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他构想以国家辛迪加形式取代马克思所说的合作联社。政企合一的国家辛迪加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是直接民主政体。战时共产主义实际上就是特殊条件下,利用高度集中的权力强制实行的国家辛迪加。列宁起初设想以全民计算与监督形式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承认了小生产者的产权、恢复商业,开启了新的社会主义过渡形式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在“经济进攻中走得太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迫实行“退却”,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通过在工业、农业、流通等方面实行“退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工人、农民的生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国企改革中,特别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国企改革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退却”思想,必将极大地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内战争胜利后,以列宁为领导的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对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上的转变,这是与时俱进、符合国情的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4.
"两个决不会"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国家可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并不违背“两个决不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新路。在迂回过渡的背后起作用的正是“两个决不会”。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落后国家,必须按照“两个决不会”的要求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论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凝聚着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和汗水 ,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学习研究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入手 ,概述了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提出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分别在1918年和1921年实行的短暂的临时性过渡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而实行的。  相似文献   

7.
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根据俄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外实际提出并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邓小平在领导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列宁与邓小平经济思想既有广泛的一致性,又有较多的区别: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之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始终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和构想同落后的、小农占人口大多数的俄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梳理和分析了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理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活动,清楚、完整地展现了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思考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列宁和邓小平分别是210世纪初和20世纪末的两位伟人。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对代和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的思想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他们在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许多看法上,有着惊人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列宁与斯大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认为,评价斯大林模式不能不研究它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模式之间的关系,不能不研究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之间的区别。从社会主义理论上看,斯大林自己有许多不同于列宁的独特看法。清除了反对派以后,斯大林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苏联社会———斯大林模式便逐渐形成了。从实质上讲,斯大林模式是与列宁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截然不同的,它背离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向战时共产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消灭私有制的“军事共产主义”作用是有限的,无法持续。新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小农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质是加强与农民的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同资本主义开展经济竞争。当时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极不理解,认为它将导致资本主义在俄国复辟。列宁对各种疑问作了精辟回答,实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意义做出了相应的评述,对于深入理解新经济政策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列宁具体分析了俄国的国情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引进和利用资本主义。这一政策为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为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列宁主导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经济改革,虽相隔数十载,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市场经济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两者路径相似而结果殊异,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战略定位与领导战略定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列宁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历史逻辑,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形成了其经济伦理思想的唯物主义基础和分析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十月革命之后列宁的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视角发生重大转变,最终促成了苏维埃俄国早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伦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列宁的思想中,新经济政策是保证俄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策.对当时各种曲解新经济政策精神的论调,特别对所谓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布尔什维克走回头路及其内部发生演变的论调,列宁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西方列宁学"所谓列宁思想上发生了"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课的路线改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列宁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进行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路线十分正确,措施十分得力,使这个斗争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西方列宁学"说这是列宁"最后的绝望斗争",是认识和判断上的完全错误.  相似文献   

17.
试析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理论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主体性,忽略青年角色过渡的过程性,简单认为青年角色过渡的单线性,片面认为青年角色过渡的和谐性,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对如何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苏维埃俄国建国初期的民生思想,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民生思想,发挥人民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时期的民生思想,强调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行各项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构想,并在此指导下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段历史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如何正确地认识这段历史,史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多的分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笔者将对前人的研究做一简单的总结,在存在分歧较大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以期能更好地弄清这段重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人的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的统一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