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个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奋战了7个春秋的老兵。回忆往昔,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朝鲜大地……"嘟——嘟",随着值星班长的紧急集合的哨声,我们从床上跳起来,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装跑到招待所的院里集合。久已盼望的出国作战,终于在1951年10月17日实现了!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汽车驶上了鸭绿江大桥。我对桑坪说:"这回可出国了啊!"他笑着点点头,我俩都是一起由中南军大文工团参加抗美援朝,而今又一起出国,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2.
过埠新娘     
我陪同B女士登上了开往深圳的快车,列车徐徐开动,她终于抑制不住,抽泣起来。“姑娘,是出国去吗?”坐在对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华侨老太太开了腔。 B女士只顾哭,没有理会她,是我代为点头作答。“如果我没有猜错,她一定是个过埠新娘。”过埠新娘是广东人对远嫁外国的姑娘的特殊称谓,我惊讶地望了这位慈祥的老太太一眼,情不自禁地又点了点头。心想:这老太太的眼力真不差! “她那位先生呢?”老太太大概从我身上  相似文献   

3.
有两件“涉盲”事件,都被我看到了. 一件是一起不大的交通事故. 一辆带着人的轻型摩托车,与后面一辆黑色轿车同向前行.就在两车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尽力躲闪轿车的摩托车驾驶员声音不大但显然是慌张地叫道:“完了,完了,撞上了.”随后的一瞬间,我已经看见没有打开右转向灯的轿车向右转弯别向摩托车,“嘭!”地一声,摩托车一车两人全部被撞倒在我的前方.因为两车车速都不快,没有造成人员的过分伤害.摩托车驾驶员从地上爬起来,顾不得护膝已被撕开,身体是否受伤,大声质问已经停车的轿车司机:“你是怎么开的车!方向灯都不打!”可没想到,下车后的汽车司机回答:“什么我怎么开的车!你怎么开的车!”待轿车司机发现骑摩托的人穿着警察制服,便手指警察臂章说:“交通队的啊?我这车是全保险,没事!”弄的警察反而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4.
刘安 《法制博览》2008,(19):19-19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有一叫“何尊”的“镇国之宝”。之所以能成为“镇国之宝”,不仅因其工艺精美、造型雄奇,更重要的是其内胆底部122个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字样。据说,20年前“何尊”出国展览保费即高达3000万美元。如今“何尊”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64件永久不准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目录中,足见其有多么宝贵了!  相似文献   

5.
雷墨 《南风窗》2014,(2):19-19
1月8日,金正恩在生日当天携夫人李雪主一起到场观看由美国NBA前球员组成的明星队和朝鲜火炬队的篮球比赛。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朝鲜与韩国又开始为新一轮的互动“较劲”。  相似文献   

6.
边境线上的教育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3月,13岁的魏正香又回到了两年半前就读的“拉影小学”。此前,她曾离开这所距中缅边境几百米远的中国学校,转赴跨境几百米远的缅甸学校念书,原因是其母觉得后一所学校的开销低得多。 “我很高兴魏正香又回来了,”女教师岳小焕说,“希望她不会再离开。” 穷孩子出国念书  相似文献   

7.
先别动!有我呢 2014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也是首汽出租司机李秋顺出租车半价收费的日子,正在工作中的李秋顺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的声音很着急:“我媳妇不小心把菜刀掉到脚上了!”“啊!先别动,有我呢,我马上过去!”接电话的当口儿,他的车刚坐上一名新乘客,“拒载”是出租司机工作的红线,绝不能碰!李秋顺扭过头,向刚刚上车的乘客快速但又饱含歉意地说明情况,乘客非常理解地下了车.  相似文献   

8.
住在申城的人都经受过夏季热浪的袭击,尽管酷热难耐,但随着季节的转移,秋风送爽,人们也便将热的感受忘却了.然而,自从国门敞开之后,申城人无不感受到另一种热——出国热.这是一种不分季节、经久不衰的热.八十年代后期,“巴拉巴拉”东渡的浪潮将成千上万的上海青年卷到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列岛;南飞的银燕又把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载到了风光旖旎的澳洲海滩.如果说这两支出国大军中企盼在“洋插队”中扒分者居多,那么大洋彼岸那自由女神像吸引的却是国内各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这股赴海外留学的人流中增添了许多稚气未脱的高中毕业生.在祖国的东大门——上海虹桥机场,一架又一架银燕腾空而起,穿云破雾,为机舱内渴望闯荡世界的学子们圆了出国梦.有人说外面的世界遍地是黄金,也有人说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的圆;有人说出国热促进了国家发展,也有人说只有留在国内才是爱国.不少中学生对如何看待出国热开展了辩论,却最终发现很难以好、坏、对、否来断言.确实,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判断题.  相似文献   

