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党的二十大再次作出部署: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公共治理场域,国家、乡村社会和农民作为重要的结构力量与实践主体,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S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说明:依托国家高位推动、地方政府专项部署与生活场域机制构建的耦合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逐步深入农民日常生活,实现与农民以家户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治理资源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持续重塑农民生活空间,以家户为治理单元规范农民生活秩序,并通过现代化改造形塑农民生活实践,进一步赋能农民主体参与,从而建立起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综合,其中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状况,是衡量人居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人居环境主要着眼于对城市区域的研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发展农村经济、强化农民环保观念、协调城乡发展、搞好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等多个层面上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3.
《山西政报》2015,(7):20-24
晋政办发[2015]1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3月12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5年行动计划2015年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深入推进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深入扎实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根据《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  相似文献   

4.
建设部近日开展的一项农村人居环境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五大隐患。这五大隐患分别是饮水安全隐患,给排水和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安全隐患,因过境道路和没有村中道路而产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因人畜混杂、消防、防洪、卫生防疫而引起的公共安全隐患,以及因竖向规划不利而引发的社会不和谐隐患。  相似文献   

5.
严斌剑 《群众》2020,(18):50-5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18年,江苏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规划,明确整治的内容及优先序;依据区位,确定整治的技术与模式;科学匡算,为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监管,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房前屋后皆果树,一湾碧水绕村宅。初春时节,雨后漫步在黄岭村中,潺潺的溪水穿村而过,一排排青瓦白墙吊脚楼的小别墅整齐地坐落在青山脚下,村中央鸳鸯塘上的小桥、凉亭与塘边的翠竹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动人的美景,得益于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污水处理是重点之一。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离不开沼气的建设。位于恭城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06-106
2004年12月27日.建设部公布了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单。这两个奖项设立于2000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表彰对象是城市人民政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的某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冯天万 《前进论坛》2008,(11):21-2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实现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当前,农村环境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环境不容乐观。本文作者作为西部贫困地区的老农工党员,对所在地区农村环境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贫困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落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发挥农村妇女潜能,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她们既是积极的建设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但基层农村社会男性领导者对女性作用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妇女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改善妇女居住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善性别平等的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龙岩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村庄规划滞后、建房杂乱、环境污染、“空心房”多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笔者有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小康目标的重要抓手。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2020年)》等系列政策的实施,北京市加大了对城乡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客观要求来看,北京的城乡环境水平与首都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2,(18):1-2
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来,东阳市认真按照上级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入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农村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农村环境不断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以来,山东省在大力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和基础性工作,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为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全文如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  相似文献   

17.
王璇  李灵灵 《求索》2008,(10):194-195
由于生态恶化和设计理念混乱等影响,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和危机。有学者因此提出“诗意地栖居”的新人居环境理念,将美学纳入人居环境科学。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历经数千年,早已将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文人诗意的生活美学熔铸于一炉,本身就是“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典范。本文试图从唐诗中挖掘文人造园理想中体现的人居环境思想,作为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中寻求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我们在经济欠发达的滨海县对农村人居环境作了些调查.发现了一些矛盾.并就对策作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腾飞,农村、农民的需求也在攀升。农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科技内涵、生活质量,转变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创建生态文明村已迫在眉睫。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举措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在梳理已有文献基础上,阐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时代价值,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机制,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制定规划,明确整治的内容及优先序;依据区位,确定整治的技术与模式;科学匡算,为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监管,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