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国时期楚国漆器艺术是楚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和典型代表。楚漆器艺术承载着楚漆器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多种审美元素。楚漆器艺术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当时道器思想相映生辉;楚漆器艺术的造型呈现和谐与神秘奇特美;纹饰飞扬流动、漆画则有神人相映的审美特质。可从楚漆器艺术的工艺、造型、纹饰和绘画等方面进行审美的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周时期楚国势力渐入湖南,至战国中期已占领了湖南全境。其间,楚人带来了优势的文明形态,大大促进了湖南的发展。本文拟从对长沙出土的楚帛书的具体分析入手,论述楚文化入湘后湖南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已知的考古等人文学科对其的研究深度比较详实。但楚艺术的形式美感和精神意味其目前的衍生品设计研究,人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是。从楚艺术品织物、漆器、青铜器等主要样式上找寻直接或间接可以转换为衍生品设计的途径,既是用以楚艺术为代表的精典传统艺术提升大众审美修养的办法,也是宣扬、传承发展传统艺术样式与艺术精神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楚文化背景下的造型艺术领域出现了一批与之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博大深邃、领域广泛、成就斐然的文明,要表现的东西肯定还很多很多,而这些艺术作品不足以代表楚文化的大部,而仅仅是表现了楚文化的局部。应将地域文化、楚文化以及现代公共艺术创造有机地融合,形成具有浓郁地域和文化色彩的独特文化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5.
在理性思维尚不发达的神化时代,"信巫鬼,重淫祀"的风习积演造就了楚人独特的内心视像。于是,"天"被理解为神的居所,灵魂的归宿。而"通天"也成为了楚人现实人生的最高境界和目标,由此产生了许多楚地特有的崇拜仪式和艺术形式,并构成了楚域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艺术表征。试图通过对这些已发掘的楚艺术文献资料与器物进行分析,以期最终揭示那隐藏在楚艺术诙诡谲怪、神幻无羁的意象组合背后所张扬和表达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涛平 《学习与实践》2004,(5):44-47,58
湖北教育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全套20本、共约200余万字的《楚文化知识丛书》,从1997年开始酝酿,1998年正式组稿,到2003年最后一本印出,前后历时6年。这套丛书凝聚了武汉地区众多楚史学者的辛勤劳动,是继获得国家图书奖、得到全国史学界一致好评的巨型丛书《楚学文库》之后的又一部集大成著作。  相似文献   

7.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8.
陈煜 《前沿》2004,(12):232-234
公共艺术是古老而新兴的。中国的公共艺术走过了光辉而曲折的里程 ,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制定相应的法规以促进公共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 ,也要构筑其牢固的人文精神基底。本文从民族精神、地域文化、审美理想、时代文化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何巍 《人民论坛》2012,(23):140-141
民生问题是困扰我国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桎梏。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对前者的挖掘与整理来解决我国民生问题,并把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加以建设,可以满足民生精神层面的需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大建设》2014,(5):F0003-F0003
<正>基于郑商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掌门人阎夫立40余年在陶瓷事业的突出贡献,2013年6月5日,由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批准成立阎夫立国瓷文化基金管委会。国瓷基金管委会旨在运用募集资金,重点建设中华国瓷文化艺术博物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根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艺术复兴,推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楷模——阎夫立教授,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1.
林文泰 《政协天地》2013,(6):64-64,F0003
开栏的话:在各级政协中,有一支默默耕耘在寂寞艺术之路上的委员群体。他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用自己的辛勤创作,在不断丰富人们审美对象的同时,抒发着人类对美好的共同情感追求。我们力图通过本栏目对他们作品的展示和创作剖析,展现这一特殊委员群体别样的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12.
贾静  王晓刚 《理论月刊》2002,(11):88-89
史前艺术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是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具有既是艺术又不是艺术的双重性和由不成熟到趋于成熟的过渡性。尤其是今天,史前艺术散发出特有的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前沿》2011,(14):155-157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与其他国家之间区别的根本标志。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自己的传统(本土)文化,这个国家也将不复存在。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并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体现文化艺术的内涵,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本文带着探讨传统文化在人文环境艺术中的启发,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从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获得创作的灵感和题材,设计出传统的、民族的,但又不失现代的人文环境艺术,从而实现人文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极为绚丽的组成部分 ,利用大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来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实施手段 ,将对中国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是一项有效的补救措施 ,也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汤飞宇 《求索》2014,(7):74-78
艺术是人类对于外在世界的一种心灵化构成和想象性观念成果,即人类以“美”的方式反映与表达自身世界的一种文化生成,体现和反映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方式和表达观念。艺术作为一个民族反映世界的文化符号,承裁着一个民族自身“调适环境”的思维观念与情感态度,并且这种符号化的创造性构成总是在具体的世界关系表达中,延伸与丰富其隐喻替代与象征表达意义。民族文化的不同存在直接影响与决定着艺术的符号生成方式与象征表达方式,并体现和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成果,人们正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传统艺术来认识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5,31(2):80-86
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努力,标榜并正在不断实现着艺术与当代大众的广泛对话,其基本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艺术、艺术家和大众由此获得了共同体验和表达对于当代生活/世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态度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的大众化努力,在与大众对话进程中将成功地架设艺术自身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通道,日渐改变艺术的传统职责,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实现现实生活方式向艺术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向艺术经验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海力波 《思想战线》2011,37(5):6-10
当前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在侧重发掘"艺术的社会性"的同时,却相对忽略了对艺术这一审美本体的言说,导致未能对艺术创作与审美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直接有力的回应。在具体的研究路径上,艺术人类学可以将对不同文化中审美认知体系的发掘与建构、尤其以对不同审美认知体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作为重点,从而为深化艺术人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视野,凸显出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上升到影响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列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之所以出现"安全"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行为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论文以陕北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为例,通过对陕北民间文化艺术的蕴藏及其保护状况阐述,分析当前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力图提出有效措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而加强我国在全球化中的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王治国 《求索》2014,(9):85-89
民族艺术感性形式的生成往往承载着本民族文化符号的能指性对象意义,以及这种符号在本民族反映和表达世界关系中的象征性与隐喻性表达,即民族艺术的生成与表现总是具有感性形式的概念对象性,与纯粹艺术审美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席勒“游戏冲动”中的“经验美”,康德“反思判断力”中的“自然的理性的合目的性”的“纯粹美”,黑格尔“感性显现”中的“依存美”,分别从民族艺术文本生成的概念对象性审美、艺术象征表现的概念对象性审美与艺术鉴赏判断的概念对象性审美三个方面,阐明了民族艺术感性形式的审美内涵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与实践》2008,(1):F0002-F0002
天津博物馆坐落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与平江道交口的银河广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和功能齐全的文化休闲设施。其建筑外形为自湖面展翅飞翔的天鹅,线条流畅简洁,极富时代感与艺术性,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