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我国国民法律意识普遍较低,大多数当事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诉讼经验和诉讼技巧,且在诉讼中居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构建我国法官释明权以救济当事人诉讼能力的欠缺显得极为必要和重要.本文从法官释明权的定义、特点、不同法律阶段中释明权运用中的不同等方面阐述了法官释明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马岭 《法学论坛》2004,19(1):35-40
宪法诉讼重视在法律实践中调动社会一切力量发现法律违宪的问题,对法律实践的尊重意味着人类承认有自己未知的领域存在,承认法律与人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宪法诉讼要求在法院解决问题,违宪审查是一个法律问题,应当用法律的方式、在法院、由法官们来决定。宪法诉讼是群众发现法律问题的智慧和法官解决法律问题的智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法庭、法律、法官等元素共同构筑了诉讼这一人类社会纠纷解决方式。然近年来,诉讼这种承载公平与正义价值的制度载体却被不法分子利用作“智者的法律游戏”,即通过构筑虚假的诉讼,利用法院的裁判权和强制执行权谋取非法的利益。据浙江高院做过的一项调查,基层法院近九成法官称:曾接触到虚假诉讼案件,八成法官认为该类案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法官的经验与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民社会是以人神互相感应的方法来解决诉讼问题的,当今一些西方国家司法制度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遗迹。大陆法系的司法最显著的特征是重演绎,重视法律的理论体系;而英美司法则完全是经验性的,强调遵循先例,而不注重体系。法官对法律的思辩是依赖于经验的,但是经验却不总是足以对思辩的疑惑提供裁决,所以真正的法官思辩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法官对经验与理性的追求体现的是法律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的逻辑力量。理想的法官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理性,那种清晰的、冷静的经验理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法官法律思想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永刚  朴咏男 《行政与法》2003,(11):120-122
法官作为法律职业群体最重要的分子应当形成自己的法律思想。英美法国家特别是美国法官的素质集中体现在其法学修养和法律思想上。霍姆斯、卡多佐、弗兰克、波斯纳作为著名的法官,同时还是美国法律实用主义、法社会学思想、法律现实主义、法经济学思想的创始人或杰出代表。了解和借鉴美国著名法官的法律思想对于我们的司法改革、培育我们的精英型法官队伍和更新我们的司法方法和法律理念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法治社会下,法官释明权已经成为民事诉讼的重要的法律制度。传统上,法官有对当事人行使发问的权利,尽可能地查清案件的真实情况,如果当事人未主动阐明案件的详细情况,法官有权介入。法官释明权的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诉讼效率与诉讼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中国的辩护律师与法官放在一起追行法律上的比较分析,封他们的职责进行审视,追问其诉讼角色定位,探讨他们面对不同利益关系、利益机制时如何进行价值选择。文章最后回答了这样两个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争议的问题:何为好律师、好法官,如何构建法官与律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成书于南宋的《折狱龟鉴》完整的收录了郑克的法律思想,包含大量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案件等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科学价值,在实际办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考察这些思想,汲取其精华为现代司法审判提供借鉴,实现古为今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祛确立了以控辩式为主的诉讼模式。一般说,这种诉讼模式的立法精神在于使校辩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在矛盾运动基础上,通过法官的审理得到和谐统一。由于法官处于相对超脱的地位,所作的判决也相对公正。据此可知,控辩式诉讼模式的前提是控辩双方的诉讼权利大致对等,唯有如此,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矛盾运动,才能实现这种诉讼模式的立法意图。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适应这种诉讼模式的需要,充实完善了辩护人的权利,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随着这部法律的实施,实践中不少人却因此认为公诉人与辩护人在诉讼地位上是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经济》2002,(12):56-56
读者兰欣华问:我一位亲戚有一民事纠纷,在诉讼前通过熟人介绍,找到本地法院一位资深法官进行咨询后,提起诉讼。后承办法官以证据不足驳回起诉。有人告诉他们,法官不宜直接向公民解答法律咨询,这样说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相似文献   

11.
