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志林 《世纪行》2008,(11):16-16,1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这些优美的传说和诗篇属于汉阳。  相似文献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鹦鹉洲得名的汉阳区鹦鹉街近年来发掘优势,巧用资源,借力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1.因地制宜,发掘自身优势。地处中心城区的鹦鹉街,辖区较  相似文献   

3.
<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是我耳熟能详十分喜爱的,从十几岁一直到年近八十,仍是情爱不减。在我和好友心中这两首诗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魅力、价值等量齐观。好选家是诗苑的"伯乐",崔诗正是被《唐诗三百首》首选登上唐七律之首的位置。从最早出现对二诗的评论直到时下,对崔诗都是赞词,连  相似文献   

4.
搁笔亭感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游武汉黄鹤楼,搁笔亭前总能让人浮想联翻,并对诗仙太白心生敬仰。传说一日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诗。为之敛手,并发出慨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将笔一扔,举步下楼。同行者都为没能看到李白的佳作而遗憾,而崔颢和他的《黄鹤楼》诗却因李白的这两句话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5.
光荣院里享光荣,老翁老媪展欢容。 碧树葱葱芳草绿,繁花相映夕阳红。 隆冬时节,笔者走访了黄梅县光荣院。只见这里生机盎然,风景怡人。葱葱的翠柏在寒风中傲然挺立,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苔格外抢眼。花园式的别墅群,整洁干净的休闲长廊,古式风味的长寿羊角亭……可以想见,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大  相似文献   

6.
清明遐思     
又是一年芳草碧,千里春风绿年华。在这空气最为清新、和润又绿意盎然的清明时节,我那踏青赏绿、追思溯源的情怀,又被春风唤醒。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次诗人之死,都会有许多祭奠,是对死者的祭奠,还是对诗歌死亡的祭奠?诗人吾同树死了,死在自己打造的"囚笼"里,死在自己亲手打结的绳索上。他没有像梧桐树那样坚强地壮大起来,而是像秋天的一片梧桐叶,被冷嗖嗖的秋风吹落,然后孤零零地飘向远处。  相似文献   

8.
医疗队的驻地坐落在一处小山坡上,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错落着很多民居,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砖房、木板房、茅草屋各具形态;远处是一抹抹翠绿的山,还有郁郁葱葱的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和谐景致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驻地的院子很大,四四方方的,周围砌了砖墙,与热闹的村子相隔开来。十几间绿顶白墙的砖房构成了“L”型,被掩映在一片绿荫里。院子里散落着几株枝繁叶茂的荔枝树、芒果树,撑开巨大的树冠,威武地矗立着,形同忠厚的卫士;几株随风摇曳的椰子树,婀娜多姿地妆点在窗外;墙边还有几棵风雨中即兴弹唱的芭蕉,以及一大丛挺拔茂密的翠竹;绿草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疯长在房前屋后,好一派“芳草碧连天”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武汉市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汉阳坐拥两江两岸,区位优势突出。汉阳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知音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之一;区内"十山六湖"星罗棋布,天然生态资源为汉阳发展铺垫了底色。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在汉阳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尤为重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汉阳108平方公里的土地,有48平方公里用作生态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汉阳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1.
大美桂林     
《小康》2015,(22)
<正>少年时代,时常听到父母提到"桂林山水甲天下"。2015年10月,记者首次来到桂林,看到驰名中外的骆驼山、象鼻山,芦笛岩洞等。"漓江的美真是言之不尽"。乘船观漓江,风光美在天然,美在恬静;人在画中行,悠然千万里,云雾罩群山,凝神观景观;两岸奇山,翠竹隐在云水间,碧水悠悠漾涟漪,迂回曲折山路转,千里逸香舟,就像一幅淡墨水彩的山水画,简直美极了。站在相公山极目望远方,群山云雾牵,阡陌连绵逸;楼台朦胧隐,杨柳翠寒烟。美景宛若画,芳草碧连天,一派桃源画境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2.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近代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书画家。每次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悠扬缠绵的曲调,都会想起那个演新剧茶花女、倡导油画裸体写生、篆刻亦为翘楚的多情才子。李叔同出家后,对油画、演艺、篆刻,皆弃若敝屣,不再眷顾,文艺方面只保留了书法。今天,缅怀这位大师,最关注的正是他尚有一批书法典范之作传世。李叔同的书法,是典型的人书化一,臻于极高之境。一般学书法,总是秦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03,(14):14-25
在强调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时,习近平说,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4.
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诗人陆游与陶渊明眼中的世外桃源让无数人心向往之,如今,这样岁月静好的小村庄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就有一座。乘车来到长白县马鹿沟镇果园村村口,徒步前往,  相似文献   

