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至今,文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事物。对于中国的平面设计师来说,汉字字体设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内容。因为汉语言体系是我们所置身的语言环境,大量的信息传递更是要依赖于汉语、汉字。而且汉字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变化手段及视觉效果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2.
心灵契合     
《台声》2018,(12)
正近日,中国汉字首登在有着15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期刊上。这说明什么,当不言而喻。中国汉字,高深莫测;中国汉字,意境高远、意蕴深刻。这是华人之骄傲,是我辈之荣光。人至半百,一路追求多少汉字,多少汉字组合多少内心世界,恐谁也无法用数字计量。但不能否认的是,是汉字丰富了我们血肉与灵魂。这个时段,又一词组令我们激荡开怀,尤其是在海峡两岸。这就是出现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两岸同胞内  相似文献   

3.
<正>"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二张面孔,作为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值得传承和弘扬。但目前社会对汉字的重视不够,导致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汉字书写优美的越来越少。"这是赵保乐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的一番话,他建议北京在汉字传承上做出表率,在中小学多开设书法课。可以请书法家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上书法课。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和智慧结晶,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媒介,汉字一直是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肯定汉字、歌颂汉字、学习汉字、应用汉字,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字在信息时代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张颐武 《时事报告》2013,(10):51-52
我们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最早的启蒙教育就是识字。如今,国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高。但是,我们对汉字的使用能力却大不如前了,乱用汉字、提笔忘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电脑打字代替书写汉字造成的。电脑打字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对书写汉字的兴趣,加之其以音求字的输入方式让汉字拼音化,人们对汉字字形的认知能力大大降低,最后“退化”成只会认字,不会用字、写字。  相似文献   

6.
方朝晖 《人民论坛》2013,(28):34-35
当我们在朝鲜国王的景福宫里看到朝鲜国王优美的汉字书法时,当我们读到日本学者用美丽动人的古汉语写出的古诗时,我们不能不感叹汉字作为一种古老的书面语言的巨大魅力和卓越历史贡献汉字决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文明的历史载体,它同样承载着整个东亚、南亚、北亚许许多多活着的和死去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刘琨 《求索》2008,(10):202-203
汉字文化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体现在;要科学地分析汉字字形、科学地运用各种文献材料、科学地看待汉字的文化功能。我们要坚持以古文字字形和古代文献相互结合、相互参证的方法,考求字形所负载的意义和文化信息,为汉字文化研究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应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认识,不随意夸大汉字的文化功能,在汉字文化研究中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规范汉字”、“通用汉字”与“规范用字”是3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严重忽视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且由于概念之间的混淆,导致了许多啼笑皆非现象的产生,甚至出现了许多闹剧,如在大街上铲除著名书法家所题的匾额。规范汉字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立体范畴,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字体之中、不同的使用场合,都有着不同的规范和标准;通用汉字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强制使用统一标准的汉字;规范用字是指如何准确、规范地使用汉字。正确认识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汉字的…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文字改革——我们这里说的是汉字改革——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复杂的问题。全国语言科学家们,文字工作者们和一切文化教育工作者们,要紧密团结起来,兢兢业业,积极工作,长期努力,才能使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得到根本的顺利的解决。我们这次会议的任务还不是从根本上改革汉字,而是在汉字改革的正确方针之下,首先解决两个迫切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简化汉字和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汉字在我国人民的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有过伟大的贡献,它对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汉族从有历史的时期起,就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虽然古代汉字  相似文献   

10.
张会  裴晓真 《青年论坛》2002,(3):104-105
网络汉字词是网络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重点从造词的角度对网络汉字词的生成进行了分类研究 ,认为网络汉字词虽然形式特别 ,但它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基础之上产生的 ,它们的生成仍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 ,因此 ,我们完全有可能对其发展走向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1.
文字改革是一件大事。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召开了这一次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来开展有关文字改革的具体步骤的讨论,是和整个国家建设事业有密切关系的。请让我代表中国科学院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庆贺。中国文字,主要就是我们目前还在普遍使用着的汉字,作为中国言语的记录工具,已经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四千年中汉字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文化生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极其丰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通过汉字的记录被保留下来的。就在今天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孙昕光 《青年论坛》2013,(5):125-131
汉字文化是在汉字的使用、传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文化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意蕴美、音韵美和书法美三方面.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经兴盛、衰落、复兴三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汉字落后论”、“汉字取消论”的荒谬,同时也说明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说,汉字文化的一度衰落是由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等特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汉字文化的复兴也是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随着汉字文化的再度复兴,汉字的差异构成汉字文化圈各国间交流传播的障碍,正在成为汉字文化发展中不可回避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是汉字文化圈各国通力合作,走汉字共通化的道路,从而在汉字字体、汉字字形、汉字编码等方面实现统一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悲哀     
现在社会上愈来愈重视外语了,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精通外语,花大本钱请老师辅导,在与国际接轨日多的今天,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同时又悲衰地看到,我们对我们的母语———汉语却越来越疏离了。大学生外语理工极好的,字却写得不成样子,写个东西半通不通;小说不耐咀嚼,电视语言更糟,不中不外,不今不古;报纸上不少文章味同嚼蜡,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汉字专家们一直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到自豪,他们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文字,一家多义,一字多用,有血有肉,太完美了。比如说真,十分具体为真,假字从人,说明…  相似文献   

