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因居住地域的相近,进而产生地缘人际关系。它虽比不上血缘关系的亲密,交往却比一般亲友还频繁。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屋外的阳光也会显得明媚灿烂。有一个安定的心理生存空间,即使遇到困难,你也不用担心。反之,邻里关系紧张,关在自家屋里也不踏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好的邻里关系,会对青少年的性情品质、行为模式、兴趣志向等产生影响。营造和谐的邻里氛围,于人于己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8,(10)
邻里关系是人们之间最简单、最基本、最受关注的社会关系。千百年来,"孟母三迁"、"千金买宅、万金买邻"、"远亲不如近邻"等故事和谚语为人们心口相传。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成为维系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细胞  相似文献   

3.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谐家庭建设。社会的多元化对传统的家庭理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家庭的稳定性下降,夫妻亲密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年人处于弱势的趋向愈益明显等。因此,构建和谐家庭,必须树立新的价值理念,如:将夫妻关系由"柴米油盐"经济型关系转变为弹性大、易互动的精神依赖型夫妻关系;正确对待离婚问题,要对话不要武力,倡导冷静型结束婚姻关系的方式;改善婆媳关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3月29日,对于农六师军户农场一连职工马洪喜来说是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天他不仅搬进了新楼房,而且与该场373户各族职工家庭在同一天被农场党委授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马洪喜是军户农场一连的一名职工,这几年来,他承包种植了几十亩地的酿酒葡萄,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小日子不仅过得红红火火,而且夫妻俩乐于助人与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去年农场在场部兴建保障性住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人类死亡与殡葬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方面,大量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非理性现象在社会上长期存在,这与我们一直忽视死亡观(殡葬观)的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人生观既包含人们对"生"的看法,也应包含人们对"死"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死亡观集中体现为殡葬观。大学生将来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和整个人生过程,加强大学生正确死亡观(殡葬观)教育的关键,是要坚持"厚生薄死"原则和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婚烟的生活质量。决定婚姻质量的因素,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打好婚烟基础 男女双方结合之前,婚姻基础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婚后家庭的生活质量。因此,男女双方要在保证婚姻自主的前提下,保持正确的择偶观,精神物质都要追求,但最主要的还应该是感情。物质是基础,感情最重要。比如一个家庭没房住,没有收入,久而久之感情便会成为空中楼阁。反之,家庭富有,两人缺少应有的感情生  相似文献   

7.
赵雪利 《世纪桥》2013,(1):155-156
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靠语言来进行交流,沟通,但是很多时候光靠语言来进行沟通是不够的,如果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光有声音而没有任何动作的话,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别人产生误会,所以人们在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有身体语言动作,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身体语言方面也是同样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身体语言和伴随动作的习惯,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和俄罗斯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也就是身势语言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8.
语言美和环境美都是精神文明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得到提高的重要体现。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提出,要美化生活环境,要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1991年至1993年,我作为日本国横浜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赴日留学两年,日本在语言美和环境美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建省的精神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有必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在实现语言美和环境美方面再下大的气力和功夫。(一)语言美是一定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人心灵美和思想美在语言上的反映。在人们的职业工作、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语言美往往能融洽关系,减少隔阂,增进友情,化解矛盾,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增强人们之间的团结和培养互敬互爱的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美是衡量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村邻里关系的状况是衡量农村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农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围、社会心理等都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农村邻里在生产生活互助、人的社会化、社会控制、情感交流等方面应有的社会功能也随之呈现弱化的趋势。在和谐农村建设中,需要通过改善邻里关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对邻里关系的社会功能进行重建和强化。  相似文献   

10.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尤其是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美德的作用更显得重要。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对社会主义的新型家庭关系、新型家庭生活的伦理上的概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人们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  相似文献   

11.
<正>党员干部既是"党的人",也是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成员。家庭建设搞得好坏跟他们对家教家风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家风正,则家道兴,民风淳;家风不正,则家道衰,民风坏。由于家教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所以党员干部搞好家庭建设也就是做到对组织、对家庭的双重负责。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才能做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  相似文献   

12.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提倡儒家伦理中重视孝道的思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8,(11)
古训讲求以"劳而不倦"为保健养生之道,"莫要久行、久立、久坐、久视、久卧"。其实,这五种动作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对健康有害的动作。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富裕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国在进入人均GDP2000美元的今天,人们更渴望追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殷实富裕的物质生活,情致高雅的生活品位。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组织的是职工群众,影响的是每个家庭,带动的是整个社会,妇女在"创建活动"中如何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探索。一、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国城市社区出现了以住房产权为核心、以共有产权为纽带的新型邻里关系。住房产权是社区场域运行的重要基础,住房产权制度塑造了社区场域的运行秩序和构成形式,促进了个人主体性的实现与道德的培育,但也带来社区关系物化与分化等问题。同时,住房产权是嵌入到社区场域之中的,不仅受到社区场域横向网络中多元利益主体的交互建构,而且受到纵向网络中"制度"和"生活"的交互建构。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设计不仅要将住房产权作为多元共治的载体,而且要适应现代住房产权制度及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要论摘登     
下功夫加快城市改革城市改革应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新关系:政府不干预企业和市场。市场要立法,企业要照章纳税。企业要求上级行政部门不要过多干预。因此,对政府机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有大动作,主要是要建立政府与企业新的关系。不是各级干部都可以到企业去检查。要建立正常的联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流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5,(8)
社会资本理论有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关系网络三个核心要素,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村改居"社区中,社会资本流失严重,表现为社会信任难以建立、互惠规范比较匮乏、邻里关系网络不够密集等,并带来社区认同缺失、集体合作困难、多元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等社区治理难题。为此,必须从培育社区社会信任、完善社区互惠规范、构建紧密的邻里关系网络三个方面重构社区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石齐周 《当代贵州》2010,(22):40-40
<正>在"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的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公仆"关系、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做到"七要七不要"。一是要坚持服务于细微的服务之中,不要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在服务工作中,只要把一个个细微的服  相似文献   

19.
古老的中国,农业生产从物质的层面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人们对于土地的崇拜和依赖由来已久。在政权建立过程中,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社"和"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在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安土重迁的情怀被进一步强化;即使从最原初的血缘关系的层面,亲人、家庭和宗族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依恋和牵绊。农业生活的人生在国家、宗族、家庭的层层强化下得以形成,人们对土地、家乡和亲人的依恋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由“以家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现代家庭中 ,人们可以更多地享受平等、自主权利和个性自由 ,更多享受爱情、亲情的滋润。这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 ,也应防止过分强调个人需求与自由 ,放弃家庭责任的趋向。因此 ,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 ,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新伦理代替“以家为本”的旧伦理 ,与时俱进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的家庭伦理才能构建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