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服刑人员刑事法律援助,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援助事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罪犯人权,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刑罚目的的实现,监狱惩罚与改造罪犯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对于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的制度规范、做法的统一以及申诉的处理等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监狱服刑人员应付方式研究旨在探讨服刑人员在监管场所的应付方式。结果表明:在应激状态下,服刑人员能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因子上,暴力犯的得分要高于毒品犯,除在合理化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在其他三个因子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服刑时间应付方式无显著性差异;服刑人员各种应付方式的使用上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诚挚  秦迎 《江淮法治》2012,(14):20-21
她曾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希望之星,如今却蜕变成一名服刑人员心目中的著名记者。炎炎夏日,笔者走近她的改造生活,探索其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亲情误     
亲人违法犯罪,深陷囹圄,其父母、妻子、兄弟等,按监管场所的规定,定期探望服刑的亲人,送些生活用品和食品,给亲人一些关怀和慰藉,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由于一些亲属对服刑人员畸形的爱、变态的情,却引发了罪犯的重新犯罪,一些亲属也因此深陷泥潭。  相似文献   

5.
平等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监狱服刑人员却因为受到犯罪的惩罚而无法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起码的医疗保障,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的不足。本人从服刑人员医疗状况入手,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会对罪犯的改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市场要求在促进罪犯改造中的积极作用,上海市劳改局找到了一条有意识影响罪犯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并能提高改造质量的新思路——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5日上午,73岁的服刑人员张春华前往河南一所监狱参加“七夕帮教会”——会见75岁的同样在服刑的丈夫王志远。一对年逾古稀的夫妇要在狱中度过风烛残年。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所第一次见到他,他拖着沉重的步伐,面目清瘦,身体单薄,一脸的稚气还未脱去,从他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惶恐.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不安,他叫金不换(化名),是我们接触的第一名社区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9.
罗燕红 《法制与社会》2012,(29):268-270
同样是服刑人员,在看守所服刑与在监狱中服刑,存在不同的管理,在服刑人员待遇、培训等方面是否存在不公平,看守所是否适合作为服刑场所,本文进行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正式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体现了我国法治文明的不断进步.监狱服刑人员的人权保障,是我国人权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他们的人员保障应给予重要关注.在我国,由于监狱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作为服刑人员各种权利中最重要的生命健康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服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已经是个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构建监狱服刑人员医疗保障体系有着重大意义及现实紧迫性,剖析造成当前现状的深层次根源之后,可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服刑人员改造社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会增加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和刑释后心理压力,影响其改造和再就业,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既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释放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使其积极改造;又要认真分析服刑人员的犯罪动因和反社会行为,培养其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使其释放后能身心健康地融入社会,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监狱押犯的称谓有犯人、罪犯、服刑人员,这三种称谓有着不同的含义,三种称谓体现着不同时期对监狱押犯的态度和看法,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监狱押犯的称谓也需要发生变化,服刑人员这一称谓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SCL-90评估问卷对浙江省第五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其心理状况做深层次的了解,为以后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打下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在总体上,服刑人员的SCL-90各因子均值均高于国内常模;(2)在抑郁、焦虑、生活因子上,余刑小于等于二年的服刑人员均值高于余刑大于二年的服刑人员;(3)不同年龄水平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精神病性和生活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余各因子上差异并不显著;(4)不同学历水平的监狱服刑人员在人际关系、精神和生活这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5)不同婚姻状况的监狱服刑人员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表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低于正常人群,应积极在监狱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关旎 《法制与社会》2013,(36):200-201
通过对陕西省三原县儿童村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走访了解到服刑人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及学习现状,发现这部分儿童多数生活环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心理问题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动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协作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辉军 《法制与社会》2013,(25):193-194
随着监狱设施和看押条件不断成熟,有秩序、有计划地组织服刑人员开展体育运动成为可能。组织服刑人员参加体育运动在监管改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犯罪心理矫治、情绪管理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帮助服刑人员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归属感,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增强其时间感,避免对生活产生厌倦。  相似文献   

16.
在她心中:“舞蹈是美的,舞者的心灵也应该是美的。服刑人员通过学舞、跳舞,会发现美、去追求美,这会有助她们区别正确与错误。”  相似文献   

17.
人格尊严权指人之作为一个“人”所应当享有的起码的社会地位并且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对此不论是国内法律还是国际法律均有规定。被拘禁者享有人道待遇和人格尊严权是对禁止酷刑的重要补充。在我国对服刑人员人格尊严权的保障已具备了各项基础,应注意的是:要树立尊重服刑人员人格的理念;注意对服刑人员平等权的落实;在具体规定上要尊重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权;注意对涉及服刑人员人格尊严的一些具体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父母处于被监禁状态,使其未成年子女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酷的现实,表现出自卑,消极,敏感等心理特点。为了让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也能生活在爱和阳光下,需要对他们提供教育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沈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1,(16):190-193
本文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随机访谈的基础上,以农村地区吕巷镇社区服刑人员为范围,调查分析了农村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在总体上虽基本上属于正常人群,但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等。青少年组与成年组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成年组高于青少年组。因此得出如下结论:农村社区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社会支持、家庭环境、朋辈关系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从政府、社会、家庭、自身多方面作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及获取劳动报酬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既然是基本人权,那么它就是作为人的属性所享有的,不可任意剥夺的。服刑人员虽然触犯了刑律,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但他们并没有失去人的属性,不能因为他们受到了刑罚而剥夺他们理应享受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