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柯钧 《法制博览》2008,(20):15-15
故事发生在奥运会期间的雅典。一条原本车辆稀少的乡村公路的交通也变得繁忙了起来,路边一农民家的鸡每天都要被轧死三到六只,所以,农民打电话到交通局局长办公室:“那些人开车速度非常快,要把我的鸡都轧死,你们必须采取措施。”“你要我做什么?”局长问道。“我不管你做什么,只要能让那些司机放慢点车速。”  相似文献   

2.
雨夜读书     
小雨扑打窗棂,滴答作响,宝宝在床上哑吸均匀的酣睡,台灯下,铺开一本带着墨香的书,静静的开始阅读,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未知领域,与故事里的主人公共同体味辛苦,品尝浪漫,美好的夜晚阅读时光开启了。有人喜爱电视,饭后仰靠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开始指点江山,了解天下军国大事,看尽人生喜怒哀乐;有人喜好电脑,鼠标轻点,键盘哒哒响,购物、聊天、微博,到凌晨还是依依不舍;有人喜爱手机,手指轻划,微信、阅读、游戏,忙得不想抬头;我却偏爱那些厚重的书籍,总是好奇里面讲述了哪些奇闻轶事,藏着什么妖魔鬼怪,是否有美貌的天使。阅读的渴望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钻书堆里面,去淘自己喜欢的书籍,三毛、恋舒、余秋雨,书中那些美丽的句子,美好的故事,每每让人着迷。买回家中,放在案头,伴一灯如豆,夫妻二人相对而坐,万籁俱寂,只偶尔传来翻书的响声,偶尔默契抬头相对莞尔一笑,然后继续低头啃书。他看他的《税法财务管理》,我看我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看到白手成家的章节时,抬头环顾温馨的小家,心头充满幸福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白色的阅读     
无论身在何处,书,总还是有几本的;不在书架上,就在桌上,要不就在床上。都尽收眼底,看得见,摸得着。书架上的这一排排书籍,看上去的确是相当平等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而我恰恰不能平等视之。在我偏执的心目中,它们各有分量。久而久之,不由眼睛生刺儿,总忍不住上前拿下几本,淘汰掉;把那些虚假的、粗糙的玩意儿,随便打发掉。没什么面子可讲的。谁来说情都不顶用。书架总是越来越饱满,越来越缺少盈余之地,那就越是不能让那些伪劣之作有可乘之机了。 说来谁都不肯相信,我至今没有从头至尾读完过一本书。这里边的蹊跷,连我自己都难以辩解。莫非就因为天生反感等级森严,所以连同循序渐进的当然法则也一并不予理睬?我说不明白。一书到手,必然是乱翻一气,只有看到合我心意的只言片语,才有兴趣继续拜读下去;一  相似文献   

4.
书上说,“她这样做是因为……”生活说,“她这样做了。”书上把发生的事解释给你听;生活没得解释。难怪有些人偏好书籍。书上的事合情合理。问题是,他们能读懂的那些生活,是别人的生活,永远都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欧小鸥 《法制博览》2011,(12):44-44
那些泛黄的信纸是我在床下的小木箱里翻东西的时候,从一个大信封里掉出来的。是妈妈的字迹。“今天读完你推荐的《金粉世家》,自觉不及《红楼梦》的十分之一。你批评琼瑶的小说庸俗,我却认为它细腻、优美……不过。我还是决心像你希望的那样,多看世界名著。我想,这样就能离你近一些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第二章末尾写道:"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50页)多年来,人们在某些书籍、文章和讲课中引用这段话,把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社会需要与伟大人物关系的名言。有的甚至以为爱尔维修这话本身就是唯物史观的。实际怎样,我觉得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每一项司法制度都可以变得更为公正和更有效率。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革,即使那些已经进行了成功改革的领域也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有时候,它们需要再次进行改革。还有些时候,司法制度中的严重问题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变得非常迫切。例如,监狱中发生的一连串暴力事件就可能促使监狱官员解决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冬夜的雨     
雨在窗外淅淅沥沥,洒向院里的竹叶,滴滴嗒嗒,敲着水泥铺起的围院的地板,分外清脆、响亮。雨是有旋律的,所以,人们多把雨当作歌,当作诗。法国有一支很有名的钢琴曲,就叫《雨的旋律》,很早以前,我就在寻找它,希望能倾听到它,这将是一种多美的享受啊,可是我一直无缘听到。这阵,冬天里的这场夜雨,让我又思念着它了。我停下了手里正在打印的文稿,把噪音四起的打印机关掉。静静地,一动不动,坐在电脑前,聆听窗外黑的夜里下着的雨,想象着一支描摹雨的旋律,该怎样优美、生动,使我着迷!  相似文献   

