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新 《前沿》2005,(5):123-125
近年来, 警察在执行公务中身体受伤、名誉遭损甚至牺牲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对警察执法中受损权益的保护能否适用民事法律, 学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一起出租车紧急避险造成警察受伤、警车被撞案的分析, 认为警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损害赔偿, 这不仅可以弥补警察遭受的财产权、人身权损失, 而且有利于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 维护警察的执法权益, 也避免了公安经费的不当支出。同理, 公安机关也可以成为民事赔偿请求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民法视野下的警察权力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权力的行使应在民法框架内,则会避免侵权。要划清警察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界限,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警察的权力设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二者应有其应有的平衡。警察光靠学习公法不够,要接受系统的民法学习,公民的所有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在民法中作了详尽的规定,因为警察权力的终极目标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要牢牢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以公民权利为起点、为核心、为主导,尊重和保障人权。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警察权力和公民权利具有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警察权力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警察权力的核心是刑事侦查权和社会治安管理权。以人权保障为本位的"警察公民主义"价值观已经渐渐取代以保护国家利益为本位的"警察国家主义",现代法治社会中警察权力的设立旨在保护公民的权利。在刑事侦查中,警察权力的行使应当在民法的框架内,否则很容易侵犯公民的民事权利。民法是众法之基,欲治公法必先治私法。人民警察需要学习民法,准确把握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牢固树立权利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4.
当前,人民警察执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事件呈增长之势。侵害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主要表现为侮辱和陷害人民警察,阻碍和攻击、干扰冒犯人民警察执法等。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不力既有社会矛盾突出、法律保护滞后、媒体舆论误导等外部原因,也有公安机关自我保护观念不到位、队伍管理模式不适应、警械装备落后等内部原因。加强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对策:一是完善立法,强化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相关法律保护;二是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保护观;三是健全制度,完善公安机关民警维权机构与制度建设;四是强化培训,提高人民警察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引导舆论,培育良性和谐的人民警察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明 《公安教育》2013,(9):30-33
关于警察自我防范可谓是个常说常新、与时俱进的话题,只要还有犯罪,只要还有罪犯,只要还有警察职业和警察,就要有警察自我防范,但是遗憾的是,我国警察自我防范的发展建设仍然没能摆脱理论"不给力"的瓶颈,警务实践远远领先于警务理论的状况,再次重现在了警察自我防范之中。谁都知道,理论的不足或欠缺,既有可能影响具体实践发展的速度,也有可能影响具体实践建设的质量,还有可能制约具体实践发展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强化警察自我防范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1]  相似文献   

6.
婚姻法与女权保护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婚姻法与原婚姻法相比,其突出特点就是大大强化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力度。婚姻法有关女权保护的内容包括妇女财产权、人身权、婚姻自主权、家庭地位平等权等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照顾、补偿、帮助和赔偿。  相似文献   

7.
美国警察反腐败措施包括惩罚性措施和预防性措施两类。近20年来,美国警学界反腐败研究重点已从严惩个别"坏苹果"转移到预防式反腐。以职业操守建设为核心的预防式反腐是有效根治警察腐败的重要途径,其通过有效地整合利用警员招募、教育培训、早期干预体系、内外监督等环节,来提升警察职业操守,强化警察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使警员对腐败行为产生自我防御、自我检查、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能力,使警员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和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80名警察院校大学生,对其施测自我和谐量表,以探索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良好。警察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在年级、专业类型、学历层次、和父母婚姻关系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大  相似文献   

9.
治安管理职能是警察的重要职能,在我国,由于过去诸多方面的原因,警察的治安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一方面扩大了行政处罚的范围,强化了警察的治安管理职能;另一方面规范了警察的治安管理行为,力求建立程序上的保证。二者的结合是对警察治安管理职能的有效整合,使警察的治安管理活动更能实现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公众对警察的偏见表现形式多样,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社会角色冲突、对警察认知偏差、人格结构自我层面弱化、紧张下的失范效应等公众层面原因以及警察群体自身层职权泛化、职责意识差、贪污腐败、媒体舆论不良导向等警察、层面原因均对这种偏见的形成与强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公众的社会心理层面,应尊重警察,加强法律观念,明辨是非,调整心态;在警察层面,应严格依法执法,正确公共危机,减少负面宣传,规范标识使用,牢记队伍品牌,才能彻底化解这种偏见及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警察自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自律是警察个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参照,按照警察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依靠内在的自觉意识、心理需要自愿地约束自己的意志、情感和行为。警察自律存在着六种心理障碍,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放弃原则的人情心理、生怕吃亏的攀比心理、抵触情绪的逆反心理、职权在握的特权心理、工作重压下的烦躁心理。加强警察自律,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愿;完善他律机制,严格法纪惩处。  相似文献   

