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想的失落     
理想的失落张家言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问题为社会上多数人,特别是为思想理论界所关注,因为这本来便是一个比其他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问题更引起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自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历史命运,便更成为一个大家不能不关心的...  相似文献   

2.
南方谈话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出发,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七一”讲话从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局出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的问题。它们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时进行外交理论创新,提出了和平发展道路理论和和谐世界理论,它们与此前的和平外交理论共同组成以和平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为关键词的和外交理论体系。和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反映了中国大国品格、古国底蕴、发展中国家诉求和社会主义国家属性,引领十六大以后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工人世界党是仅次于美共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工人政党。此外,还有苏东剧变后从美共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党、民主社会主义党、自由社会主义党等。它们都把社会主义视为奋斗目标,与工人运动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政治色彩不尽相同,特别是人数比较少,缺乏明确的理论纲领,所以,影响都不大。但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也值得关注和研究。这次纽约世界社会主义学者大会,民主社会主义党就起了很大作用,其他左翼政党也都参与了这次活动。 4月1日,我们访问了工人世界党总部,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该党…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它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为指导,又吸取了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成分;它以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历史依据,又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追寻现代化的成败经验;它从世界发展的大局中判断中国的发展形势,并据此确立了当今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中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6.
因特网与原本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相联结,正在创造一个难以想象的赛伯空间、赛伯世界,这种过程如今每天都在进行,值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思考。赛伯世界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基础上建造的虚拟世界,但正如virtual这个词所表达的并非某种完全的虚构一样,在一定意义上它完全真实,可以影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数字毒品”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也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出现了,比如网络游戏。“数字毒品”联结着三个世界,不能不注意,但也不能反应过敏。传统毒品“物质性的毒品在我们今日的世界上并非罕见”,在人类历史上很久以前它们就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自从1844年8月28日在法国巴黎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之后,他们不仅创造了学术编年史上的神话,更为重要的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与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使其成为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而且改变了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思想合作和交流,孕育了他们在人类编年史上的“传奇友谊”,不仅是人类认识历史上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而且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11,(4):63-63
读一点马列经典,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是,马列经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只有从源头上去学,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马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们充满了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论证、科学结论,贯穿着...  相似文献   

9.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种途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他认为,这种跨越只是政治制度上的跨越,而绝非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跨越,跨越之后的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种"不够格"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而绝对不是指政治制度的"不够格",从而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0.
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德涛 《理论月刊》2002,30(2):14-16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和“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原则,并为世界上处于分裂状态的国家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模式,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首先,过好"理想信念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要注重引导基层干部真正领会"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学习理论的过程作为升华境界,增强党性,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卢森堡关于俄国革命的两篇著名文章作了重新分析.认为卢森堡对布尔什维克组织策略的批评、对十月革命后苏俄政策的批评和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呼吁,在相当程度上触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卢森堡的这些主张,应属于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和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之外的又一种社会主义,即自治社会主义的主张,它们至今仍旧保持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在卢森堡的思想中也存在着深刻的缺陷.今天的做法应当是吸取卢森堡思想中的内在的民主精神,并运用为世界近现代历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更加现实的手段去落实它们.  相似文献   

13.
值此两个世纪交替之际,世界正面临着变革的浪潮,面对这样的现实,凡是能够从理论上思考问题的人,凡是关心世界发展前景的人,都不能不提出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当然,答案是各种各样的。在西方学者中,有所谓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他们对世界发展前景的看法尽管彼此对立,尽管各有某些科学探讨的成分,但从根本上说,他们的立场都没有超出资本主义制度和秩序的范围。而劳动者和进步人类的利益却是在变革中告别资本主义旧世界,创造社会主义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概念首先在美国兴起,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美国"新经济"现象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目前也存在诸多隐患,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其作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不论做什么事,必须认识和把握那件事的规律;否则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也有其内在规律性。要真正搞好它,就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它的发展规律问题。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作出系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翚 《传承》2007,(7):25-27
要把握与时俱进之"时"的内涵,如果不结合科学发展观和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就不可能对"时"的内涵进行准确的把握,在"进"的做法上就可能产生偏差,从而在各种具体的行为实施中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与时俱进的观点在党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价值,通过对"与时俱进"的探讨和实践,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仲泉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理论,都构成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之链,而各个历史阶段的探索构成了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石仲泉的"链环论"对中共党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世界是多民族的世界。中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云南则是中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自从民族产生以来,民族问题就不仅是一个民族本身范围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多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众多分裂、合并、纠纷、骚乱、内战和外战等等问题,无一不与民族问题紧紧相连。民族问题是当代国际上的热点问题之一,民族纠纷和争斗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这些复杂现象,一些人甚至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民族问题作为人类社会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重大问题,总是吸引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对"市场社会主义"的借鉴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主义主要流派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社会主义应与市场机制合理地结合 ,通过市场手段来发展经济 ,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这种外部结合论有很大的局限性。邓小平理论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 ,既借鉴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 ,又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成功地创造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在、有机结合的范例 ,解决了长期困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课题 ,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筑在更深厚宽广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