9.
小音 《法制博览》2010,(12):45-45
许多人都渴望名垂青史,但我经过洞察秋毫的考察后,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假如你真的名垂青史,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第一个烦恼是隐私全无。那些孜孜不倦的学者们,不管你离他们已经千年或者万年,他们都会兴致勃勃地把你考证得体无完肤。  相似文献   

10.
这本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投诉,但我觉得在十五分钟内,有家电台把它搞复杂了,而且,搞得很复杂,简直就成了一出闹剧。请原谅我把这个事情看得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张京华  老北 《法制博览》2008,(14):22-22
当我的双眼从那些让人心碎的照片上移开时,已是模糊。尤其是看到那些倒塌的校舍、废墟下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序曲:一个小小的缩影 9岁的江津西城小学学生小磊在日记中写道:“袁奶奶今天又来看我了,给我讲了好多好多好听的故事,还给我送来了《钢铁是怎样烧成的》、《熔炉颂回忆录》、《公民道德歌》和《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歌谣》等书籍。  相似文献   

13.
益虫与害虫     
郑渊洁 《法制博览》2010,(20):40-40
你不敢不信,世上每条信息都关乎着你。 看那些人,那些手执一叠报纸、眼瞅滚动屏、拎着电脑包、神情焦灼、行色匆匆的人……我觉得像极了一块块移动硬盘,两条腿的信息储存器。  相似文献   

14.
善小而为之     
文木香 《法制博览》2009,(24):60-60
我是个追星族,自小便梦想当一个英雄,那些出色的演员都是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五月的鲜花",我今年才第一次知道它,并深刻地了解了它。因为,在街道总工会今年举办的"五月鲜花红歌大赛"中,我参与了相关的组织活动。正是这次的活动,让我产生了诸多感想。刚刚接到要举办这个活动的时候,我第一反映是,对于一直偏重业务工作的单位,尤其像我们街道辖区内的那些非公企业来说,这类唱歌跳舞的东西,应该兴趣不大。尤其是那些青年人,唱红歌这样的活动,更  相似文献   

16.
我多想     
我多想 多想用我雄健的足 再把大地踏响 好化做一组音符 汇入这时代的乐章 我多想 多想我那双麻木的手 重新变得粗壮 也能为这个变革的时代 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我多想  相似文献   

17.
1912年4月10日,超豪华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从南安普敦港启锚,在大海中开始它的处女航,4月14日,不幸与冰山相撞,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惨烈地结束了它惟一的一次航行,沉人大西洋。从那以后,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报道文章、记述书籍以及纪录片和电影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8.
白驹过隙,十五载的班主任工作就在与学生的磕磕碰碰中滑过。在班级管理“摸爬滚打”中,我品尝过鲜花、掌声给予我的欣喜与快慰,但那些亲身经历过的刻骨铭心的“失败”故事,如同惊天霹雳,时时提醒我、鞭策我,此生难忘。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小工厂,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螺帽、螺栓、各种零件丢在地上总是无人收拾。有一天,厂长独自一人走到装配车间的中心地带,从皮包里拿出一大包五分钱的硬币,突然把它打开抛到空中。他平静地看着这一大堆硬币从空中掉落下来,散布到各个角落,然后旁若无人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室。车间班组长和工人们连忙把这些硬币逐一捡起,摇头叹道:真糟糕,厂长一定疯了。第二天,厂长召开了一个会议,把所有的装配工人都找来了。“你们到现在为止一定还在奇怪我昨天为什么把钱丢得满地吧?!”厂长说:“我并没有吃错药,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让你们了解我们工厂面临的问题。”“每天当我从办公室走到车间时,就会发现随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小零件,那些零件远比一个五分钱的  相似文献   

20.
阴谋文化     
张鸣 《法制博览》2009,(24):15-15
前一段,电视剧《潜伏》热播,有记者采访,要我谈谈对该剧的看法。我一向不看电视剧,无从谈起。记者坚持要我谈谈,说是可以告诉我情节。令她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间谍类题材的片子,人们会把它解读成办公室的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