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 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支撑.该理论在维柯的"新科学"、库恩的科学哲学以及康德、杜威的哲学理论孕育下产生.而后,又汲取了西方现代结构主义思潮中的营养,并入后现代主义的大潮中.此外,心理学理论也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其心理学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20世纪,在皮亚杰、杜威、维果斯基等人努力下,建构主义思想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大流派: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论、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控制系统论.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构主义道德心理学的第三代,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主张将社会规则划分为道德、习俗和个人三大领域,并按领域来思考与实施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鉴于德育目标在大中小学德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章运用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对国家最新文件规定的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粗略探讨,指出不按领域来建构的操作方式将本属于习俗、个人等领域的问题全部泛化为道德问题,影响了大中小学德育实效。为此,文章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分领域对现行大中小学德育目标进行了初步分类,以期为大中小学提升德育实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阐释,更需要在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渐培育.但这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即要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知、真正认同、高度自觉.认知、认同、自觉和自信环环相扣,逻辑递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马浩  李岩 《山西青年》2022,(8):104-106
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宏观上赋予了社会结构变迁的新动力,从微观上也正在不断决定和取代人们交往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使用数字化技术产品的年轻群体,对其本身影响是深远的.本文从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路径方面进行探析,指出在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所面临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缺...  相似文献   

5.
寇贵山 《学习月刊》2013,(10):81-81
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发人深省的理论。第一位探讨这一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里安·费斯廷格。他认为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个体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因此,消除、减少认知失调十分重要。先改变个体认知,从而与个体以前看法不一致,"主动"造成个体认知失调,使其心理失衡。个体此时会非常不安,而  相似文献   

6.
安全认知是一个行为体对客观刺激进行主观选择和分析后形成的。美国政府作为一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当前国际环境中,对中国战略意图进行分析时受到愿望思维与知觉警觉等影响认知过程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对华安全认知有其客观性与规律性。本文将尝试从历史的写实视角,通过对比分析2000年至2009年的《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认知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解读美国对华安全认知及影响其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就是培养其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知、积极情感,指导其在学习、生活中和各民族友好交流、交往、交融。当前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已有自己的认知,及时发现并指出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存在的认知失调,并在认知失调理论下运用改变认知和行为、增加新认知、利用环境熏陶等方法重建大学生的认知协调,对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民族团结意识,将其融入自身的价值体系中指导现实生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现代性的反思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哲学文化意义上的批判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其中包括: 对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反省,即寻找理性的他者和证明理性的限定性;对于人和世界之关系的检视,即反时表象化认知和倡导建构主义;对于知识范型的性质、原则及规范的考察,即消解知识的透明性和崇高意义、批判知识的大一统性以及质疑知识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决策过程中,人们的认知结构是决策的背景和前提,它规范着决策的价值取向和思路选择。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认识决策失误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要加强思维训练,掌握逆向思维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提高领导者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以道德认知、道德发展和公正原则为基础建构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新苏格拉底法和新柏拉图法;这对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发展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态德育与建构主义理论之间在属性和方法上高度契合。当前我国高校生态德育还存在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整体需求、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优化高校的生态德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一是强调受教育主体内在的意义建构而非简单知识传授,二是要强化师生、学生间互动协作而非单向灌输,三是注重实践体验而非抽象认知。  相似文献   

12.
认知问题既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指人们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意义的完整的认识过程或认识结果。从本质看,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是个体出于政治社会化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是认知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并通过实践对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精神"认知,是认知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价值认知。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与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有着根本区别,也与道德认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哲学的问题,同是西方学者观点也大相径庭.国内学者在反驳中国古代无哲学之说时,往往致力于寻找中国古代思想学说中与西方哲学相类似的那种思辨特征.其实,判断某一民族的思想领域中是否有哲学的理论思维,应以是否有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论回答为标准.中国古代思想家显然有着哲学思考的丰富阅历和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中国古代哲学具有认知对象的混成性、认知范畴的意境性、认知方式的直觉性等特质,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认知特质,中国古代哲学正是以这种独有的认知特质丰富了世界哲学文化的多样化存在.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在他的“认知测绘”理论指导下,做了两种测绘尝试,分别是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测绘、为当代全球化测绘。他的测绘尝试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总体化方法、中介化方法和历史性方法。他的“认知测绘”方法论对于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个人可以根据总体关系,绘制出自己与当地和国家的社会关系;国家可以利用其确立自己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环境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并形成了一些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性、矛盾性、独立性和实用性四个方面。高等院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发展(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思想,70年代末,建构主义得到了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一、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移动政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治理的新途径,其用户的持续使用问题关系到数字治理效能的实现。目前移动政务存在用户持续使用率较低的问题,且政务APP评价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情感分歧度。以情绪认知评价理论作为基础,构建情绪认知作用下的移动政务用户持续使用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用户认知因素在移动政务持续使用过程中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内在认知负荷、认知需求与认知信任通过满意度影响持续使用行为,而外在认知负荷则与持续使用行为具有直接效应;认知信任影响移动政务用户对系统的相对优势评价,是促使用户持续使用的核心条件。研究发现扩展了情绪认知评价理论在移动政务领域的应用,并为用户持续使用的提升与移动政务工作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夹杂在社会主义思潮之中,无政府主义者通过部分译介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论证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传播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脉络及特征.他们的认知有正确的成分,也有模糊和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师认知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 《世纪桥》2007,(10):126-126,128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教师认知研究成为一种新的教师研究范式。英语教师认知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二:合理的教师决策有利于英语的课堂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蓉生  张帆  范春婷  白云华 《探索》2015,(2):147-154,19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是前提、是基础,科学认知、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增强市民认知认同层面下功夫,使其深入人心、充分践行。基于重庆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现状,引导其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应注重因人施策、加强理论研究、挖掘地方优势资源、注重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