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外资政策一、概述菲律宾外资政策的基本思想在于保证菲律宾经济的独立,并希望通过有选择地引进有益的外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奖励投资法案》的第二条明文规定,鼓励外资遵从菲律宾经济民族主义的原则和目标,投资于能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的投资项目。菲律宾的宪法以及有关的法案也规定:(1)外资的投资应能促进菲律宾社会经济的发展,(2)外资不得取民族资本而代之,而只能作为民族资本的补充;(3)通过各种奖励措施,应该诱导外资投资于那些能够遵从菲律宾社会经济开发计划从而促进实现经济开发计划目标的特定经济部门。外资投资所享受的优惠待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请参看第一图):  相似文献   

2.
这是菲律宾国家经济开发署(National Economic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NEDA)编写的有关1981年菲律宾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公开报告书。全书从以下十八个方面概述1981年的菲律宾经济发展情况,是一部相当完善的菲律宾经济概况书:(1)概况;(2)宏观经济动向;(3)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4)金融信用来源;(5)国际收支和海外金融;(6)贸易;(7)农业与农业改革;(8)资源管理;(9)产业部门;(10)能源;(11)旅游;(12)社会基础设施;(13)教育与人才;(14)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83年秋季马尼拉《商业日报》出版的《全菲首千家大公司》的统计资料(其中有一专栏介绍菲律宾十二个财团的情况)。此外,并根据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发表的《菲三大财团争夺圣米格尔的内幕》和《菲国采矿业陷困境》两篇支章的材料,介绍菲律宾主要财团情况如下。 (一) 索里阿诺财团(Andres Soriano Corporation,简称Anscor Group)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期间内,美国垄断资本仍然控制着菲律宾的主要经济命脉。1946年7月菲律宾政府在美国压力下被迫与美国签订了“菲美贸易协定”(又称“贝尔贸易协定”),1954年7月修订成为“劳雷尔—蓝利协定”。这些协定规定,美国人在开发菲律宾自然资源、占有菲律宾土地以及经营一切公司事业和从事工商业活动方面,享有利菲律宾公民一样的“同等权利”,美国商品进口在菲律宾可以享受优惠的关税待遇。另一方面,菲律宾政府则通过宪法、公司法、银行法、零售商菲化案、米黍业菲化案等专项法案对其他国家资本和华人资本的投资进行…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由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南北延伸一千多英里,东西延伸约七百多英里,这是菲律宾独特的地理特征。但群岛的土地总面积却只有十一万五千平方英里。1971年菲律宾的人口为三千七百万人,和泰国(三千四百万人)、缅甸(二千八百万人)、南朝鲜(三千二百万人)这些东南亚和远东地区的其他国家的人口大致相差不大,但除新加坡外,菲律宾的人口密度却比东南亚地区的其他任何国家都高。和该地区的某些国家一样,1950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战前,作为美国的殖民地,菲律宾经济具有了以下这样一些殖民地经济特征:(1)作为美国的原料供应地,菲律宾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形成了“单一种植制”经济,农业畸形发展,主要发展四大经济作物(甘蔗、椰子、马尼拉麻、烟草),四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从1902年的47万公顷迅速扩大到1939年的163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几年里,菲律宾进一步敞开大门,放宽了对外资流入的限制。尽管与美国(菲律宾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签订的劳雷尔——兰利协定和同等权利法案已于1974年终结,外国人还是增加了对我国的经济渗透。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尽可能地利用了菲律宾对外资提供鼓励的新立法所规定的条款。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系一个服务性的国营公司,它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管理各个出口加工区,并为出口加工区企业的各种需要提供方便,从提供拥有完整社会基础设施的工业区到提供具有各种优点的劳动力。出口加工区管理局理事会(由财政部、工业部、投资局和商业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组成)保证了为出口加工区企业提供服务的各有关机构之间的良好协调和合  相似文献   

9.
在欠发达国家中,菲律宾是制造业二元性十分典型的国家,小企业和大企业在不同的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可是,在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小企业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分析不同规模企业在菲律宾制造业中地位的变化以及探索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战前,菲律宾作为一个殖民地国家,农业的经营、农作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不仅受到殖民地政府农业政策的支配,而且受到外国公司农业渗透的影响。但是,总的说来,战前外国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对菲律宾农业的渗透重点多半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以椰子工业为例,1935年椰子工厂的1,189.5万美元投资总额中,美国资本约占一半,约占554.5万美元,英国资本居第二位,为349.5万美元;西班牙资本约100万美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概况     
政府1972年9月23日以后,菲律宾国家元首费迪南德·马科斯总统实施了军管法令。马科斯第二次连任(也是最后一次连任总统)的任期按理应该在1973年到期。菲律宾的宪法(目前已中止执行)是仿效美国宪法的,国家设有参议院(有二十四个议席)和众议院(有一百二十个议席)。菲律宾的两大政党是国民党(执政党)和自由党,它们在参议院  相似文献   

