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新闻眼     
《南风窗》2005,(15)
"单边行动"对谁单边?8月15日,以色列就要从加沙地带撤离,开始执行其"脱离接触计划",亦即所谓"单边行动计划"。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加沙定居点不少犹太人的反对,游行示威不断,显得原本不考虑巴勒斯坦人意见的"单边行动"变成了不听定居点犹太人呼声的"对巴人退让之举"。尤其以色列这次撤离不拆毁原先的犹太人房屋,而是留给接手的巴人住,更让被迫撤离的犹太人窝了一肚子气。尽管政府对按规定撤离有补偿,但还是有许多人想不通。  相似文献   

2.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北亚的关系几乎象中华文明本身一样古老。中国与朝鲜的接触上溯至公元前一世纪,与日本的交往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以广泛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与其东北亚邻邦之间这种长达两千年的联系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也是最长的时期,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汉时代到公元19世纪的晚清,中国把自己看作是"中央王国",即整个东亚的中心,尽管世界主义与孤立主义、统一与分裂、繁荣与萧条交替出现,但在整个这个时期里,中国都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主德国作为二战后在德国东部废墟上建立的德意志国家,其犹太—以色列政策与联邦德国极为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不承认民主德国负有赔偿世界犹太人的责任;长期限制其境内犹太人的权利;长期坚持不承认以色列的原则,并与利比亚、叙利亚和巴解组织等反以国家和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总体特点是“限犹反以”,其深层原因在于德国统一社会党僵化的意识形态.德国统一社会党从1988年左右开始进行调整,但“限犹反以”政策随着1990年3月首次自由选举中该党的下台而彻底终结.新的民主德国民选政府采取了类似于联邦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的犹太—以色列政策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5.
快评     
《南风窗》2002,(16)
目前,“美籍以色列人公共事务委员会”在怀俄明州举办了一次座谈会,该会可视作是美籍自由派犹太人最高层次的聚会,与会者非富即贵。这些早已定居美国的自由派犹太人的想法当然不同于大多数从东欧移居以色列的犹太人,他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6,(15)
正01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英《经济学人》7月2日丝绸之路于公元七世纪建立,在战乱中被废弃了数百年后,这个曾经连接中国与中亚、中东、非洲和欧洲商人的古老而庞大的贸易之路实现了首次复兴。那时候中国的奢侈品被全世界垂涎,丝绸之路也成了中国外交和经济扩张的渠道。"丝绸之路"一词最初是在19世纪由一位德国地理学家创造,被中国欣然接受。中  相似文献   

7.
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在塔巴,其打击以色列的目的昭然若揭:犹太先祖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后,曾经流落西奈40年,靠住草棚和挖野菜度日,犹太人的"住棚节"即由此而来。10月7日是今年"住棚节"的最后一天,有大约1.5万名犹太人在那里踏寻祖先的足迹。而在爆炸发生半小时前,一个官员打扮的小伙子出现在旅游者中间,要求他们出示护照。这些旅游者的护照表明,大部分人都是以色列公民。这个"官员"离开不久,便发生了汽车爆炸事件。这起精心策划的爆炸发生后,已有"世界伊斯兰团"等3个不知名的组织宣布对事件负责,埃及、伊朗或黎巴嫩的反犹  相似文献   

8.
在连绵的巴以冲突中,美国一边倒地支持犹太人,最终走到要废掉阿拉法特的地步,甚至不惜冒犯阿拉伯盟友、以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为代价。美国的犹太人在国内四处游说、示威,以色列国旗满天飞,乃至有人称犹太人的利益主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犹太人在美国仅占人口的2%,但在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以色列的民族主义 托尼·贾德(Tony Judt)认为,中东的和平进程结束了,但它不是自然终结的,而是被人扼杀的。默罕穆德·阿巴斯受到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沙龙两方面的挤压,他的继任者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现在的情况是:以色列不顾中东和平“路线图”,继续修建非法的犹太人定居点,冷峻地等待着下一次自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日美国http://fbc.binghamton.edu网站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沃勒斯坦题为《以色列能达到什么目的?》的文章,展望了7月份爆发的黎以冲突的前景,评论了以色列长期以来在中东的立国战略,认为以色列和美国一样,意图通过武力达到目的,这在未来是行不通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以色列于1948年建国。从那以后,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以色列和邻国之间就不断发生暴力冲突。有时候,暴力冲突处于低水平甚至隐而不见。而每隔一段时间,暴力冲突便升级为公开交战,就像现在这样。全面暴力冲突一旦爆发,人们马上就开始讨论是什么导…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后,在连年战争的不利形势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迅速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的长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和积累了独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弘扬犹太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犹太民族历史上多次惨遭流放、驱逐和杀戮,命运多舛。以建国后,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归家园。《独立宣言》明确宣告,“这个犹太国家对所有犹太人敞开大门”。在经历了几次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后,以成为一个独特的移民国家。如何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犹太移民融  相似文献   

