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09,(5):56-56
美琪,你走了已经整整一年了,你在天堂还好吗?这一年,你在天堂,我却下了地狱,我在地狱中度过了整整一年。我不是一个喜欢流泪的人,这你知道,但你走后我的泪流了一年,一想起你来,泪便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心中尽是你。  相似文献   

2.
理喻 《政府法制》2012,(18):1-1
我不喜呔看清宫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特别讨厌耶一条条拖在脑后晃来晃去的“猪尾巴”,看着这一条条恶心的“猪尾巴”,我就想起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想起一桩桩灭绝人性的文字狱,想起喋血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想起徐锡磷被掏心挖肝的惨状……曾几何时,听着大街小巷飘出的“你是疯儿我是傻”的怪音,我就不由得皱起眉头,那电视里花枝招展的现代少女一声声刺耳的“皇阿爸、皇阿妈”。不知让人有多恶心!  相似文献   

3.
美琪,你走了已经整整一年了,你在天堂还好吗?这一年,你在天堂,我却下了地狱,我在地狱中度过了整整一年。我不是一个喜欢流泪的人,这你知道,但你走后我的泪流了一年,一想起你来,泪便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心中尽是你。  相似文献   

4.
记者日前在市司法局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南市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沈伟椽打算辞职,到浦东去创办一个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放着现成的威严显赫的法院副院长不当,却要当一个东奔西走的普通律师,这可真算得上一条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正被各种传闻笼罩的沈伟椽。问:听说你已向组织提出辞去南市法院副院长的职务到浦东去创办一个合作制律师事务所,是否确有其事?答:确有其事,我于今年一月份正式向组织提出了书面的辞呈。问:你为何要提出辞职?答:很多人都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上海市法院系统担任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以上的职务,提出辞职去搞…  相似文献   

5.
面具(2)     
张志浩 《江淮法治》2012,(14):52-54
没有人愿意继续目睹这一惨状,我也不例外。但驱使我继续工作下去的却不仅仅是作为法医的责任,还要包括作为一个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种人间悲剧时对自己良知的拷问:面对这样的惨状,你能做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相似文献   

6.
循安善处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两岁的女儿在家里睡觉,半夜一个贼进入家中。贼发现家里只有母女两人,上去就把女儿给劫持了,掐住女儿的脖子说:“你答应我的要求,我就放了你女儿,否则,我就掐死她。”这个贼是想劫财又劫色。这个妈妈应该怎么办呢?要么女儿死,要么答应他的非分要求。最后,妈妈还是答应了犯罪分子的要求,保住了她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储劲松 《江淮法治》2010,(20):53-53
“内心纯洁的人前途无量。”忘了这话是谁说的,却一直铭记在心里,它温暖如冬夜的一炉火,又像黎明时分天边最亮的那颗星辰。哪怕这只是一种理想,只是一种祈愿,当我想起这句话.我仍然被深深地打动,并感到有一股全新的力量充满身体。读梅格·惠特曼自传《价值观的力量》,我又想起了这句话.封面上那位金发碧眼、笑意盈盈的女子,书中那个叱咤商场、令人瞩目的女子,是一个内心纯洁的人。  相似文献   

8.
打电话的是一个女人,不等黎乾玉发问,她就一口气说了下去:我是汪露萌,你还生我的气吗?不、不,我那里敢生你的气,你不气我就是我的福气了。我有件事要跟你说,对、对,就是那天要跟你说而没说出来的事情。我敢说我向你反映的情况对你肯定有意义,对,就是关系到章亚非那个案件的事,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哇!那太好啦!我就住在市医院宿舍楼302房,怎么,你不敢来?一个大津师还怕我一个弱女子吃了不成?哇!这就对了,我等你,五分钟够了吧?黎乾工按照汪露萌在电话中指示的路线来到市医院宿舍楼302房的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门就被汪…  相似文献   

9.
只要你当上了律师,并且你想继续当律师,你还要当一个有名望的律师,那么,你的心,永远得不到安闲与轻松。──作者题记在离省城昆明很远的山路上,行驶着一辆疲惫的汽车。车身满是泥土。挡风玻璃上,落满灰尘,落满露水,利水3划过去,划出一片模糊,划出一片睡意膝胶。汽车在一个路边小店前停下。车主人走进小店,要了一碗米饭,要了普遍得没有必要再报一次名字的一盘菜一碗汤。然后,他趴在桌子上,呼呼地睡着了。上菜的声音吵醒了他。他睁开眼睛,看见莱看几乎摆满了桌子。“这不是我的”他不解地响响着,要离开这张桌子,被老板重新…  相似文献   

