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的修养学说,包括“修”和“养”两个方面的内容。“修”重道德的外在方面,“养”重道德的内在方面。从孔子开始,历代儒或兼论“修”、“养”,或有所侧重,使修养学说逐渐完备,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道德修养学说。儒家修养学说在统摄内外、贯通体用的意义上优于西方道德学说。作为道德形式,“修养”具有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2.
“劳动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在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得到了相当完整的论述。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一学说在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不断的话难,许多论者认为人类同样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人类进化完全是生物学的问题。本文拟对劳动与自然选择进行粗浅的分析。一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它是进化论得以战胜“目的论”和“特创论”的有力武器,尽管在本世纪提出了“中性学说”等非达尔文进化论,但自然选择学说仍被公认为是关于生物进化的科…  相似文献   

3.
胡东  于博洋 《行政论坛》2023,(3):138-143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保证宪法和法律法规正确实施、实现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精准认定是备案审查的必要前提,然而,程序外观说、实质内容说、制定主体说和个案裁断说等学说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认定的能力不足,存在难以明确行政规范性文件范围,进而阻碍备案审查进行的困境。通过对现有学说的审视和检省,提出行政规范性文件认定的“三阶”模式,以“形式—实质—体系”的认定模式,重构“行政规范性文件”认定标准,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奠定基础,有助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褪去“恣意性”、重塑“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魏志波 《学理论》2009,(17):52-53
中国哲学思想中表征自然规律观念的概念:“道”、“常”、“理”等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先秦诸子学说、天人感应理论、魏晋玄学、理学四个主要哲学思潮中,它们的内容及特征都是不同的。自然规律观念的这一演变过程有大量错误和曲折,而更多的是进步,这些错误和进步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玉莲 《学理论》2010,(5):45-47
儒学研究的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及其意义的学说。儒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其道德人文主义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关于“良知”的学说则是儒家心性论的中心。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只要将传统儒学中的那些合理的内容加以适当发挥,它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是能发挥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新宪法序言还特别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问题,说明二者在实质士是相同的,而在非实质方面则有某些区别。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学说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段占朝 《学理论》2009,(12):150-152
文章追溯了司法独立的思想渊源,并对英美司法独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从而归纳出我国司法独立的环境制约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国家学说、政党制度和阶级状况、司法独立发生的历史前提以及司法现状等,最后为我国的司法独立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以“人民主权”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分权学说的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司法制度,逐步实现审判的独立以至最终实现法院的独立,从而强化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独立性。实现对公民权利的充分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冲 《党政论坛》2014,(18):10-11
“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所谓“神”;指的是“神道”。不了解日本的神道,无法真正理解靖国神社的内涵。公元538年佛教传入日本后,日本兴起了神道意识。神道受到佛教、道教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其独特之处在于没有教主,没有经典,没有教义。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狂风暴雨时期”宗占林恩格斯并不是生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阶段,最后与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工作了40年,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又独自发展和捍卫了这一学说。因此,恩格斯的名字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  相似文献   

10.
车雪琴 《学理论》2009,(17):225-226
一提起古代教育。我们不能不提起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孔子首创了“学而不厌,侮人不倦”,“启发武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由博返约”等各种教学理念,特别是他的“仁”政学说,无论是对当今的教育还是国家统治,都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更进一步说,对素质教育的提高。道德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广泛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从孔子教学思想这一点入手,力图探索孔子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对阶级斗争学说的再研究列宁指出,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学说。这说明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有人甚至认为阶级斗争学说已经完全过时了。他们提出,是否应提“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也需要研究,公然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存在。例如,《求是》杂志1988年第4期刊载的一篇《访黎澍》的文章,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黎澍说:“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不是马克思发现的,而是由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家,如米涅、基佐、梯也尔等人首先提出的……。因此,是否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还可研究。恩格斯屡次谈到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个隐含命题是“唯物与辩证”命题。实事求是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事”,亦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第二部分即“是”,亦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第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唯物论,“实事”与一切唯心、唯书等主客观唯心主义相对立而存在;第二部分实际上就是辩证论,因为所诏辩证法,就是关于事物发展与任系的学说,规律存在于事物牙后的对立统一的斗争过程中。实事求是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瞩,就在于这四个字精炼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内核,揭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同一切主客…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是主流之一。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观念构筑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圳特区,儒家道德观对于特区道德建设仍然有很大的现实价值。一、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儒家学说由春秋末年的孔丘创立,经战国中期的孟何、战国末期的苟况阐述,成为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内容十分丰富。其道德观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1.“德政”学说。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他用比喻的语言说明:国君…  相似文献   

14.
陈安国  杨阳 《理论探讨》2006,(1):121-123
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面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挑战,各种主权学说也随之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坚持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主权正义”学说,才是世界各国处理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申米玲  观潮 《理论导刊》2000,(11):39-40
农民革命动力论,是毛泽东历史观独具特色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一思想特质深刻影响了毛泽东唯物史观的体系特征。   一、斗争哲学的本体论和矛盾思维的方法论   青年毛泽东即确立了运动斗争的宇宙人生观,重视对自我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改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后,更注重对立统一的矛盾学说的世界本体论的探索。《矛盾论》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首先,他把“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看成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本质和核心;其次,他史论结合,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6.
“未来政治”是政治学研究在不断开拓过程中形成的研究领域。一批国外政治学者针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变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预言政治发展未来前景的学说 ,如文明冲突论、媒体政治论、经济—民主论、后现代政治论、新政治地理论等。这些学说反映出西方学者敏锐的洞察力 ,但其观察和分析难免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这些学说虽表现出积极的探索精神 ,但其结论往往带有盲目性和脱离现实性 ;这些学说虽为研究“未来政治”提供了多个视角 ,但其思维方式均陷入了“一元决定论”的泥潭。文章最后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勾画了未来政治发展的蓝图 :在未来社会中政治的功能应定位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未来政治的基本走向是消除国家与社会的疏离性和异己性 ,使公共权力回归社会。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和途径还有待未来的实践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演变中,大致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50年代兴起的“现代化理论”、70年代的“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80年代的“新发展观”、90年代的“明冲突论”等理论形态的更迭;此外,旨在对现代化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颠覆”与“解构”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以其鲜明的特征为发展理论带来新的景观。这些学说或理论具有鲜明的“问题学”特征,拓展了发展问题的界域,自觉不自觉地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是这一发展进程在理论上曲折的反映;然而,它们在发展观上所达到的科学程度是有限的,其走入误区的症结就在于:研究视角的单一与框架的狭窄、研究方法的形而上学特征以及学院式研究成果缺乏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王馨伟  耿仁杰 《学理论》2010,(23):198-199
马尔库塞是西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综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实现二者的“结合”。他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里关于“爱欲”本能的基本观点,拓宽了弗洛伊德的“爱欲”含义使其不再局限于“性欲”的范围。他修正了弗洛伊德认为爱欲与文明相互对立的观点,提出了爱欲与文明共同协调发展的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行人权外交,提出所谓“人权至上”、“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荒谬论调,企图借此为他们推行强权政治和搞霸权主义寻找理论借口,针对西方国家所搞的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国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我们更好地同当代西方霸权主义者进行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什么叫国权呢?简单地说,国权就是国家的主权,即一个…  相似文献   

20.
赵曜 《党政论坛》2014,(23):4-6
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把他们创造的“新理论”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列宁也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