14.
李非 《中国人大》2014,(1):54-54
每到年终岁末,各式各样的盘点、总结、回顾层出不穷。就在前不久,一些媒体盘点了去年的年度汉字,入围的除了"梦""廉""革"等充满正能量的汉字外",罚"字也格外抢眼。尽管在最终的票选中",罚"字并没有被选为年度汉字,但是同样作为一个高度浓缩、含意丰富的汉字",罚"字也蕴含着最深最广的民声民意。因此,读懂其背后的民生期盼,也是我们迈向2014年新的高度的起点。如果我们重温发生在身边的那些故事,不难发现",罚"字的入围,一方面与名目繁多且数额不菲的罚款紧密相连,比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历史演变体现了创造性与规范性的对立统一.当下,汉字书写以危机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这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又有内部和外部原因,其危害是严重的.对此,我们应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力、重视汉字的研究与普及、遵循汉字使用和演变规律、改革汉语教学方法,将危机化为转机,从而让汉字重新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和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并不一定要组成词汇、句子才有意义。单一的汉字,就兼容了音美、形美和意美。一字一历史,一字一故事。我们的汉字是一种能以小见大的全息语言,一个小小的部分即包含了有关整体的全部信息。现代生物学发现,生命的密码都藏在基因里。只要撷取一个小小的细胞,无论是来自头发梢还是脚后跟,都可以解读出这个生命的全部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通过DNA代代相传。我们汉民族在生理上继承了祖先的基因;在文化上,同样领受着先人的馈赠。而这同样被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基因,就藏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里。文化的基因和生理意义上的基因一样,融化在血液里,融化在每一寸身体发肤里,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7.
文字是世界各国共有的文化符号,书法则是中华文化独创的艺术奇葩。中国的汉字与其它各国文字一样,最初是为了论述事实而发明和使用的。对至今日,汉字仍然在各种场合有效地履行着记事功能。汉字在记述事实的同时,还成为书法家手下的艺术创造。飘逸如春风拂面,凝重如高山峙立,清秀如寒梅傲雪,狂放如飞瀑凌空。5000年岁月,留下了多少佳作,迷住了几何书家。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不够它纵横驰骋,在一衣带水的东邻,在隔洋相望的新大陆,书法已在得到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8.
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用文化镜像法、历史还原法、系统联系法等方法对其进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9.
张道升 《求索》2012,(9):163-166
在汉字学基础理论研究中,李运富先生以汉字材料的全面介绍和科学整理为基础,创建了立足"三个平面"、多角度讨论问题的立体式研究思路和知识体系新框架。李先生认为,汉字不是汉语的翻版,汉字的属性表现在形体、结构和职能三个方面,因而汉字的学术体系也应该分为三个平面。有关汉字的具体问题应该放在各自的平面内分别讨论,这样才能避免概念不清而争议不止。基于这样的思考,李先生详细描述了汉字的形体系统、结构系统和职能系统,以及各个系统各种要素的演变情况,并从不同平面着眼,深入探讨了汉字起源、汉字性质、汉字关系、汉字文化、《说文解字》与"六书"、汉字考释方法、汉字史研究方法、汉字教学方法等各种有争议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传统"书写"方式的式微,出现了年轻人"提笔忘字""失写症"等现象,在某些领域,"以拼音代替汉字"有增长之势。汉字的生存基础和空间在多方面遭遇侵蚀。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似乎正在遭遇一个无可阻挡的历史变局。一些有识之士不免为之担心:汉字的生存与发展是否面临一场危机?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汉字危机确实出现过,但那是过去时了。"汉字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