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6月,刑侦系对424名刑侦学员的专业思想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的情况较为满意,学员们专业思想较强,热爱自己的刑侦专业。虽然刑侦工作者战斗在与犯罪嫌疑人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很艰苦,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学员普遍都有毕业后吃苦耐劳,不怕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这是我们公安刑侦战线上一支生机勃勃的预备刑警。一、调查目的刑事侦查专业是为公安机关培养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能适应公安刑事破案工作的公安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与犯罪分子打交道,风险性很大。因此,没有较强的专业思想和热爱本…  相似文献   

2.
戚如强 《长白学刊》2009,(6):112-1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党中央在社会意识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是由其理论特质和农村社会思想的现状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政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刘蒙壮 《传承》2013,(2):38-39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向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形成扩展、蔓延之势,它在广大青年学生中风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精神结构和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后现代视野下,要找出相应对策,正确地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化解和防范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代社会思潮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整合和汇集的重要场所。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积极的社会思潮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而消极社会思潮的出现,使青年学生的文化价值的参照系呈现出多变和不稳定的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当代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走势,把握规律,正确引导,使社会思潮朝着社会所预期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5.
任何学生都处于某个班集体中,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他们的班集体,都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将我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切实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阿克苏农校共有3个专业、11个班级438名学生,他们分别来自喀什、和田、克孜勒苏三地州和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五个国营团场,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基本上各占一半。面对生源如此广泛,思想素质不同,生活习惯各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2,(8):19-19
处于农村一线的农技推广机构和直接面向农民的农技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神经末梢’,如果没有他们,即使省市一级的农业科研实力再强也难以将科技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因此,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本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们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让青少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爱护乡土近卫队活动”。他们认为,热爱故乡故土,是爱国主义思想的生长点。由于这一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结下了累累硕果。广大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得到增强,并且养成了乐于吃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而为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菲律宾政府认为学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因此,他们对大中小学的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省东海县,有这样一群大学生村官,他们真心融人农村,在为基层组织强筋健骨、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自身优势,践行对青春的承诺和农村的热爱。他们像一朵朵鲜艳的玫瑰.绽放在广袤的乡间沃土,吐露着诱人的芬芳;更像一颗颗七彩的水晶,撒落在富饶的晶都大地,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作为一把"双刃剑",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使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农村,使农村社会思想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思想的状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优越性决定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表现为思潮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依据以及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现为存在规律、传播规律和互动规律。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首先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2.
吴坚  唐建生 《今日浙江》2005,(11):18-21
浑身上下浸润着乡土气息的乡镇老干部,是基层农村的宝贵财富。他们对农村工作的热爱和熟悉,长期积累下来的方法和经验,特别是他们对农村和农民的那份真挚情感,是年轻干部所缺乏的,却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上好《经济常识》中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在教改中提出的新的课题。通过对新教材的认真学习领会,对学生情况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我认为,农村学生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并不等于他们就理解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部分学生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有弃农经商的倾向。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  相似文献   

14.
霍青 《传承》2009,(16):76-77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具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孔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用"爱"教育学生,这种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借鉴价值,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具有40余年的教学经验.孔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用"爱"教育学生,这种爱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借鉴价值,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当前我国高校里影响较大的非主流社会思潮之一,青年大学生受其思想影响有着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应从主体的角度来认识造成他们在历史认知和价值判断上存在的误读和错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逻辑是从外而内的,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这已很难适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的任务,这就需要转变逻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抵制、批判和化解“四个环节”实现“四个转变”,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探寻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19.
王永丽 《前沿》2013,(21):111-113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永恒主题。高等职业教育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对在校生进行安全生产和社会生活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对象大部分都是各类厂矿企业,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都将涉及诸多安全问题。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加授安全教育课,使他们对就业以后的安全生产和生活从思想引起重视,对于他们一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汉民  曾小明 《求索》2010,(9):121-122,251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