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遥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遥感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在不断努力,力争提高本国卫星遥感研制水平和监测能力,扩大本国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范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技术在灾害预警和减灾救灾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展现了它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过去的20年,10多个国家和组织成功地把各种地观测卫星送入太空,并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灾害风险不断加剧,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卫星遥感作为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灾害时空变化的高技术手段,在灾害管理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减灾卫星工程的建设,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已发展成我国防灾减灾重要的支撑业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  相似文献   

6.
国内     
《人民公安》2009,(24):4-5
我国近日将用长征四号丙火箭发射遥感卫星八号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13日表示,我国将于近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中国遥感卫星八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5,(5):5
<正>1月27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到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考察调研。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业务区,窦部长一行详细了解了灾情管理与数据服务、灾害风险与损失快速评估、卫星遥感、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步在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汶川大地震救援期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有效把握灾情.及时准确地开展了各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正逐步在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遥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遥感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在不断努力,力争提高本国卫星遥感研制水平和监测能力,扩大本国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范围.  相似文献   

11.
<正>卫星遥感是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之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综合应用作为重大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方面,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设要求“稳步推进卫星遥感网建设,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推动空基卫星遥感网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管理中的应用”。2022年6月,  相似文献   

12.
微言     
《民主与法制》2020,(4):50-51
——《人民日报》评论员近日发表评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人们在心灵上贴得更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3,(10):55-55
2013年9月2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申报的两个2013年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批复。其中,“基于自主控制的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的综合减灾快速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拟建设我国首个基于自主控制卫星的短流程综合减灾快速服务平台,探索国产商业遥感卫星在综合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基于自主卫星的灾情报送与服务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将构建“国家一省一市一县一乡镇一村”6级灾情报送与服务综合应用示范体系,实现基于卫星导航的灾情信息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亦然 《中国减灾》2007,(6):46-46
在2000年国际减灾日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份关于灾害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所谓自然灾害并不完全是自然产生的,事实上,导致灾害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联合国的这一判断反映出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灾害观念和减灾行为已经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6,(9):11-11
为加强预防,从源头上防范土地违法的机制。据国土局局长安家盛介绍,北京已征用了3颗卫星,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手段,及时监控、查处违法用地行为,并将由过去按季度监测,改为一两个月监测一次。有了卫星的监控,铲除违法用地这颗毒瘤似乎有了希望,但国土局局长安家盛表态说,目前,查处土地违法在短时间获根本性好转可能性很小。他概括目前的土地违法查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一些部级土地违法案件中,查处过程中很可能没了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环境减灾卫星工程的建设,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已发展成我国防灾减灾重要的支撑业务。业务体系建设现状一、建立了国内外两种数据共享机制。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以环境减灾卫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的基础上,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及组织建立了稳定的数据共享机制。二、建立了常规与应急两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已逐步应用到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中。但总体来看,我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针对灾害现场工作的信息采集、灾害监测、指挥调度与应急通信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不足,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较大影响,特别在遇到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常规通信中断时,或是在常规通信不能完全覆盖的西部山区,其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空间技术是加强灾害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减灾工作是最需要也是最适合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领域之一。随着灾害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国际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卫星遥感技术在减灾救灾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12,(16):59-59
纵观100多年奥运史,东道主代表团比上一届的成绩有提高的占绝大多数,东道主的作用如此之大,秘密在哪里?人们最常见的说法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其实背后却大有文章。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火箭顺利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送入太空。这是我国减灾工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对卫星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