10.
案里案外     
章挥 《江淮法治》2012,(2):23-23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遇着一位春风满面的阿姨。上车一见面就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说江阴的变化,问问我的健康,聊聊她的近况。我很感动。但却不好意思相问:“阿姨,你是谁?你知道我是谁?”聊到江阴法院站,她下车了,挥手作别时她说,“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陪审员会议我可不能迟到哦”。  相似文献   

11.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12.
第一幕:买鱼 (热带鱼市场上,王泽飞与赵文瑞上) 王泽飞:老赵,你也在这儿看鱼哪。 这儿的热带鱼真多啊,但真正看得上眼 的好鱼这儿并不多。 赵文瑞:是啊!我在这儿转悠半天了, 却没几条好鱼能看得上。 王泽飞:老赵啊,还真碰巧了,我前 几天刚好和朋友换了几条"金曼龙",非 常漂亮,要不你上我那儿看看去,看上眼 的话卖几条给你,你看行吗? 赵文瑞:行啊!那我就去你家看看,合 适的话,从你那儿买几条算了。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种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4.
仲夏某日,天气异常闷热。章闻东到海边散步,见沙滩上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捡起一看,竟是一个传呼机。怕丢失的人回来找,章闻东呆在原地等候。   等了一会,传呼响了起来:刀小姐请您速回电话,后面附着一个电话号码。   出于好奇,章闻东拨通了这个电话号码,只听那边传来了嗲声嗲气的声音:“张老板吗?想死我了。你这几天都跑哪里去了?”   看来这传呼的主人姓张,来电话的不是他的情妇,就是“二奶”。章闻东想,既然这样,我何不戏弄她一番。   “你是……”章闻东问。   “该死的,你听不出来我是谁吗?我是刀玫。”…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艺术     
巍巍:你好!上次来信,你提到我给你开的书单里关于艺术著作的问题,我想你可能会困惑。作为一名法律系学生,艺术修养为何重要?法律和艺术看起来反差如此之大,前者需要立基现实,而后者则需要驰骋想象。前些天,我在哈佛校园里散步,忽然发现了摩尔的雕塑,于是就想起10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看摩尔雕塑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驾一叶生活的小舟 驶进你温柔多情的怀抱 小舟的后面 拖一条剪刀似的波纹 澄澈见底的湖水 袒露着晶莹透明的心胸 要爱你就爱吧 象我一样不染一点灰尘 要享受你就享受吧 象我一样由表及里地袒露情怀 既然生活把我交给了你们 我就得塑造一个又一个 宁静的透明的仙境似的少女般的黎明 这黎明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每天早晨第一个赶浪的人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23,(17):4-5
<正>我兴趣很广,常常同时走好几条路。所以混在一起的时候,在一个关键时刻就爆发了。你说我有什么先见之明?没有。你说我有什么方法?也没有。可是我唯一的长处就是接受各种刺激的挑战。刺激越多,我越来劲,我就开始探索。而且我很诚实,我探索多少我就写多少。我到现在还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做学问、探讨学问是无止境的。探讨得越久,我越觉得自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只要你可以给我吃住和上网,我就把命给你,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一个星期前,一篇题为“为了生活卖自己”的帖子在东莞阳光网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发帖人自称阿伟,今年17岁,因“受不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备受父母的关注”而离家出走,并称自己已经在外流浪一年,曾经还自杀过。一个离家少年如果度过这一年时间?为什么有家不回?通过连日来的跟踪关注。记者终于找到了阿伟。并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约翰的困惑     
在我们的生活中,原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是,很多人却轻易地抛弃了原则。抛弃了原则,自然会受到原则的惩处,这个时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就只有自己了。约翰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天,他准备好简历以后便去了一家知名企业应聘,经过初试复试的角逐后,他顺利地进人到最后的面试阶段。面试的最后一道题是:有十个孩子在铁轨上玩耍,其中九个孩子都在一条崭新的铁轨上玩儿,只有一个孩子觉得这可能不安全,所以他选择了一条废弃的、锈迹斑斑的铁轨,他的行为遭到了另外九个孩子的嘲笑。  相似文献   

20.
小孔2010年从部队回家探亲,到魏县车站下车后,被眼前错落有致的楼群、广场“震”住了。心里暗自闷想,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是不是下错站了?他看了看站台,是魏县车站,不错啊!可是,该走哪条路回家呢?他拿出手机给家里人拨通了电话:“爸,我到车站了,回家的路怎么走啊?”“孩子,你从车站乘一元公交车到小区下车就到了,咱家搬家了。我和你妈在家门口等你!”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欢快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