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通过揭示康德如何从“启蒙运动的儿子”走向“与启蒙运动决裂”,以及法国哲学与英美经验论哲学的不足,奠定了其心仪中国哲学的思想基础.他评说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流派,在哲学和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他的观点多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相通之处.他看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味儿”或“中国特点”,提出了“两个适应”的理论,即:使古老的中国观念“适应现代的情况”,使西方思想的精华“适应中国的情况”.他从老子和孔子的哲学中发现了为世界上其他民族所不及的精神品格,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向中国转移其社会危机,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为“救世之灵药”.他说中国哲学更多地把大自然“当作娱心悦目的事物看”,以及他所提出的“像中国人那样思考”的主张,是后来诺斯罗普关于中国哲学审美特征之研究、公正的世界秩序之建立应引进中国价值观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3.
从中西哲学比较看中西传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寅子 《学理论》2009,(17):56-57
当今,西方文明以其强势话语地位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正如我们看到的,人类文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却遭受着越来越多的灾难。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方式则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将中西两种传统思维方式进行横向比较,进而重新审视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估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今日世界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和发展之路.妇女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与西方妇女发展道路比较,两者存在根本差异和诸多不同.对中西妇女发展道路不同选择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借鉴西方妇女发展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的管理思想已经被现代工作普遍接受,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管理者自身的切实利益,保持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协调,成为档案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追溯这种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在中国哲学语境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当下性的关怀,在西方体现为席勒式的自由审美的境界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下的人的理性的解放和精神启蒙。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石嵩 《学理论》2013,(19):187-189
朱光潜被誉为中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被学术界公认为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笔者将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对《悲剧心理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分析,发现针对这部学术权威巨著,仍存在研究的空白和盲区以及再次审读和发掘的意义与价值。基于中西比较的方法视域,试图厘清有关《悲剧心理学》理论运用及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西税收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并由此导致不同的税收结果。中国税制改革必须重视税收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政治哲学的发展来看 ,特别是古希腊的政治哲学 ,已涉及到了有关国家、政体、阶级构成、所有制形式等各个方面 ,从而开创了后来欧洲政治哲学发展的途径。而所有这些都更为系统地反映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他们不仅为希腊社会勾画了一幅尽善尽美的社会轮廓 ,而且为人类政治哲学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他们为后世展现的是一幅风格迥异又相互交织的政治蓝图 ,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永 《理论导刊》2007,(12):35-37
陈独秀早期的中西文化评判尽管对传统文化批评甚多,带有"舍中求西"的情感倾向,但他并非要全盘否定和废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主张借鉴西方文化对之进行合理改造,以便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五四新文化的时代背景来看,陈独秀的评判基本上是客观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轨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向危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5)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属于世界三大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支流,他们之间不存在优劣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各大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中西哲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要求,但如何实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交汇,却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独具批判性格和实践精神的马克思的哲学为基础,同时吸收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之精华,重构中国的哲学,是实现中西方哲学融合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包括文化类型学(文化学)和哲学统一论(一般哲学)两个研究维度,并且在这两种不同的研究视阈下,俄罗斯哲学将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文化哲学是现代自觉的哲学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其研究向度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文化模式和文化反思三个层面。从文化哲学维度出发可以综合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的优长,能够更完整深刻地展示出俄罗斯哲学的思想独创性和精神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陈树林 《理论探讨》2007,1(5):39-42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实现变革的马克思的哲学,其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从哲学理解范式的发生的革命转换。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提出过"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在外在表现形态、理论使命、理论功能、理论旨趣、理论主题、立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哲学品性。因此,把马克思哲学研究置于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和其哲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人民政治建设必须放在整个人类政治实践的视野中才能得到全面认识。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文明已经出现了程序技术和价值规范上的双重危机,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实现了有自身文明特色的实质民主构造,超越了西方自由民主范式的局限。同时,作为一个庞大的文明实体,中国的实质民主建设也超越了比较政治学的一般解释范畴,中国的政治发展应该进一步发挥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领路人和中国文明本身的导向性作用,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中国文明特色的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中西比较哲学之格式,不外三款:西化、并置、化西.晚清以降,谢无量、胡适、冯友兰所撰三部《中国哲学史》,虽不能说完全“抹煞”了中华哲学之特殊性,但至少对此种特殊性凸显不够.只有张东荪是一个典型例外.他旗帜鲜明地以金岳霖所谓“第二种态度”从事“中华哲学史”研究,始终不移地把“中华哲学”当作“中华特有的哲学”,把“中华哲学史”当作“中华哲学的史”.其《中国哲学史讲义》等著述,是一项专门凸显中华哲学特殊性的“中华哲学史书写”.此种书写之哲学基础,就是当时流行欧西的“知识社会学”,以及他本人“接着”欧西所创发的“知识文化学”.他用知识社会学“重写”中华哲学史,乃是中西比较哲学史上“并置派”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7.
程继旭  刘丽苹 《学理论》2013,(12):37-38
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相同之处是利益,是道德的基础,把追求整个社会的幸福作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对人性积极地思考;它们的理论差异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集体功利主义,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双行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主义,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将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平行比”格式;将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影响比”格式;将哲学史、文学史上实际存在的“偶合研究”引入比较哲学领域,可得“偶合比”格式。目前比较哲学界专门讨论“平行比”的文献不多,专门讨论“影响比”的文献也不多,对“偶合比”更是缺乏足够重视。“平行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发现各个对象的特殊性或总结共性内容;“影响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影响的过程或逻辑;“偶合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疑似但不能肯定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偶合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我国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关注的是"建机立制"层面上的显性文化塑造,而忽视和缺乏对隐性文化作用机理的分析和研究。而我国诚信体系的低适应性和难以推行的症结之一就在于隐性文化的屏障作用。通过对中西内在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诚信体系中暗存的隐性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文化"本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但学界却常把二者并列加以讨论,这表明"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正是两者内在关系的展开与揭示."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