12.
警察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与手段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展现出了集团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诸多特征,使得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的过程中伤亡情况严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警务实战能力是减少警务伤亡的最有效途径。人民警察应提高执行公务中的安全系数,以确保人民警察进行有效自我保护,达到保障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传统民法认为:人身权与人的生命紧密相联,不能继承。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也仅限于生命存续期间。反映在民事诉讼上,除了对著作权有特殊规定外,有关人身权的民事诉讼,如果原告人死亡,案件就自然终结。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人身权的保护期限应及于公民死后,理由如下: 第一,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往往是涉及财产关系的人身关系。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产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  相似文献   

14.
论人民警察执行职务中的正当防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和《人民警察法》的规定,警察职务行为是警察必须履行的职责,目的是对抗犯罪、打击犯罪以及执行社会管理,但对职务行为中发生的民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未作明确规定。为维护警察自身权益,人民警察在职务行为过程中应当有条件地适用《刑法》对于普通公民正当防卫权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警察身份和职务行为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限制。不能将正当防卫等同于职务行为,也不能将职务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警察防卫权,以此对警察执行职务中合理的正当防卫行为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警察执法中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警察在执法中遭受诽谤、侮辱及暴力袭警,严重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给警察执法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善执法环境,就必须依法保护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保护警察执法权益须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公安机关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司法及行政程序,保护警察的执法权益,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警察在执法中遭受诽谤、侮辱及暴力袭警,严重挫伤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给警察执法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要改善执法环境,就必须依法保护警察的正当执法权益。保护警察执法权益须从公安机关自身做起。公安机关应当在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司法及行政程序,保护警察的执法权益,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调查统计,在世界十大危险行业中,警察行业位居第三,仅次于矿工和战地记者。因此,牺牲与奉献就成为警察的职业精神,贯穿于警察的整个职业生涯。为了"安心地工作,平安地回家",警察必须建立自我保护体系,从思想、身体、装备及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危险的准备,并长期坚持相应的训练,以培养和保持良好的防护状态。  相似文献   

17.
警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警察的自我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思想观念和谐、素质结构和谐及身心的和谐。影响警察自我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警察必须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入手,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促进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8.
警察主观幸福感的心理资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理资本与警察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从心理资本的视角来看,警察职业幸福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警察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希望、自我效能和韧性等因素的不良或欠缺。要从乐观、希望、自我效能和韧性方面不断积累警察心理资本,努力提高警察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警察权威以价值认可为基础条件,以指令实施为外在表现,以民众敬畏为最终归结点。其不断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警察职责严重泛化,功能价值认同降低;权力运行不规范、警察形象认可度低;法律保障和强制力缺位,对抗权威追责力度不够;为民服务意识弱化,警民关系建设不足。欲重塑警察权威,应保证职能履行效益和社会公信力,强化警察价值权威;完善法律保护和警察强制力保障,构建警察法理权威;提高警察专业素质和使命意识,提升警察魅力权威。  相似文献   

20.
以公安民警为研究对象,将印象管理中的自我提升策略、逢迎策略和幸福感中的工作幸福感、生活幸福感建构理论模型,通过对209名公安派出所所长的有效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工作幸福感越强;女性警察比男性警察生活幸福感高;自我提升策略影响警察生活幸福感但不影响警察工作幸福感;逢迎策略对警察生活幸福感和工作幸福感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警察自我提升策略比逢迎策略对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深。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通过不断改善和提升年轻警察的幸福感,重视增强男性警察的工作幸福感,以及注重自我提升策略和逢迎策略的改进,才能进一步有效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