12.
劳务输出是菲律宾对外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菲律宾已成为亚洲劳务输出规模最大的国家 ,菲律宾劳工在国际劳务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1 974年 ,海外菲律宾劳工仅有 3 5万人 ,1 991年 ,出国劳工已增到 70万人 ,遍布 1 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汇回国内的外汇达 2 0亿美元。从 70年代中期开始 ,菲律宾政府就制定鼓励劳务输出的政策 ,并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完善。 1 992年 ,菲律宾政府授权 2 87家招募机构 ,1 83家承包公司和 2 0 7家海外派出机构 ,共 6 77个机构从事劳务输出活动。目前 ,菲律宾已形成一个强大的…  相似文献   

13.
美國的有关菲律宾的反动书藉,把美國在这个群島上的政策描寫为放棄了殖民主义,企图縮小美國大托拉斯和公司在菲律宾經济中的作用。事实表明,美帝在菲律宾的活动基本上和其他帝国主义國家在殖民地和附屬国的政策没有差別。  相似文献   

14.
1564年以前西方学者往往强调菲律宾的文化乃是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带来的成果,这不仅是武断,商且是对菲律宾人的侮辱。菲律宾的文学史,绝非始于1521年,菲津宾的祖先早在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前就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字、文学和艺术。1962年从巴拉湾(PALAWAN)地洞发掘出土的沓文人(TABON-MAN),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虽然,1565年西班牙人带来了欧洲文化;1898年美国人带来了美国文化,但是,菲律宾人却保存了部份固有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藏之于史诗、故事、歌谣、谜语和谚  相似文献   

15.
一、产业部门结构的变化由于有“劳雷尔—兰利协定”(根据这个协定,美国资本在菲律宾投资享有与菲律宾公民一样的所谓“同等权利”),以及和其他亚洲各国对比,菲律宾的国内资本积累(主要是一些财团的资本)相对地说是比较雄厚的,因此菲律宾的工业化很早便已开始,这可以说是菲律宾工业化的一个特点。1960年菲律宾制造业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在1946年7月独立时被迫与美国签订了长达二十八年的“贝尔贸易法”,以及包含在“贝尔贸易法”中的所谓美国人在菲律宾与菲律宾人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法案”,这使美国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垄断了菲律宾的经济。在六十年代末期以前,菲律宾的经济政策的制订主要服从于美国的需要,受到美国安插在菲律宾政府要害部门的各种专家顾问的左右,接受美国直接控制的世界银行的严格审查和管制。菲律宾独立前后建立起来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五十年代为解决外汇危机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菲律宾被称为西方民主制度在东方的“橱窗”。菲律宾人热衷政治 ,“对大多数菲律宾人来说 ,政治是严肃的事情 ,他们也严肃地对待它”①。每逢大选日 ,整个国家就像过节一样 ,游行、结彩 ,热闹非凡。菲律宾人也津津乐道他们国家是“第三世界最充分的新闻和言论自由”② 。的确 ,在威权主义盛行的东南亚地区 ,菲律宾的一整套类似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独具特色 ,可谓一枝独秀。下面 ,笔者拟从内外两方面对造成菲律宾这一独特社会政治文化的因素进行一番探讨。一从内部因素来说 ,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先天性缺位以及本地区文化的多样性特色造就了…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华侨的历史根据《华侨经济年鉴》(1970年版)的统计,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有十一万人(另一种说法是十四万人)。然而,这个数字是指持有国民党政府护照的华侨人口。如果从“华侨是不具有当地国籍的中国人”这一定义出发,那么菲律宾的华侨人口可以说是有  相似文献   

19.
印度、菲律宾是全球主要移民输出国,海外印度人和海外菲律宾人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群体之一。印度、菲律宾两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移民群体,将之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概述印度和菲律宾海外移民的基本情况,分析他们与祖籍国的联系及对祖籍国的影响以及两国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本文着重从移民管理机构、海外移民权益保护、实施双重国籍政策、设立国家级节日和奖项等方面对于两国的海外移民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我国的侨务政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的劳务输出并非始于今日,在本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夏威夷州和加利福尼亚州需要种植园工人,菲律宾便已开始有工人的输出;六十年代,随着印度尼西亚需要伐木工、东南亚需要建筑工来从事与越南战争有关的一些军事建设项目,菲律宾也输出了不少伐木工人和建筑工人。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菲律宾的劳务输出更有大幅度的增加,据菲律宾劳工统计服务局公布的数字,1976年菲律宾输出的劳动力为4.8万人,1977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