15.
曹裕江 《政策》2011,(11):46-48
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再造新汉阳,实现新跨越"宏伟蓝图,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功能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当前,汉阳总体上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抢抓机遇、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汉阳已迎来全面崛起的崭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蒲公英     
初夏,同几位友人来到棋盘山。湖水碧碧,芳草茵茵,青山叠翠,微风习习。脱离繁忙的工作和喧嚣的闹市,回到大自然的怀报之中,我感到无限的惬意。那漫空飞舞的蒲公英白色的绒球吸引了我的视线。它们随风飘上山岗,飘进云中,飘入了我的童年时代。我认识蒲公英是在读小学二年级,那是1960年全国自然灾害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姐姐带着挖野菜的工具,拉着我的手来到了铁道北,就是现在沈阳新北站的后面。当时,这里是一片菜田,还有一些荒地。姐姐在野地中顺手挖出一棵野菜,告诉我说:“这就是蒲公英。你看它长得很平凡,味道也苦,但是可以吃”…  相似文献   

17.
名人与梅花     
北宋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娶,在杭州西湖孤山下隐居20多年,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他爱梅花的冷香滋味,缟素襟怀。每年梅花即将开放之时,他便不再外出,从早到晚盘桓在梅树之间。或在梅下饮茶,或在花间饮酒。细察梅花的品性,揣摩梅花的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捉笔,终于写上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人千古传诵。南宋诗人陆游是一位酷爱梅花的诗人。在陆游的诗集中,咏梅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诗人对于"气节最高坚"的梅花爱慕之至:"小亭终日倚阑干,树树梅花看到残。"他甚至恨不得自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爱梅之深真是令人叹绝。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诗坛佳话。  相似文献   

18.
西出阳关     
生活在芳草碧树烟雨迷朦的岭南,心里常系念着千里外的大漠荒原。仲夏,我等4人踏上西去的列车,背囊里装着《渭城曲》、《凉州词》,沿着古驿道纵横数千里。风沙扑面的旅程虽不免辛苦,但不绝于途的奇观令我游兴未减。荒凉与壮美相伴列车过甘肃天水,绿色逐渐从视野里消失,山是秃山,石是红石;出了嘉峪关,戈壁开阔,沙漠雄浑;从敦煌去哈密,驱车几百公里,不见人烟兽迹,仿佛在月球上行走。天高路邈,目光尽处,连嶂迭起:酒泉以西,祁连山主峰海拔5000多米,飞越天山,只能把高度定位在“万米”之上,遥望喀喇昆仑山,更有海拔8…  相似文献   

19.
曹裕江 《政策》2014,(1):58-59
【正】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汉阳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三个汉阳"建设为主线,加速推进汉阳全面崛起,助力支点建设。一、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两大计划",打造产业汉阳以产城融合、园城共建为主导,力促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为加速全面崛...  相似文献   

20.
孙钥  哲生 《浙江人大》2012,(6):46-48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2012年5月30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了各级、各行业的管理权限,并对破坏湿地的行为规定了查处办法。湿地是"地球之肾""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的"艳遇",春天里的西溪湿地就有。在它最绚丽的时节,随着荡漾的水波驶进密林深处,驶过的每一个转角,拐入的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