"正谲折狱",作为一种取证文化,在古代有其突出的特点。"正谲折狱",它是获取当事人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特别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正"术和"谲"术两个不同层面。郑克认为"鞫情之术,有正,有谲。正以核之,谲以擿之。术苟精焉,情必得矣。"作为一种与刑讯法相对的取证方式,这种相对平和的诉讼模式背后其实反映的是"限制刑讯"以及"狱无淹滞"的诉讼理想,这和古代社会"罪从供定"的司法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周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33-137,153
"清空"被清代浙派词家标为艺术至境,对"清空"艺术的追求,在不同作家手中呈现为不同的风貌.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厉鹗在审美趣味上偏好"孤淡",取境萧疏,意象冷寂,用字寒瘦,形成清幽冷峭的特色;浙派早期领袖朱彝尊则趋向"傅采",形成深情绵缈的风格.这是由于二人在性情品操、生平经历、爱情生活、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从浙派"雅正"、"清空"的论词标准看,樊榭词才是其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3.
朱军 《行政与法》2008,(6):28-30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法律化”判决结果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其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尚需探讨。本文以许霆案为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阐明其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的潜在威胁及其对“合法、独立、平等”的司法原则之核心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证据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价值上考察,作为程序之重要组成部分的证据具有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及法治价值。证据的外在价值即证据对案件实体问题的正确处理所发挥的价值;证据的内在价值是指证据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优秀品质,即是评判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及运用过程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主要表现为理性、尊严和公平;证据的法治价值是指证据对刑事法治的实现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三者共同组成内涵丰富的证据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老舍在剧作中以老太太构图来突出本身的女性观,这些老太太的女性意识深受作家的成长过程及时代的变更所影响。剧中的角色塑造揭示了老舍对这些老太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心理及道德素质的价值判断。老舍以独特的戏剧语言并通过其笔下的老太太角色来达到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同步创作的动机实践,这使得老太太形象系列就成为老舍理想化人格和妇女解放的对象化,从而具有超越现实存在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the recent spate of philosophers' writing on legal ethics, most contend that lawyers' professional role exposes them to great risk of moral wrongdoing; and some even conclude that the role's demands inevitably corrupt lawyers' characters. In assessing their arguments, I take up three questions: (1) whether philosophers'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give them authority to scold lawyers; (2) whether anything substantive has emerged in the scolding that lawyers are morally bound to take to heart; and (3) whether lawyers ought to defer to philosophers' claims about moral principle. I return a negative answer to each.Excerpts from a earlier draft have appeared in A. Kaufman,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Boston: Little, Brown, 3rd ed. 1989) pp. 758–65. Thanks are owed to Steve Munzer and to Andy Kaufman for their encouragement and advice.  相似文献   

17.
美德是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儿童道德发展至关重要。美德有四个基本成分:优良品质、中庸之道、意志力和内在的善。美德的这四个基本成分是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基础。儿童美德形成的途径主要为:通过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和移情体验形成儿童优良的品质,创设适当的环境矛盾教孩子学会采用中庸之道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通过意志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克服意志的弱点和形成自律的习惯,通过内在动机的激励帮助儿童形成为获得内在的善而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为儿童未来的道德生活莫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经海 《法律科学》2010,28(2):37-46
量刑在本质上不是"刑之量化",而是"刑之裁量"。这决定了量刑思维不只是形式逻辑思维或辩证逻辑思维,而是二者的有机统一。量刑方法作为量刑思维的表现手段,需遵循量刑思维的以上逻辑规律。传统的经验量刑法虽然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充分展现,但没有融入现代形式逻辑的现代科技手段;而所谓现代量刑方法虽然使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但又只是遵循现代形式逻辑规律,规避了辩证逻辑规律。刑法现代化下的量刑方法构建,应是基于量刑思维的逻辑规律,把传统经验量刑法与各所谓现代量刑方法进行整合,以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量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宣告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主义视角,本文一般化地概括了人民调解的结构样态。在人民调解的过程与结果层面均突显合意、契合和自治诸特征。在积极型国家与乡土社会的二元分划语境下,人民调解系一条制度性通道。迈向实践的人民调解研究和行动者—结构分析框架分别是人民调解研究可能的拓展方向及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