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辨毛遂自荐与跑官要官杨禄民战国时期,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国君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一时找不到得力助手,他的门客毛遂就自告奋勇要求同往。平原君与楚王谈判,不得要领,毛遂按剑上前,直陈利害,说服楚王出兵解了邯郸之围。毛遂后来自然被加官进爵。因...  相似文献   

2.
毛遂自荐乃经典故事,妇孺皆知。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先生的故事:秦兵进攻赵国,平原君赵胜要到楚国去求援,在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具备的人跟随,已挑定19个,还差一个,毛遂先生乃自我推荐跟随他去。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没有结果,亏得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兵去救赵国。今天,毛遂自荐已成了一句成语,指一个人不用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 重读《平原君虞卿列传》,掩卷之余,深陷感慨。我的感慨是:毛遂假若生在今日官场,这个“经典故事”怕要重写。 《史记·平原君列传》讲毛遂的故事,前…  相似文献   

3.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他的门客毛遂自我荐举要求随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没有说动楚王.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领兵救赵.这便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4.
毛遂之死     
汪艳 《淮海论坛》2012,(2):47-47
我总是以为毛遂是个英雄式的人物,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无畏之气、雄辩之才,说服楚王联赵抗秦,何等风采!我也总以为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必然会有英雄般的结局,所到之处面对的将是鲜花和掌声。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却并没有英雄般的结局,仅仅在自荐一年后,毛遂,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就拔剑自刎了。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但除了“残暴”之外,人们其实对他所知不多。在大部分人的脑海里,他更像一个符号式的人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专横强大,挥动巨剑,指挥铁血秦军在十年之内完成了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他冷血残暴,专以鞭子和屠刀统治天下,把天下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和刑场;他穷奢极欲,把全国百  相似文献   

6.
发现人才除了“伯乐相马”这一途径,另一途径怕是”毛遂自荐”了。可是,用人者必须明白,自荐者并不都是确有所长的”毛遂” 在(三国黄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于中计”的故事里,待于作为曹操帐下的暴宾,曾自命不凡地做了一次“毛遂”。在曹操初战失利时,他宣称“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周瑜来降”,其实他对周瑜对自己都作了错误的估计,他自荐的出发点不过是贪功而已。虽说他自幼与周瑜同富交好,但一被周瑜揭穿说降的来意,他便“愕然”,更没有胆量承认。由于他的贪功,更使他把周瑜的“假相“当作了“真相”,偷看周瑜假…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克星琪强赵国欣近影。中国人都知道“山海丹”,因为这种药的问世,打破了医学界“冠心病只可延缓,不能治愈”的定论。“山海丹”的研制者赵国欣也因此成为中国医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曾经过6年大学医疗专业学习的赵国欣,于十年前,辞去官职,重操旧业,当时他...  相似文献   

8.
两点理由自愿调残联 2001年10月,赵国先调任区残联理事长,在房山引起些反响。不少人以为他犯错误了,一些人打电话来为他抱打不平:“老赵,你甭去,瞧区委怎么了你!”赵国先大笑,因为他心里清楚,调残联完全是自愿。  相似文献   

9.
读《晏子春秋》有感梅次儿时读书,齐的晏婴善辩的故事给我印象很深。那是他出使楚国的事,楚国以晏婴身材矮小,故意开个小门让他进来,想羞辱他。晏婴不进,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狗门入”。楚王只得让他从大门出入。楚王又捆了个人,对晏婴说是齐国...  相似文献   

10.
郭华 《乡音》2022,(10):47-48
<正>有两位古人的故事,常常萦绕于心。一位是战国时期的赵括,自幼熟读兵书,用兵之道烂熟于心,就连他的父亲、久经沙场的大将军赵奢都曾被他怼得哑口无言。长平之战,赵孝成王急于求胜,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惨败。赵括不仅毁了赵国,还留下一个成语叫作“纸上谈兵”。另一位是清朝末年的左宗棠,他20岁上即参加乡试中举,但接下来的会试却屡试不中。左宗棠干脆不考了。他拜访名师,刻苦自学,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广泛涉猎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230年,一支来自西北方的军队开始横扫天下。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吞并了所有的国中之国,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在中国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秦军团为何如此强大?或许,从长平战役中,我们可以洞悉这支恐怖军团的秘密。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陷了大片韩国领土,韩国地方长官不但不降,反而将上党郡送给了赵国。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在上党问题上,"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容易招致大祸。  相似文献   

12.
中文月课     
中文月课Yanzi多年以前,齐国大臣晏子出使楚国。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都城大门旁边另开一扇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他说:“出使到狗国的,从狗门进。我现在出使楚国,不该从这扇门进。楚国的礼宾官只好引导他从大门进入楚国都城。晏子见了楚王,楚王问他:“...  相似文献   

13.
吴兰璧 《今日广西》2010,(24):46-46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在这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有才能的人都能逞其所长,因此英才辈出,文的武的,都产生了出类拔萃的人物。这里面,诸葛亮是最出色的军师,说起历史故事,人们差不多都把他作为智慧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1,(33):56-58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都熟悉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攻赵。为联齐抗秦,赵国的群臣力谏赵太后派长安君入齐为人质,让齐国出兵来解救赵国。太后宠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并言若再谈人质之事者必唾其面。触龙也为此事求见太后。他从问太后衣食起居起,和拉家常一样,又讲到让自己最小的儿子当兵,引起了太后的感慨: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孩子吗?触龙说:“比女人还要厉害。”并设身处地地替她打算,说明为  相似文献   

16.
晏子的车夫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即使这样.他仍能谦冲自牧,谦诚待人.  相似文献   

17.
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大吃一惊。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处事沉稳独断;有人说他暴虐,处事专制独裁。不论是褒是贬,总之是个有主见能决断的人物,怎么会一生受制于人?我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光凭传闻,先入为主;或者迷信旧说,人云亦云。应该以史实为根据。如果探讨史实,从他的身世与经历入手,就会发现他一生确有许多受制于人之处。一场阴谋中的一枚棋子秦始皇与秦国的王室并没有血缘关系。他是韩国大投机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生母是赵国女子,邯郸的歌姬。我丝毫也没有在出身上轻视秦始皇…  相似文献   

18.
“没头脑”而能当上大官,这才是“真本事”。有这种“真本事”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原阜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傅洪杰就是自称“没头脑”而为人赏识继尔官运亨通的。赏识他的人,则是曾经担任过亳州和阜阳两市市长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这王傅两人的“故事”,可说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则当代“官场现形记”。  相似文献   

19.
拙文《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发表后,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有益的学术争鸣。巨永明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撰文《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吗》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史上,真正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评价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原因就在于评价者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缺乏一种超然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历史已经证明,华强先生强调的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必然产生偏见,也不可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巨永明先生的…  相似文献   

20.
漫话剑史     
漫话剑史熊德良我国铸剑有着悠久的历史,干将、莫邪为吴王铸剑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又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阳冶子奉越王允常命为楚王造剑,他铸成了“龙渊”、“工布”、“泰阿”三把精美绝伦的青铜宝剑,献给了楚王。自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