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工荒"问题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跃 《河北法学》2005,23(4):6-9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一直是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民工荒"问题在我国引起的强烈反响为契机,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得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是一个重要根源.尝试从法律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希望在理论上得到解决这一困惑的钥匙,并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吕志祥 《河北法学》2006,24(10):73-76
在近年的"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分析了"人民币"名称的缺陷并提出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元"的合理性.但他们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或只是感性地提出这一问题,从法律角度比较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的还不多见.从民法、商法、经济法、法经济学、法人类学等视角审视了"人民币"改称"中元"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来,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正在草拟全市家政合同,没想到,合同中一条"不得安排保姆与异性成年人同居一室"的条款,被安上了"禁止保姆陪睡"的名义而引发社会关注和争议. 作为民间性质的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是否有能力禁止保姆和雇主同居一室的行为,成为争议的焦点."同居"保姆也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对中国夫妻到美国继承了叔叔的餐馆,但开业不 久,便频频踏入"法律雷区"。几场官司下来,这对夫妻才领 悟到:他们错就错在做事时常常以中国国内的"人之常情" 为出发点,而忽略了美国法律的严酷和"无情",从而造成 了人情和法律的不断碰撞。  相似文献   

5.
在涉及到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运作的许多文章中,都以"秋菊"形象为载体,表达和论述各自的法律意见,并且倾向于用"秋菊"作为法律材料来体现一种较为"客观"的个案立场.但包括"秋菊"形象在内的各种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观点,其本质都逃离不了作者自己的"政治性判断",其得出的法律结论也是基于此的立场选择问题.通过挖掘不同的"秋菊"形象背后可能存在的理论立场来揭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是<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由于实践的不充分,一些程序和程序间的衔接需要不断地完善."雅河"船碰撞案在适用设立基金程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深入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关于"法律"一词是如何使用的,在中国的康熙时期和孟德斯鸠时期进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之间存在间接而又重要的联系.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并且深入理解"法律"一词的"世界流通"问题,进而从新的角度理解中西法学关系.而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近代这段历史研究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8.
《检察风云》2006,(24):11-12
一个现代政府,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赫赫战功,而是向国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医疗与美容、旅游那一类服务不同,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一种基本人权.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道理也一样,市场往往关注的是"富人的经济学",而政府需要关注的则是"穷人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舶碰撞之法律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明确规定了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然而,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却存在着船舶"直接碰撞"和"间接碰撞"的争论,并由此导致了对同种事故的不同裁决。从文义解释、法律概念的生成及特征、立法技术等角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明确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对统一船舶碰撞法律适用、维护司法法律权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法律经济学或经济分析法学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性法学思潮,我国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也必将受益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文章围绕法律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学"公平分析"与"效率分析"、"均衡分析"和"不均衡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法律制度研究的工具意义,指出我国法律院校学生教学中开设经济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侵权法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思想史的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经济学"理论运动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当今美国主流法学流派之一,这在法律思想史上实属罕见。法律与经济学对法学和法律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通过以"思想史的角度"对法律与经济学之"侵权法理论"展开讨论,重点表现在科斯的成本理论、卡拉布雷西的规则理论和波斯纳的侵权法经济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彬 《法商研究》2021,38(6):143-156
在疑案判决中,法律程序中的事实探知无法独立于对裁判后果的考量,"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尺度应该体现司法决策在准确性与效益性之间的均衡.道义论的进路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过程正当化的虚饰手段而使其沦为模糊不清的道德话语,而后果论的进路则将其作为错判风险的分配机制使之转化为可操作的证明技术.根据"排除合理怀疑"的经济学公式,错判风险的情境性考量要求证明标准的层次化表达和类型化解释,这也体现了法经济学与法教义学之间的互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产权房"问题是政府、开发商、农民、购房者、经济和法律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是从现有的法律规范出发,对"小产权房"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一个分析,指出"小产权房"的所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法律拟制是源起于古罗马的一种法律创造方法,在我国部门法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刑法规制的对象是"行为"还是"事态",持有是行为还是一种状态,学术界争议很大,传统的行为理论解决这一问题时陷入了困顿,而法律拟制理论可以进行较好说明.据此,将持有定位为法律拟制行为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
刘向上 《检察风云》2007,(16):45-47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家庭的和谐开始.但遗憾的是,一些家庭的不和谐,往往是由婆媳关系的不和引起的,常使这些家庭陷入"战火"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各国的DINK家庭,近年来已在中国悄然出现并扩展着。对于"丁克"家庭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本文试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一新的家庭形式的了解来探索一种以核心家庭为主,以丁克家庭为辅助和补充的家庭模式,使核心家庭与丁克家庭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关系,缓解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有效的稳定低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茂初 《河北法学》2007,25(2):19-22
由于我国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问题,亟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生态化原则、可持续发展法律中的国家发展目标与政府职责、可持续发展法律对有关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制度保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法律和政策、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兴成 《法人》2011,(10):82-83
经济学主要研究效率与公平,法律追求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率。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法律问题的社会科学。那么,法律经济学如何解释中国的房地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混合法"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法"是中国法律文化的内在传统,它作为一种内在的传统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法律实践活动.中国的"混合法"根植于古典社会的生活实践活动,表现在古文字系统、思想价值、法律规范和人法并重的治理方略之中.它不仅是一种实际的历史存在,而且延续至今依然表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代世界法律文化日益走向融合之际,"混合法"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秦志远 《河北法学》2006,24(5):129-134
从自由原则被确立为家庭法的重要原则肇始,离婚、性解放、女权主义相继成为时代的标签,非婚同居也在广泛的意义上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域外各国,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规制的改革呼声很高,究其原因,可归为法律社会化,即社会之现实要求"反射"于立法,并成为立法革新之推动力.于自由、于公正、于平等、于人性,此种立法模式的介绍和引进对我国现代婚姻法体系的构建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