12.
天行有常。在遭遇暴风雪粗暴地劫掠过后,春天还是如期而至了,新绿和微醺的暖风让人们对未来生活产生了新的浪漫愿景。近些年来,透明政府这一世界公认的政治概念已开始被国人接受,并从学者的学术阐述演变为政府改革实践的一个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行政  相似文献   

13.
上厕所、睡觉、洗澡、刷牙……这些看似最平常的事情,却因为人们生活越来越讲究,反而"走入歧途".近日,美国健康生活网站"生活密码"就为我们列举了6种"被扔掉的好习惯".对照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好习惯"你还留着吗? 蹲着上厕所 自19世纪"坐式马桶"取代"蹲坑",不仅使人们的如厕问题变得体面,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享受上厕所时看书、看报、玩iPad甚至抽烟的"马桶时光".然而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曾经发明马桶的英国人,却在150年后开始摒弃它.究其原因,坐式马桶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了,有了自己的家,逐渐一切都习惯了,心里头就很少想家了。唯有放不下的就是家乡的老母亲。记得十几年前的一天,决定要到美国定居了,我心里很高兴,但又怕母亲担忧阻拦,就没敢告诉她老人家实情。回到家里我只告诉母亲这次要去很远的地方,母亲听后笑着说:"去吧!去吧!飞得越远越好。一路注意安全,过年就回家,妈给你做好吃的等你!"在我背着行囊准备出家门时,我再次告诉母亲:"这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就提出的世纪性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用成功的实践和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这一世纪性重大课题。实践没有完结,认识没有穷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正>吉赛尔斯是对的:这场危机和他们无关,这场危机和乌克兰这个刚刚起步的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有关。"那么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呢?"我问约瑟夫·吉赛尔斯。这位乌克兰老牌持异见者、犹太活动家、乌克兰"卖当"运动的强烈支持者,刚刚向华沙群众传递了运动大获全胜、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的消息。"没有犹太人的角度,"他回答说,"分裂两边都有犹太人。"他说得太对了。比如,乌克兰犹太人基金会主席亚历山大·费尔德曼就是著名的支持亚努科维奇的地区党的国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2,(21):70-71
在中国足坛这样一个"多事"的地方,为什么我从不放弃?我又凭什么相信自己的耕耘会有未来?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信仰。1992年,我从国家队回到上海,有人曾给我算过一次命。他说:"你马上就要开始10年的好运了,会一直向上走。"——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信命"的人,甚至被人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大师"说的话,在我心里却始终会有份量——所以,我掐指算了算,10年后?也就是2002年,不正好是世界杯比赛年吗?所以我觉得,冥冥之中,命运是有所注定的。这个吉利数字一出,工作上竟真的有了变化。93年我接手"有  相似文献   

18.
谢奕秋 《南风窗》2011,(16):60-63
这里是"世界屋脊",虽有雪域高原美景但人的生存条件恶劣,人口自9世纪吐蕃王朝灭亡后就开始减少,直到近数十年才进入快速增长期。最近的人口普查显示,其常住人口已超过300万,这个数字仅及全中国人口的1/450,但西藏的独特价值不在于人口多寡,而在于其传承千年的藏文化。藏文化兴盛于公元10到16世纪,后半期佛教(喇嘛教)  相似文献   

19.
“维持平衡”的国防战略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值得关注的热点区域之一。阿拉伯国家似乎素来就不能与精明的犹太人和平相处,为了“捍卫真主赐予的土地和财富”,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入21世纪,曾是以色列最大“宿敌”的埃及早已经和昔日的敌手握手言和,伊拉克的战争机器则已经被美国的重锤彻底粉碎。维持与以色列微妙战略平衡的任务,似乎落到了叙利亚的头上。尽管在近50年的交手中,叙利亚的军事力量总是“胜少败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9)
正彼此不同的宗教、历史感和族群身份,形成了以色列的"蜂巢型"社会和跨阶层隔膜,从这个意义上这个国家诚如其中文译名,以文化色块排列—以色列。2016年的2月底,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并不寒冷,暖阳下时常看见3种鸟:乌鸦、鸽子和麻雀。这3种鸟彼此少有往来,就像在耶路撒冷锡安山(Zion)的穆斯林、犹太教徒和基督徒,在各自念经之声相闻的社区中独自生活。在锡安山的对面——被称为橄榄山(Olives)的地方,更多的不是橄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