性行政文化以其行政设施、行政环境、行政技术手段浸淫和塑造行政主体。在外来文化输入、渗透、交流、碰撞、控制、融合面前,我国行政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行政文化重构既是及时更新观念、确立公平规范,把外部压力转为内部发展的动力,也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新构筑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契机,又是全面提升政府能力、提高行政主体素质,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公务员法》“违法命令不执行”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违法命令不执行”条款规定的“违法命令”应该既包括具体行政命令,也包括抽象行政命令。但是该条款表述模糊,有可能导致执行中的混乱,可借鉴有关国家的规定予以改进。对于抽象违法命令不执行的情况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困境,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考虑扩大“违法命令”的范围,把规章纳入其中,从而赋予行政机关对于规章规范直接的选择适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