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伯周 《江淮》2011,(12):47
今年,亳州市新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22个,其中谯城区7个,涡阳、利辛、蒙城三县各5个,有19个建在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建在行政村,2个建在农家书屋。目前,所有活动室均已开放使用。市妇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6):32-32
在我国中西部的很多地方,如四川、河南、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出外务工时,留在家乡的孩子们就被动地成为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1个留守儿童;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安全、亲情缺失等多个问题,如何减少留守儿童,既是一个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又是一个经济问题。近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6102.55万,比2005年增加了约242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比2005年增加了41.37%。  相似文献   

4.
傅涟 《江淮》2011,(12):45-46
2011年,省妇联继续负责实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民生工程,在全省新建455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省财政投入910万元,为每个活动室配置2万元的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设备。省妇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规划组织,建设管理到位扩大活动室选址范围。省妇联在与省民生办共同制定2011年《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建设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5.
7.建立和完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投入体制改革,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管理。流动未成年人多的旗县(市、区)新建一批救助机构。同时,在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建立开放式的全天候救助保护中心,方便流浪未成年人及时救助和开展服务。建立16周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为流动儿童享有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整合社区资源,完善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流动人口家庭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在留守儿童集中的苏木(乡、镇)、嘎查(村)建立儿童友好家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而出现学业失教、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辽宁义县图书馆在成立流动图书馆走村串户为农民服务的同时,关注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在世界读书日,10家留守儿童阅览室全部开放。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3):123-123
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5年间增加242万,达到6102万,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流动儿童规模更比5年前激增逾4成达3581万,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掀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潮,“民工潮”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农民工在外地居住时间越来越长等特点。大部分农民工则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使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诸多问题显现,迫切需要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正视和逐步解决此类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6年将全面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通过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委员会、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等措施,使留守儿童安全更有保障。《意见》提出,要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委员会,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父母联系提供便利。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