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并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中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如娱乐影视(警匪言情片、电视肥皂剧等)、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的高校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它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第二文化空间”,这是高校德育建设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2.
怎样看电视?     
怎样看电视?这看上去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英国等地方,电视刚刚进人家庭的时候,“电视到底是塑造文化还是仅仅反映文化“这个问题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论,但是随着电视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渐渐被遗忘.我们不再谈论作为媒介的电视本身,我们只谈论电视中的节目,偶像歌星、欢乐情景剧、商业大片、综艺娱乐……电视就像我们的眼睛、耳朵,如果问“我们怎样使用眼睛看事物?怎样用耳朵听声音?“多数人都一定会感到奇怪.……  相似文献   

3.
电视传播由于视觉艺术传播的直接性、受众面广泛、影响大等特点,使它逐渐成为话语行使效力的重要区域。电视传媒中女性气质的主体身份和地位是被电视文本构建的。电视传媒所展现的窈窕的女性身段、独立自主的母亲形象体现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父权制和话语霸权;而女性则在具体的看肥皂剧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性别主体。  相似文献   

4.
对电视文化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的出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上个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内电视的出现以及50年代初电视的普及,曾经给旧时的好莱坞电影带去了最沉重的打击.今天,人们逐渐不愿再去电影院而呆在家里,通过电视观看免费的影视剧作、综合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然而,自电视出现的那一天起,人们对电视的褒贬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天,当电视几乎成为所有家庭中最重要的文化大餐时,重新审视作为文化形式的电视也就不是什么毫无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播出季"是源自美国颇为流行的电视编排方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根据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而对频道节目配置、播出安排所进行的应对性调整."播出季"对于中国电视传媒来说还处于探索发展中.在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下,电视频道按"季"编排、节目按"季"生产、播出和销售,将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传播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它以胜过其他媒介效果的方式将美国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输往世界各地。在内容上,好莱坞影片特别善于运用蕴含着人性光辉和普适价值的文化叙事打动大众心灵,构筑全球观众的情感认同,以隐蔽手段巧妙传播美国文化理念,有效地在全球实现了电影的意识形态意图;在形式上,以高科技手段和娱乐化倾向吸引观众自觉接受电影所表现的文化理念;在手段上,政府运用各种方法推销好莱坞文化理念。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基于该国的文化资源,但并不意味着一国的一切文化都是该国的软实力,只有当一国文化产品在对外传播中能够被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主动接受时,这种文化才直接转化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提高其传播能力,使其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好莱坞电影在传播美国文化方面的独特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存在“主导-霸权”“对抗-批判”“博弈-协商”三种青年受众立场以及与之适应的欣赏与接受、质疑与反对、理性与选择等三种解码心理.受众解码心理在电视节目传播中的能动性作用不容忽视,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方必须寻求跟受众之间的“编码”“解码”平衡,在节目编导与观众的相互博弈中实现娱乐功能,从而提升节目的受众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的客观存在与理论自觉之间的现实差距是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研究的基本前提.消费主义巨大的社会破坏性与渗透力亟待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消费文化革命的发生,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实考验也需要对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阶级本质、国家定位进而世界意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的内在规定性与理论着力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消费文化研究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美国日间和夜间电视节目的主要形态之一,美国电视脱口秀节目不仅在美国国内拥有众多的观众群,而且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电视业者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的角色、形象、家庭背景、教育与职业背景、才能诸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主持人的“主人”角色与“主导”角色的统一;主持人与大多数观众有多方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不仅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宰,更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的自主意识并没有与科技文化一起成长起来,很多女性似乎更乐于处于一种安逸、依附他人的状态.这时,女性、女性的身体都成为消费的对象,女性审美也面临严重的考验.在男权意识形态下,身体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而身体也是女性审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年来中国电视的“低俗化”现象伴随其商业化趋势不断发展,电视低俗化的特征表现为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严重;“以人为本”理念及艺术性缺失;缺乏个性,模仿克隆盛行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众文化的兴起,使“低俗化”的东西登上了主流文化的舞台,为了迎合观众低层次的文化趣味,电视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当前电视“低俗化”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对习惯上qq、msn,看肥皂剧的现代都市人来说是什么滋味,生活将会发生哪些改变?.   今年2月底,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上海24名初中生参加的大陆首个媒介素养控制实验结束,实验内容就是要求学生一周内不看电视、不上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化资源商业性开发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电视文化也将走出以往狭隘的领域,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并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深入研究解决电视文化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电视文化的产业文化意识。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工业化、都市化、商品化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以文化工业生产为特征,以市民大众为重要消费对象,以电子传播媒介为手段的电视文化,首先滥觞于欧美等国,并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这种依靠电子媒介传播的文化,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的新式媒体。电视传播所要求的高额原始投资,高价节目和高价转播权等高额经常性费  相似文献   

14.
“包装”,在辞海中的是这样定义的:“指盛装和保护产品的容器,如箱、袋、瓶、盒等。”作用为保护产品,便于运输、美化商品等。把包装用到电视上,是因为产品的包装和电视的包装有共同之处。电视频道包装是指对电视频道的整体形象一种外在形式要素的规范和强化,这些外在的形式要素包括声音、图像、颜色等。目前,中国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频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频道包装作为一种能有效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争取和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应运而生。品牌消费是电视节目消费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电视频道的整体包装既是打造电视品牌的重要手段,也已成为媒体内在的经营销售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现代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大众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批量化地来传播大众文化,使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为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对待大众文化更应该以一种积极引导的态度,努力提高它的人文价值,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六、北投温泉的亲情之夜繁华都市的夜生活,人们已经害怕了杯觥交错的应酬,泡腻了声色靡绯的歌舞厅,孵厌了粗制滥造的电视肥皂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台湾涌现一股“后新电影”热潮,它关注台湾本土的商业电影生产,打造独具特色的台湾庶民形象,成为大陆观众热力追捧的新电影类型.全球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日益加剧的竞争和日益增强的合作,在本主和地区遭遇和相互合作时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个体电影工作者来说,在全球化的潮流中要考虑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特定的文化传统和内容演绎成为一部跨越族群和地区的电影.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获得意义、认同与快感,消费异化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符号的消费;同时,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关于"身体"的消费,主要是身体的日益审美化。"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秀",近年来在文化和商业上势头强劲。该品牌精心建构眩目的身体奇观,进一步丰富了其品牌或商品的符号指涉。其实,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并不能弥补文化上的乏善可陈,这样的商业文化模式是不可取且不可持续的,最后笔者尝试提出实现视觉和精神共同繁荣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个性的匮乏和原创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其文化创新意识趋于薄弱,学术生产暴露出机械化和泡沫化的弊端.令人担忧的是,文化生态的恶化使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变得庸俗,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异化.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就破解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困境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创新不仅使数字化产品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改善文化的表现形式,促进文化消费的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创新提高文化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促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传播渠道的融合,促进文化消费的日常化。电子技术创新提供便携式的电子消费终端,而软件技术的创新增强消费平台进行交互式信息的能力,促进文化消费的分众化。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各环节,才能增加文化消费的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