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的区域金融绩效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来分析我国地区金融绩效差异的理论框架,并通过采用Geweke分解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财政能力差异与地区金融绩效差异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由于外部约束与目标函数的差异使得地方政府在金融资源控制的方式、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分税制的实施,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趋于加大了对金融部门的干预,从而恶化了当地的金融绩效。  相似文献   

2.
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及时确定地方税收管理权限,使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匹配,达到基本满足地方政府执行公共事务、进行资源配置、维护地方政府有效运转的需要,是深化分税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吕炜 《求索》2014,(12):52-56
把握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投资风险的脉络,认清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遵循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地方政府财政债务风险指标、地方政府固定资产风险指标和银行金融安全风险指标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于实际的应用推广,引入信息墒观点下的粗糙集智能模型予以指标权重的客观获取,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评估指标权重(重要度)确定提供较为合理的分析模型,以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分权始于1980年的分灶吃饭,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才逐渐形成规范化的体系。在这种分权体制下,形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带来的效应有利有弊,如: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的多样化竞争能减少财政支出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稳定性失调,非理性投资,地方政府推动型投资过热,地方市场分割等。选取了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效应进行讨论。在我国现行分权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并存,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地方政府以及各地方企业认识上的进步,地方竞争的弊端将越来越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风险累积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出现了过度举债现象,表现出债务形式日趋复杂,规模大幅扩张,余额增速明显,结构相对失衡的特征。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原因在于分税制改革后的不配套、地方干部任命与考核制度、决策机制不完善、法制约束力不够等。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迅速扩张势必诱发各种风险,进而阻碍地方经济发展。为此,文章针对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及其风险累积,提出兼具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金融创新在浙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须抓住三大突破口: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契机,探讨与省域金融腹地协同发展的瓶颈突破;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探讨地方金融创新从分散向整合的突破;推进农业科技金融发展,探讨地方金融创新从城市向农村突破。  相似文献   

8.
张爱龙 《前进》2003,(7):45-46
994年我国实施的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试图在既定的政府职能以及各级政府职能划分的前提下,基本上以税种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收入。在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划分确定以后,省级政府又与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实施了划分收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由于政府的事权以及各级政府的事权的划分未能予以规范,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动者是上级政府,下级政府没有多大的发言权,结果是:(1)在与下级地方政府划分财权和收入时,上级政府是以既按税种又按企业隶属关系这种不规范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往往是上级政…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必须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财政支持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在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自治权的作用,完善开放与准入制度,引进项目和金融融资,尝试地方政府债券融资,走出一条多元投资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地方税制度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税制改革中都有所涉及,但一直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者认为,充分发挥分税制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积极性的作用,能以比较充足的地方税收入保障地方政府履行其各项职能。那么,当前我国地方税制存在哪些问题?其改革应当从何处着手?  相似文献   

12.
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马贤 《岭南学刊》2007,(5):64-68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政府以及省级政府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直不规范,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职责。为此,应采取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公共支出范围;减少转移支付层次;规范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模式,建立多因素的科学的转移支付标准公式;规范财政专项补助,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优化和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制定比较完备的关于转移支付的法律等措施,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张希慧 《求索》2007,(8):115-116
中国的金融体系亟待“立足当地、服务社区”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这一点,学术界和理论界均已达成共识;但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到底需要法律法规赋予多大的生存空间,法律法规在其运营、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给予何种程度的保障,这些都是实务界和理论界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法与金融学”创新的计量手段和理论方法,本文回顾了法与金融和金融管制方面的理论,为解决中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的现实问题,带来了新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09,(5):37-37
周刚志2009年3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载文《中国地方负债与地方政府体制之变迁》: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县乡两级财政负债规模当在一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现行层层分割的财政分权体制,基层政府处于财政资源分割的最低端,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其二是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缺乏硬性约束。我国几部宪法(1975年宪法除外)对地方政府的层级构架仅设置“省一县一乡”三级。  相似文献   

15.
观点二 地方债务的当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不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将不断膨胀,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地方税制的现状实行分税制的目的在于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分配关系,保证中央和省级政府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财力。既有利于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连年呈大幅度增长,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分权化改革激励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活力,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激励效果。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地方政府干预地方金融资源配置的动因进行分析,然后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讨论西南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的客观原因,分析干预后导致的经济后果,构建了一个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9.
晏俊 《长江论坛》2015,(6):47-50
自身债务负担沉重以及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融资模式。当前流行的三种主要观点,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分税制改革或公私合营来解决地方政府公共融资问题,长远来看代表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但短期内却未必有可操作性。当前,地方政府转变融资模式的更具现实性的选择或许在于,强化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即:确保融资需求与外部融资供给和自身融资能力相适应,融资来源属性与资金用途相适应,以及融资权利与融资责任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金融诈骗事件,国内江苏、浙江、内蒙古和福建等地也出现了局部民间金融风潮和集资诈骗案件,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章归纳总结了监管缺位、风险叠加和传染效应等金融风险特点和现象,运用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阐述了局部金融风潮的生成机理和传导机制,提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框架、明确金融办的职能定位、加强地方金融协同监管、妥善应对金融突发事件、推进金融干部交流任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