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海龙 《前沿》2009,(9):34-36
和谐是矛盾理论的范畴之一,认识和谐必须从矛盾理论出发。和谐不同于矛盾的同一性,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同一性则是矛盾的一种基本属性。事物矛盾运动表现为和谐或对抗形式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和主体因素的影响。认识和谐范畴在矛盾理论中的定位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成汝信 《岭南学刊》2007,1(1):104-106
张尚仁先生《矛盾辩证法质疑》一文中关于“矛盾”一词出处的引文有误,对“矛盾”一词原义的理解欠妥;“矛盾”这一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容质疑;和谐不是“同,”而是“和,”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正确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认为《矛盾论》接触到的真正哲学问题有两个,中国传统哲学中,它发展的是主张“理在事中”这一派的学说。冯氏的这种解读因其学术声望,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然而可惜的是,他对《矛盾论》所作的解读存在着“误读”之处。  相似文献   

6.
王文虎 《理论月刊》2020,(12):23-29
矛盾论是由"矛盾论思想"与"矛盾论术语系统"两个部分有机构成的理论体系。"矛盾论思想"在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矛盾论术语系统"是毛泽东在接受并改造苏联哲学模式的过程中构建的以普遍和特殊的道理为纲的术语系统。在《矛盾论》以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三大规律构成的系统学说,而在《矛盾论》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以普遍与特殊的道理为纲,以矛盾范畴解释其他一切范畴的理论体系。《矛盾论》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上的一次革新。  相似文献   

7.
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的哲学分析,体现着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的独特的理论创新,毛泽东通过强调矛盾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内部结构中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矛盾主导性地位的转化,指出了现实的发展过程既不是无矛盾也不是矛盾的均衡论而是多种矛盾作为差异性构成的矛盾总体结构中由对抗性转化为非对抗性,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的制约和斗争过程。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就是要超越否认矛盾,不分矛盾主次地位以及仅仅抓住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思维。在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的统一中,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科学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8.
叶俊  赵俊良 《传承》2014,(8):28-29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基础,其理论原则指导我们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九江  韩琳 《前沿》2013,(3):51-53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哲学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障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矛盾论》思想的阐释影响最大的当属阿尔都塞,他利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矛盾论》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在对"矛盾的特殊性"和"不平衡发展法则"的阐释中重构了《矛盾论》的思想并形成了"多元决定"的矛盾观。阿尔都塞对《矛盾论》思想的重构不仅帮助其完成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斯大林的教条主义及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矛盾论》的思想,进而为研究"毛主义"的西方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推动了毛泽东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其中,正视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化解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过程,协调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2.
《简·爱》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学术界对《简·爱》是否与基督教相一致存在着争议,尤其集中在对简离开罗切斯特以及随后的回归原因的探讨。这一争论涉及简信仰的虔诚以及简爱情之路的障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小说在简的塑造上流露出的矛盾造成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教育与情感经历冲突的流露。  相似文献   

13.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矛盾学说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普生 《湖湘论坛》2006,19(6):8-11
矛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是通过人对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来实现的。要正确理解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突出同一性的作用。要把握矛盾双方主次地位在不同时空中的转换,处理好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以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方法论原则。要坚持矛盾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二二八事件是所谓台湾“悲情”的源头之一,当前流行的所谓日本殖民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论调的建构,也与光复初期有关。这一时期的台湾,民族矛盾、省籍矛盾、阶级矛盾、现代化程度的差异等多重矛盾交织,错综复杂,只有把握其主要矛盾,才能对它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当前的一些流行论调加以正确的辨析和批判。日本投降后中日民族矛盾退居次要位置,所谓台湾先进、大陆落后的说法也并无事实根据。这一时期台湾社会主要矛盾与整个中国一样,是广大民众与官僚统治集团的阶级矛盾。省籍矛盾固然存在,但它更多的是上述阶段矛盾的特殊表现形态。因此,台湾民众所谓“悲情”的指向,应是当时的官僚统治阶级,而非所谓“外省人”、中国大陆、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对峙、冲突等 ,造成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当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社会的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及大学生生活的特殊年代、特殊年龄阶段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产生重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社会转型、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调整滞后于外在环境的变化,在主体、内容、过程、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认同状况不容乐观。构建人本思想政治教育,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和有效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世界各国开始兴起了一种以治理社区内的犯罪活动以及维护社区秩序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安与犯罪问题解决活动,即COPPS,并且把社区治安与犯罪问题解决上升为一种战略高度来处理社区内外部的各种问题、矛盾与纠纷,各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OPPS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矛盾的化解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的挖掘农村社区在我国农村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以维护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仲裁责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强 《中国发展》2010,10(6):41-47
该文以仲裁协议当事人与仲裁员、仲裁协议当事人与机构仲裁中的仲裁机构之间存在特殊服务合同关系为出发点,对中国仲裁责任制度从责任主体、责任要件、责任范围、责任形式、追责时效和追责程序等六个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战争根源学说不仅阐明了暴力关系根源于经济关系的原理,而且强调阶级社会的战争根源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冲突.近年来,国内军事理论界有学者提出所谓"战争根源于经济利益冲突"的观点,试图将战争的阶级经济根源归结为超阶级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种"经济利益冲突论"抹杀了战争的阶级性,以"国家利益"掩盖政治分歧,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根源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