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湘评论》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2.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新湘评论》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  相似文献   

3.
高处的药匣     
刘心武 《学习导报》2012,(18):52-52
他头一次把女朋友带回家,那姑娘很乖巧,到厨房去帮助未来的婆婆烧菜,他和父亲坐在厅里看电视转播球赛,忽听厨房里传出“哎哟”一声,女朋友竞不慎烫伤了手指,他母亲心疼得握住那手指头不住地吹气,又大声呼叫他父亲:“快拿獾油来!”他父亲便赶忙去往书房,书房的一排书柜,靠门的那架最高一格只摆了半边书,剩下的那个空间放着一只藤编匣子,那是他家的药箱。  相似文献   

4.
不沾光     
上哪个当父亲的不爱儿子,哪个当儿子的不爱父亲。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呢?三国时胡威的故事,可以说是极好的例子。三国时的胡威去探望做了荆州刺史的父亲,他独自带着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荆州。父子相见,十分高兴。有些人就忙着在官府内给胡威张罗住处,房里罗衾锦被、豪华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是胡威竟然拒绝去住,而在衙门的马棚里安了一张床铺。他说:“儿子不应该沾父亲的光,去享受非分的待遇。”胡威在荆州住了没几天,便请求回家。他父亲取出一匹绸子给他,可是他站在一边愣着不拿,过了一会儿,他问道…  相似文献   

5.
郭庆晨 《前线》2010,(11):57-57
最近夜读,见陈元回忆父亲陈云的往事时.谈到了这么一件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陈元正在读中学。一天,他发现父亲有一阵子不去公园散步了,感到很奇怪,父亲平时特喜欢这么做,还爱跟游人聊天。怎么现在老在家里闷着呀!于是,他问爸爸。爸爸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他们。”原来,陈云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6.
石奢纵父自刎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宰相叫石奢,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不媚权贵,不徇私情。有一次,他带着随从去地方巡视,半路上看见一个人行凶杀人后逃跑,他就下车亲自和随从一起追捕凶犯。快抓到凶犯时,他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父亲。他既愤怒又羞愧,就命令下属不要再追了,放走了他父亲。回朝后,石奢把自己捆绑起来,请求司法部门处置,并派人对楚王说:“杀人的凶犯是臣的父亲,如果臣抓住父亲,将他治以死罪,这样虽然可以建立自己的政绩,显示自己的刚正无私,但这是不孝的。臣废弃法律而放跑了凶犯,这是不忠的。臣的罪应当判处死…  相似文献   

7.
伤心的结局     
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男孩在路旁嚎啕大哭,他问这孩子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我刚才不小心丢了十块钱。”那人见他哭得如此难过,就从口袋中掏出十元钱送给这个男孩。可是没想到那个小孩哭得更加伤心。那人大惑不解,就问小孩:“我刚才不是已经给你十块钱了吗,为什么还哭呢?”小男孩回答:“假如我不丢掉那十块钱,我现在已经有二十块了。”故事短短,启迪深远。是的,如果一个人被贪婪主宰了自己的心灵,等待他的只能是“伤心的结局”。没有得到时贪婪者是“伤心”的。贪婪者手伸得老长,一味向着这个世界索取。当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8.
他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敬献着孝心。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但熊志刚还常常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还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他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走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孝未尽啊!”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个小孩,喜欢恶作剧,他在山上放羊,放着放着,突然大喊一声:“狼来了,快跑快跑!”众人赶紧提棍上山,问狼在哪儿。小孩说:“狼没来,我逗你们玩儿呢。,”第二天.他还去山上放羊,放着放着又一声喊:“狼来了,快跑快跑!”众人再次提棍上山,又一次上当受骗。如是三番,小孩的话没人再信,  相似文献   

10.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驶往芜湖。途中,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傅大章:“安徽有一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在啊!就在安庆。”很快,有关方面便安排毛泽东与之见面。  相似文献   

