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向阳  李斌  卓茂华 《法制与社会》2010,(25):117-118,120
司法的人民性,是我国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当前,人民对刑事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与日俱增,只有坚持刑事司法的人民性,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享自由、法律之中人人受保护、法律之下人人遵守的法律愿景。实际上,人民性是刑事司法的内在属性:刑事审判为人民而审判,刑事审判由人民来审判,刑事审判是人权保障的前沿阵地。刑事司法实现人民性的路径包括: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需求;改造司法行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刑事审判的司法期待;以人为本,保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司法大众化,引导人民参与和认同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模式选择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涉及司法模式的选择、特殊原则的确立及具体制度的完善等问题。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模式选择,应当采用恢复性司法模式为主、传统司法模式为辅的组合设计;除一般性原则外,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还应采用特殊关照义务、非羁押为主、羁押为例外、非刑罚化等特殊原则。在具体制度构建上应建立合适成年人制度、未成年人刑事记录消灭制度、涉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司法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共享既有数据,既能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公众服务,而且还能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司法公信力.由国家财政出资所获取的数据,只要不属于国家保密法所规定保密范围,就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地公开,进而便于合理地使用.在数据共享范围和层次上,可以先考虑公、检、法及其它司法机构之间数据共享;然后考虑与高校研究人员共享.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市场手段,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何挺 《中国法学》2016,(4):198-217
实证研究数据的核心内涵在于研究者基于自身经验的直接发现,其外延应基于这一核心内涵延展,而不受形式、载体等外在表现的过多限制。用数据进行测量是实证研究的基本观念,测量的实施需要经由概念化、操作化。刑事司法领域的测量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开展科学有效地直接测量,是实证研究的核心环节和难点。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刑事司法实证研究涉及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能够提供很多观察不同种类数据特征、优劣与运用规则的视角。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中数据的运用应当遵循寻求较佳数据、量力而行、组合运用以及不迷信数据的原则。我国刑事司法实证研究的数据运用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值得反思。现阶段大数据尚未对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产生质的影响,但却能提供多方面的有益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刑事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涉及对公检法三机关及其司法机构内部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方向的不同;而司法体制背后的基本理念,则左右着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应当将构建中立、独立的法院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关系的重塑,关键在于建立以司法裁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构造;在司法机构的内部关系上,应当处理好司法机构的整体独立与司法人员的个人独立之间的关系,彰显刑事司法功能的特质,实现司法的本我定位。  相似文献   

6.
刑事司法测谎仪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测谎结果在我国暂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但不能否认它是刑事司法工作的有力工具。本文全面介绍了可以应用于刑事司法领域的测谎工具,并依据其反馈结果把它们分为波形测谎仪和造影测谎仪两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为研究基础,运用历史考察、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探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司法适用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当避免的误区,冀望能对我国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刘昂 《北方法学》2017,11(3):122-130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通过自身诚信的司法活动达成的司法行为和司法结果为公众认可、相信的状态。司法诚信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司法状况与公众司法需求的差距问题。司法诚信问题的成因既有司法主体、法律制度、司法体制等司法活动各内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也有社会公众、社会发展变化等各外在影响因素方面的问题。着眼于制约司法诚信实现的各影响因素,分析、梳理我国司法诚信问题的状况、成因,并探索解决对策有利于切实提升我国的司法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效率在法律程序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也成为刑事审判程序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匈牙利学者阿尔培德·欧德(Arpad Erdei)曾说过:“在我们当今的时代里,几乎所有刑事司法程序改革都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发现实施一种迅速、简便和成功程序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换言之,使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更有效率;二是确保诉讼参与人(participants)的权利,这与公正的要求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0.
11.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与我国刑事法律改革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雯  李玉华 《河北法学》2001,19(6):42-46
1998年10月5日,我国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该公约最为明确、集中、具体地规定了联合国刑班司法准则.我们有必要将我国的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相对照.寻找差距.并提出改革、完善的具体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刑事法律向前发展。试就涉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与传统法律思维方法相比,法律经济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在用于分析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时.统计推理领域中"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分类方法为研究刑事错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司法机关对刑事错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对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进行权衡,特别是对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进行评估以后,最终确立了"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法治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吸收司法解释中“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原则和精神,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确立了统一的简易程序,重新界定了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审判组织、审判程序,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机关以正当的程序高效地处理刑事案件。但是,统一的简易程序在被告人自愿性的保障、审判组织的设置、审理方式和量刑程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立法和司法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中,刑事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体。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将其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刑事诉讼程序的阶段划分,刑事诉讼可以分为立案程序、侦查程序、起诉程序、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相应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可以分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  相似文献   

16.
规律是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自然的、固定的因素.司法是人类社会以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司法规律是司法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表明人类司法制度发展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文明,从专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刑事司法规律是司法规律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法治社会的刑事司法应当实现公正审判和采用正当程序原则,司法公正是刑事司法的价值,正当程序的一系列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杨帆 《政法学刊》2001,18(5):30-31
公正是刑事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目标。起诉作为刑事诉讼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其公正价值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实体公正;二是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指在起诉阶段正确认定案件事实,运用法律。程序公正强调在起诉阶段加强对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作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情理”是指“人之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无特定内容及表现形式,具有潜在行为规范作用。我国现行刑事司法因刑事立法、司法过程的民主性、刑事司法者情理推断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其与情理间客观存在着紧张关系。我国刑事司法应合乎情理。合乎情理的刑事司法在最大限度地弥补刑事法律规范固有缺陷的同时能获取司法认同。为降低执业风险,刑事司法者在加强刑事司法过程情理色彩的同时应综合法律规范和情理来推定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犯罪客观方面,并在法律适用时兼顾情理。  相似文献   

19.
熊焱  苟红兵 《中国司法》2008,(12):43-47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对照国际社会反腐败成果,我国在反腐败刑事法治的构建中,是否应当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法》,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我国应当设立专门的《反腐败法》,这部法律应当集实体法和程序法、预防功能与惩治功能于一体,在这部法律的刑事实体立法方面,反腐败罪名的设立应当是其中的重点。为确保反腐败刑事法治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行《刑法》的罪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对部分反腐败罪名进行重构,二是要对部分罪名进行修订,在此基础上,确保《反腐败法》刑事实体内容的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