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这一事件毛泽东最初的感受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揭了盖子,"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忧"的是赫鲁晓夫"捅了漏子,搞突然袭击,将斯大林一棍子打死会造成混乱。"(吴冷西,回忆毛泽东—我亲自经历  相似文献   

2.
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由40年前两篇重要文献谈起周新城1956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以反斯大林为特征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开始,关于斯大林的评价一直争论不休,而毛泽东的肖像却依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苏共领导的苏联解体,而中共领导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日益伟岸、阳刚,举世瞩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固然,其中的因素多多,原因种种,但是,熟悉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日益雄壮、中  相似文献   

4.
世界百年     
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1):26-26,48
1956年2月,在有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参加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不顾党内阻力,做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报告,报告内容全盘否定斯大林,在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它的教训及深远影响至今依然存在着。这份报告究竟为何产生呢?  相似文献   

6.
从科瓦廖夫的身分和报告的内容来看,他于1949年12月24日上交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是为配合毛泽东访问苏联精心准备的。斯大林把报告交给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在中苏条约签订问题上由于苏方的拖延而造成的中方不满,同时也提醒毛泽东不要自以为是。毛泽东见到报告后不仅对科瓦廖夫和苏方不满,而且对报告中所提到的薄一波、李立三等产生了某种怀疑,后又把高岗的一系列宗派活动与报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二战结束后,苏联共产党面临着改革的重任,就是要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轨道上来。斯大林时期苏共未能进行改革,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成为这一时期苏共改革的重要标志。正如"秘密报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样,赫鲁晓夫的改革也是成败交错,走了许多弯路。勃列日涅夫又将苏  相似文献   

8.
"当时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铁托,一个在南斯拉夫,一个在中国." 1956年3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道出了多年来一直深藏在他心里的秘密,说斯大林不相信他是共产主义者,认为他是"半个铁托".斯大林为什么把毛泽东和铁托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9,(9):53-54
沈志华在7月20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和金门危机爆发以后,中苏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加剧,苏联开始有意减少或减缓向中国派遣专家(主要是在核武器研制方面)。这是容易解释的,从内心深处讲,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都不情愿让中国分享苏联已经掌握的秘密。只是由于赫鲁晓夫要确立其在苏联党内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02,(3):40-41
党史文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主观的成分太多。将极权主义问题归结为外部原因和独裁者的坏性格,这是个便当而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揭示出其深刻的根源。赫鲁晓夫的个人政治算盘也是一目了然:他率先揭露“个人崇拜”,立即就将最亲密的竞争者和对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冻结起来,这些人和他恰好都是斯大林的亲信。所有这一切都不错,然而对于历史和大政治说来,他的政治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制度的化身斯大林的批判,不仅…  相似文献   

11.
"秘密报告"是国际共运史上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文献。它来源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要为斯大林时期所制造的大量冤假错案进行审查和平反的想法。报告明确提出反对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看作是"无所不知、洞察一切"的超人。从六个方面总结了"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些给我们启示,要正确看待党的领导人所犯的错误,要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以及对党的最高领导人的监督问题,要吸取没有正确对待个人崇拜而导致"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56年,针对由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的世界范围的反共反苏浪潮,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力挽狂澜,经过政治局集体讨论,于当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简称《一论》、《再论》),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回击了帝国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稳住了社会主义的阵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剧变以后,  相似文献   

13.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秘密访华。7月31日、8月1日、2日和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赫鲁晓夫进行了四次会谈。俄罗斯《近现代史》杂志2001年第1期刊登了费德林、菲列夫所作的这次会谈的第一次和第四次谈话俄文记录。这两份记录由不同的译者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中共党史资料》2001年总第79辑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1年第4期。阎明复和朱瑞真当时作为中方翻译人员,分别参加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和赫鲁晓夫访华的接待工作。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中方的会谈记录摘要,对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的情况,特别是毛泽东同赫鲁晓夫的四次会谈进行了回忆。  相似文献   

14.
白雪 《党史纵横》2005,(1):48-49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员退党事件。赫鲁晓夫当时内外交困,地位岌岌可危,他非常需要在兄弟党内有影响的中共伸出手拉他一把。于是,他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请中共…  相似文献   

15.
余娟 《广东党史》2011,(10):35-37
毛泽东一生唯有两次出国,而且两次都是到访莫斯科,但是这两次仅有的出国经历给毛泽东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第一次出访莫斯科,斯大林的冷遇让毛泽东一直心有余悸——刚刚抵达莫斯科,就被放在“坐落于乌索夫的斯大林一个远处的别墅里”“苦熬了好几天”。第二次出访却破天荒地受到苏联领导团体的高规格接待,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苏联...  相似文献   

16.
平凡 《党史博采》2009,(10):41-47
<正>毛泽东从此对尤金刮目相看/未到3点钟,尤金已经是一身大汗/赫鲁晓夫的任命大大出乎尤金本人和毛泽东的意外/1950年2月,在毛泽东苏联访问期间,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同斯大林会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夕,斯大林曾对刘少奇说:依我看,世界革命中心正在逐渐东移,中国将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领袖。斯大林去世以后,中苏两党对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谁听谁的、谁是世界革命领袖的问题的认识分歧越来越大。到1962年,中苏两党矛盾全面爆发,随后,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进行了激烈的笔墨交锋。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致斯大林电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列多夫斯基在俄国《远东问题》杂志第2期上发表《米高扬的赴华秘密使命(1949年1-2月)》一文,披露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准备访苏期间同斯大林往来书信的内容,以及1960年9月米高扬向苏共中央主席团提交的关于他访问西柏坡时与毛泽东会谈情况的书面报告。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在我国发表后,引起了党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有些学者仔细研究了米高扬的报告,对报告中披露的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发给斯大林的电报的真实可靠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份电报的内容,与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主张不符,又我中央…  相似文献   

19.
舒云 《党建文汇》2005,(7):47-47
毛泽东认为,苏联出了赫鲁晓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没有选好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他对接班人格外重视。毛泽东自己选过三个接班人:一是刘少奇,二是林彪。林彪叛逃后,他提出要年纪小的、学问少的、立场稳定的、有政治经验的、坚定的人来接班。1973年党的十大上,毛泽东选定了他的第三个接班人王洪文。那么,毛泽东是怎样发现王洪文的呢?  相似文献   

20.
吴波 《党建》2009,(10):58-59
毛泽东的衣物中很有历史意义的一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穿的那套黄色美国将校呢礼服。渡江成功后,为了筹划开国大典,尽早结束无政府状态,1949年7月间,中共中央派刘少奇、王稼祥、高岗等秘密赴苏联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会谈。会谈中,刘少奇对斯大林说,从国际国内的条件看,我们打算在1950年1月1日成立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