11.
1992年7月,怀化地区好联副主任赵婉玉,从全国妇女干部学院学习回来,得知自己将赴虽证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她没有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舒槐林,直到临走前一天晚上,才对舒槐林说:“如果组织上要我下基层,你说该怎么办?”舒槐林一听,开玩笑地说:“听从组织安排。”舒槐林见妻子不说话,马上有了预感:“你真的要去?那我们这个家卜…··”他正想嚷起来,忽见妻子双眼涌出了泪水。“我不去虽江!”父亲吵了起来。“叮叮当当——”母亲甩起了锅碗瓢盆。这个晚上,谁也没有理睬她。赵婉玉走马上任后,认真分析了新时期宣…  相似文献   

12.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撤保     
有一年暑假,李大钊携夫人赵纫兰回到故乡河北乐亭县探亲。到了岳父家,妻弟赵晓峰谦恭地请求李大钊说:“三姐父,给我在外边找个事干吧。”赵晓峰读过书,有文化,年轻人出外见见世面、寻求发展也是人之常情。李大钊沉思了片刻,便点头应允。李大钊返回北京不久,赵晓峰就接到了他的来信。信中写道:“你托我的事已办妥,由我做保,到汉沽盐务局当职员。望你按时报到,好好干事。”那时候,在外边干事要有“保人”,否则是无人敢聘用的。而今由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出面担保,聘人单位自然允准。赵晓峰异常高兴,立即整顿行装,赶赴汉沽盐务…  相似文献   

14.
何小军 《学习导报》2013,(12):41-41
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写了一首赞扬某小学的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有个八九岁的女生却提出“大孩能教小孩,小孩就不能教小孩吗?我看应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陶行知惊喜不已,逢人便夸:“这个小孩可真是我的‘一宇之师’呀!”  相似文献   

15.
寡母教子     
李伟明 《求贤》2008,(11):45-45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歇(chù)在朝中说话很有分量。一天退朝之后,他去见母亲。进屋一看,年迈的母亲正在纺麻。公父歇说道:“像我们这样有地位的家庭.不愁吃穿.干吗还要纺麻啊?”其母听后面露愠色,叹息道:“鲁国让你这样的人做官.看样子离亡国不远了!”  相似文献   

16.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7.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18.
安吴青训班四中队队长郝克勇突然被青训班的领导胡乔木、冯文彬找去谈话。冯文彬非常客气地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接着便询问他的家庭情况。郝克勇便一五一十地将自己的经历和父亲、哥哥及与杨虎城将军的关系作了介绍。 郝克勇是陕西临潼人,其父郝鹏程曾任杨虎城的特种兵营长,后赋闲在家。他和西北军中的一些主要人物有着亲密的联系。 “这就对了!”坐在一旁的胡乔木开了腔,“党决定派你到三十八军赵寿山部当政治教官,做好赵寿山和其他西北军军官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不要打我的牌子搞特殊” 1950年秋,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国家铁道部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见他穿一身山里人的装束,便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年轻人被问得低下了头,怯怯地答道:“我找父亲。”“你父亲是谁?”“滕代远”。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滕代远在老家务农的大儿子滕久翔,他听说父亲当上了铁道部长,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探望。几经周折,终于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久翔是滕代远离开家乡考入常德师范前一年出生的。滕代远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如今见到阔别20多年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心里分外高兴。  相似文献   

20.
正每天早上起床,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早市卖花。他把卖花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卖不卖得出去,他看得很淡:卖了,当然好;没卖成,也无所谓。我真替父亲高兴,母亲"走"后,他仍然把个人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花盆"全是父亲平时攒下的瓶瓶罐罐,甚至是用过的快餐盒。他把这些器皿洗干净、培上土、栽上花,待花开后,便小心翼翼地将其挪到他的"百花箱"里,一手拎上一箱出门了。节俭了一辈子的父亲对吃从不挑剔,粗茶淡饭,仅此而已。对于穿,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