9.
“透明度”这个物理化学概念如今作为政治术语广泛流传。如果说几年前广州人对它存在着一种陌生的距离感的话,那么今天的情况就逐渐不同了,“透明度”已经从较为抽象含糊的政治术语开始转化为广州人生活工作中具体的“形象”,并且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看得见的好处。出国定居者的福音广州市某公安局的办公室传出了一阵哭骂声。“我们分居五年了,比我晚结婚的女人走了,比我年轻的女人走了,比我晚申请的人走了,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走?我哪一点不够条件,你们讲啊!”一位丈夫在香港的妇女大声地质问民警。  相似文献   

10.
有官一身轻     
长这么大,也算做过官,官至团支书、团总支副书记、团委委员。——都是“业余官”,但也够头疼的了。我的顶头上司就批评我:“你自己是带头了,但不敢大胆管事,又不汇报情况,这样不行啊!”确实是不行.我也认了。单位调动后便老老实实当普通一兵,还真有“无官一身轻”之感。这几年又陆续挂了几个头衔,诸如某文学会副会长,某校友会理事之类,虽说是“民间官”,无甚权利.不过干些啰嗦事罢了,但又如何比得什么“鸟官”都没有呢! 有一回,久不见面的一帮老同  相似文献   

11.
段趣 《工会博览》2014,(12):38-38
吃完晚饭,我和老婆都懒得洗碗.我提议:“要不咱们猜拳吧?输的人洗!”她摇摇头娇羞地说:“才不要呢,人家是淑女来着,猜拳这么粗鲁!”我想了想又提议:“那咱们猜硬币吧!”说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突然她抬起手给了我一巴掌:“你敢藏私房钱!”  相似文献   

12.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13.
法官的素质     
去年夏天,我到一个乡镇法庭采访一起民事案。开庭前,我照例出示记者证申请采访,被庭长断然拒绝:“这要向法院办公室正式申请才行!”他随即拨通一个电话,与办公室头头长谈一通,末了扔下一句:“不行!”无奈之下,我只得和一电视台同行安坐旁听席。庭审中,一助审  相似文献   

14.
龚克瑜 《当代世界》2009,(7):26-27,30
2009年的春夏之交,看来注定难以平静。人们还沉浸在无休无止的争论中,不明白朝鲜到底发射的是导弹还是卫星,日本是拦截还是炒作,联合国是制裁还是声明……朝鲜北部地下的一声巨响再次向世界宣告”核试验成功了”。很快,朝鲜又“顺理成章”地发射导弹、退出停战协定,7月2日,朝鲜发射了4枚地对舰短程导弹,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时失业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一边找工作一边在楼下的房地产公司帮忙。名曰“房产经纪”,实际上是带那些前来租房的客户去看房子。没有固定收入,看一次房给10元“车马费”,做成一次生意收50元“介绍费”。 刘小姐是我们这儿的客户,她有一套房子让我们帮她租出去。刘小姐父母都调去外地,留有一套房子给她。后来她新婚不久的丈夫又与她离婚出国去了,他们的新婚“爱巢”又留给了她。别人多两套房子高兴还来不及,可刘小姐说:“新婚的房子让我想起很多不愉快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17.
香港,十八楼C座……柳太太打完麻雀(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卧室,灯也没关便倒在床上梦周公去了。一觉醒来,眼皮还粘在一起,耳朵却听到房内咝咝沙沙、哩哩隆隆的响声。“该死的老鼠!”她骂了一句。“别嚷!”一个用黑布把脸蒙住的大汉,用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指着她,“快起来!你的钱藏在哪里?”“你,你,你是怎么进来的?”“你打麻将打得昏头昏脑,神魂颠倒,还记得插门?”大汉用力一扯项链。“勒死我啦!你要项链,取下来就是了。”  相似文献   

18.
一、朝鲜瞒天过海成功发射卫星,国际社会聚焦东北亚安全局势 12月12日,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这是继2012年4月朝鲜所发射第一颗“光明星3号”卫星失败后的又一次尝试。发射成功后,朝鲜举国欢庆,将其视为朝鲜科技发展和经济强国建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姐姐,我回国了,有时间聚聚吧!”微信里接到小弟的留言后,我喜出望外.自从他去了新西兰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梦想后,我们大概一年时间没有见面了. 小弟36岁,八九年前,我们曾同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他当时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后又去了外企.我当时主管团委工作,经常为年轻人组织各种活动,也因为热心,成为了他们的“知心大姐”.  相似文献   

20.
1986年7月,作为中学生代表,我参加了一个“盲童夏令营”。与那些盲童在一起的日子,我很久很久都不能忘怀。我曾自学盲文,我想我能理解那些看不到光明的孩子,他们多么需要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呵!现在广州还没有一所盲童学校,这太令人遗憾了。据说正在筹建,可投资少,速度慢,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我将不会忘记那些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