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荀子“明分”思想与儒家“和而不同”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分”是荀子哲学的内在逻辑,并从天道观、正名主义方法论、人性论和社会历史观等方面探讨了荀学“明分”的特征,进而指出,“明分”最终还是指向和谐的,即“明分”的精神最终指向“和”。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和而不同”,荀子的“明分”和孟子的“求合”代表了“和而不同”的两条路向,中国文化的主流是过度亲和“和谐”,而忽视了对“分”的强调,今后儒学的发展应该注意“明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千百年来,“和而不同”或者“不同而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一直是人们在其所处群体中和谐共处的操作准则。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提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对立造成和谐。”二者异曲同工的思想耦合向世人昭示:即使在现代物质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创造班子的和谐氛围,仍具有重要意义。“和而不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整体的和谐在于个性的耦合。“和”就是事物的和谐,“不同…  相似文献   

3.
谁的声音     
《天津支部生活》2007,(12):56-56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教授王长江在《北京日报》上撰文说。关于“和谐”这个概念的理解,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如。一种相对普遍的说法是,我们社会“四十年前比现在要和谐”。还有一种观点.则把“和谐”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中的“和”相提并论,认为强调“和谐”就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乃成 《奋斗》2007,(2):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员工的光荣使命。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强调自然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含着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深刻的人生理念。“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活跃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企业,而实行和谐管理则是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途径。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和而不同",重视整体和谐。这些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潮州市致力发展影响力经济,确立了打造“一名城两基地”的发展思路(即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面对新形势,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努力做到“和而不同”,更加突显特色,突出特点,为影响力经济注入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最活跃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企业,而实行和谐管理则是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根本途径.和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和而不同",重视整体和谐.这些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昌智 《唯实》2007,(1):71-74
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天人协调的自然观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在众多不同因素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差别共存,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复杂转型的十字路口,以“和而不同、包容互鉴、多元共生”为特点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一是弘扬“整体性”。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创共赢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讲到“三个代表”的要求时,曾就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进一步谈到“企业文化”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中国先进文化,它当然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在内。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切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为此,本文围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这一专题就有关学者的研究简述于后,以期推动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特”在哪里   在中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十多年来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以下简称“采油一厂”)位于天津市南部的马棚口地区,从1964年建厂至今已整整50年.是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最早的采油厂。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原油4161万吨,外输天然气115亿立方米。50年来,我们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油集团公司“先进采油厂”、天津市“双文明先进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们采油一厂党委紧紧围绕“建成大油田、实现双翻番”和“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目标,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推动了企业科学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想是从舜帝那里推演而来的,舜帝是上古和谐社会的首倡者和践行者。舜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深远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的文化内涵则是提升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三个传统精神文化来源进一步深化和阐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分别是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和谐之方法——"中庸不倚"思想、和谐之原则——"和而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崇道”、“尚和”的文化,其终极目标是万物的和谐。中国古代对“和谐”的理解是科学的、辩证的。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为社会和谐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进党内和谐的思想基础。我们要认清当前党内理想信念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党内和谐的影响。为此,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夯实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培育党内和谐文化建设共同理想信念、经受“三大考验”强化共同理想信念、把握“三大规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三个转变”培育共同理想信念,不断增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种思想体系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样,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中,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建立和谐社会也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22,(44):76-77
<正>中华文明“斯为美”、最为贵的“和而不同”之道,是文化的智慧,文明的大道。正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向世界呼喊:共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而不同。何为“天下大道”?就是“和而不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最基本、最厚实、最丰富的价值观,这是中国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24):6-6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家是中国文化的根,营造宜居、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必须树立科学理念,制定科学规划,立足国情,博采众长,做到现代中有传承、规范中有灵动,把城市建设成绿色包容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机生命体。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今天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又面临矛盾凸显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