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小石在《拜时词序》中说:“词胜于宋,自姜、张以格胜,苏、辛以气胜,秦、柳以情胜,而其派乃分。”刘熙载也说:“词家要先辨得情字。《诗序》言‘发乎情’,《文赋》言‘诗言情’,所贵于情者,为得其正也。”(《艺概》)这“情”,就是诗词中的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柳永生性浪漫,风雅不羁,是位不折不扣的情感式词人。他倾毕生所有的忧思、愁绪、爱情于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2.
宋代爱情词与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以言情见长,而爱情词又在宋词中占了极大的比例。这些爱情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们不仅表露了真挚的男女之情,而且折射着宋代文人的心灵深处,寄寓了文人人生的失意与个人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3.
说“谄”     
“谄”,这个词恐怕陌生的人不多。它的词意简单,即巴结、奉承、献媚,说更通俗一点,就是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因而,大凡稍有骨气的人,对“谄”是避而远之的。《论语·学而》中就曾说过:“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对谄媚的人,则正如韩愈的一位诗友给他的诗中所言:“史笔应令谄骨羞。”绝对是不大光彩的角色儿。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宋史·艺文志》记载,她有文集七卷,词集六卷。今日她所留下的作品已并不多,但诗、词、文、赋皆有作品传世,范围相当广。清代王又华《古今词论》有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将李清照与后主李煜、诗人李白相提并论,对她推崇至极。李清照以卓越才华令众多文人墨客倾倒,以天才的文学创作和作品的无穷艺术魅力,确立了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6.
陈言 《党建文汇》2014,(4):40-41
“阿拉40”是一个当下日本的流行词,听起来很有些贵族感,专指那些40岁上下、有房有稳定工作,但还没有结婚的男女。晚婚、不婚在日本日益普遍,《东洋经济周刊》称:  相似文献   

7.
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有”进入普通话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叶红 《世纪桥》2007,(3):144-145
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有”在南方方言中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用法,普通话中还没有这种用法。但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从实践的角度,我们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副词性确认标记词“有”有朝一日可能会被普通话接受。  相似文献   

8.
持盈满问题,向受中国思想之关注。《周易》言“人道恶盈而好谦”,老子言“不欲盈”,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荀子言“爵禄盈而忠衰于君”,管子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王船山言“盈而后奋”,曾国藩言“先自概”,所有这些有关持盈的观点,无不贯穿这样一个优势关注,即有盈满而如何持盈满?也就是孔子所要回答的“持满有道乎?”笔者认为,孔子的“持满有道”理论,在拓宽传统持盈理论向度上,是有独见之功的。  相似文献   

9.
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为文纵横恣肆,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题材广阔,清新雄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风豪迈,以诗入词,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工书善画,在书法史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相似文献   

10.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12.
肖玮 《奋斗》2008,(7):57-57
改革开放以后.“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特色”两个新词汇先后走入我们的视野.变得家喻户晓。作为新时期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词、核心词、关键词和高频词,从“有中国特色”到“中国特色”的变化.表面上看仅一字之差,实际上却蕴涵深意。  相似文献   

13.
陈岚 《求实》2005,(Z1)
引 言最初启发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赵敦华先生二○○四年五月在北京大学南北论坛上的演讲。赵先生认为 ,首先被Aristotle作为第一哲学研究对象的西方术语“Being”在中文里最确切的对应词应该是“是者”而不是曾经流行过的“存在” ,并解释了为何中国没有发展出以“是”为对象的形而上学 ,以及中文里的哪些范畴 (如“道”、“太极”等 )具有存在、本质、本体的意义。当时与会学者并与赵先生讨论了这一现象对中国文化而言是幸事还是不幸的问题。顺着这样的思路 ,我在后来的学习与思考中 ,得出了一个看法 :“是”与“道”在中文里的差别 ,正…  相似文献   

14.
王宁先生在《论字源学与同源字》中这样定义“词族”和“同族词”:“在同一根词下派生的全部词归纳在一起称涮族,记录这些词的字归纳在一起称字族。  相似文献   

15.
春秋大量的“赋诗”、“引诗”活动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粗糙的解释学现象.从这一视角考察不难发现,它的解释学方法是断章取义,解释学原则是歌诗必类,解释学特征是诗以合意,性质是公共性理解,动机是交往性应用,最终目的则还是政治利益.毫无疑问,春秋时期“赋诗”、“引诗”的解释学价值和效果就是推动了以“诗无达诂”为代表的中国历代多元解释思想及其话语的渐次出场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人…  相似文献   

17.
刘诚龙 《前线》2013,(2):94-94
清代康熙年问,发生过一起规模J,J,JJ,的人才问的冲突。事情缘起并非命官钳制人才,亦非朝廷压迫人才,而起自李绂主持的一次会试。李绂堪称大才。“十岁能诗,十二岁,即与里中诸先生结诗社。”“读书五行并下,落笔滚滚数千言”;  相似文献   

18.
<正>读《红岩春秋》本期"特别策划",平静的心绪瞬时波澜大作,热血贲张,仿佛回到70年前那满目疮痍的老重庆,听见那无数的文化精英、军人、市民发出的集体呐喊。诗言志,歌咏言。在中国诗史上,唐诗华美,宋词柔美,元曲秀美。然而,抗战诗歌也美么?我以为,是悲壮美。恩格斯说"愤怒出诗人"。"愤怒"正是抗战诗词创作的内在动因,也是它的鲜明特质,开了中国"愤怒诗风"的一代先河。当日寇狂轰滥炸、铁蹄践  相似文献   

19.
读王志伟同志“拒礼诗”有感□袁敏杰去年底去渭南出差时,就曾听到人们以敬佩的口吻谈起过渭南市委书记王志伟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在病室门上张贴“拒礼诗”的事情。最近又在《陕西日报》法纪专刊上看到这首长达40行的五言“拒礼诗”《病榻二百字·兼劝探亲诸君带回礼品》...  相似文献   

20.
“童叟无欺”,是人们公认的南德。讲的是在商品交换中,商家哪怕是对智低的儿童和智退的老者,也决不欺骗,自觉做到货真、价实、量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近来笔者对“童失无欺”这个词又读出一些新意。虽说当前说假话、说大话。说掺水分的话的大有人在,国人对此深恶痛绝。但平心而论,讲真话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有人说,至少有两种人不讲假话。一是“没有什么好怕”的离退休老人,二是“不知什么叫怕”的儿童。他们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相一致,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童失无欺”了。如果身为领导,都能重视童久之言,也不失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