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其它时期有着根本区别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这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妄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的形势下,我党为挽救民族危亡,联合地主阶级和国民党一致抗日,而作出的一项政治上的积极让步.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在中日两国、国共两党的眼中具有各自的性质和意义,其发生是必然的。日本的国策是侵占中国大陆、称霸亚太地区、实现所谓建设"新日本"的奢想。在制造华北"自治"的企图落空后,它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以此作为所谓"新文化创造的战争"的重要一步。国共两党对七七事变性质的看法存在本质区别:国民党认为全国性抗战即全面抗战,中共提出全面抗战是动员全国人民起来的抗战;国民党主张通过抗日战争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民主新国家",中共提出建立"工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两党均认为,抗日战争不仅是拯救民族危亡,而且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七七事变使中国进入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新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日本反战进步人士纷纷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洪流之中,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其中,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反战工作最为有名的是日本共产党领袖、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负责人冈野进(即野坂参三);而另一位则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  相似文献   

4.
翟露露 《世纪桥》2014,(4):66-67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历时持久的正义之战。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全国各界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号召下,纷纷投身于抗战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西青年运动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青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1、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2、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意义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4、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5、新四军与抗日战争6、中共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在现当代的军事价值7、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8、上海与抗日战争9、日本  相似文献   

6.
正罢工纪念"八一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逐渐转向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侵华的战略和策略也作了一些调整,加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12月18日,早已与日本暗中往来的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叛国投敌。汪精卫集团在香港主办的《南华日报》《天演日报》  相似文献   

7.
一场险些让蒋介石丧命的空袭,引发国民党高层恐慌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配合对中国的军事进攻,向中国境内派遣了大批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间谍。这些人乔装改扮,掩藏身份,通过种种关系秘密潜入到中国各地以及国民党当局的各个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刺探中国高级军事情报,为日本的军事侵略行动服务。  相似文献   

8.
一、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中国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以蒋介石为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要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使中国成为依靠美帝国主义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代表无产阶级和各族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抗战胜利果实的前提下,不惜多次作出让步,努力争取和平,反对内  相似文献   

9.
单侠 《世纪桥》2014,(11):19-20
"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讲好此问题,就要先对学生对此问题存在的误区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国民党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的重要依据;最后,在与国民党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结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树立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郑书祥与国立福建音专的进步师生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战进步文化活动,并同国民党顽固派作坚决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玉龙 《广东党史》2010,(11):40-44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统局成立了一个密电组,以日本军用密电为对象,进行研译。1942年5月,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请求,要求中方派人赴加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主要政治力量暂时超越了党派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歧异,将实现民族复兴与打败日本侵略者相联系。其中,共产党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为奋斗目标;国民党提出了"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政治主张;中间力量提出了"贯彻抗日主张,恢复领土之完整"的口号。三支政治力量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认识的一致性,推动形成了全民族合作抗战的局面和抗战胜利的最终到来。但由于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路径及终极指向存在着诸多分歧,导致他们在共同抗战的同时,也以自身独特的逻辑对这些问题进行着探索,从而构成了一幅幅孜孜追求民族复兴的波澜壮阔画面,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中,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政治领导才能。 一、参与谈判,组织领导战动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敦促下,国民党开始认真对待国共合作这一重大问题。 邓小平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1937年8月,邓小平随同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所率的中共代表团应国民政府之邀赴南京参加军政部谈话会,并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会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我被关押在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我爱人刘亚鹏被关押在国民党“首都反省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进行了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初步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他由上海返延安途经南京时,在国民党谈判代表陈立夫陪同下,于...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止时间,国外许多学者给予极大关注.日本学者与西方学者对"十四年抗战"有不少表述和分析.其中日本学者的"十四年抗战"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学术界的"十五年战争"论,西方学界也出现一些以"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从"十四年抗战"视角研究中国抗日战争以至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看法."十四年抗战"研究观点在国际学术界的客观存在,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研究留下学术交流和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三步退让"促和平早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共就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希望通过谈判使国民党同意结束"训政",成立联合政府。而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队主力尚在西南、西北地区,立刻发动内战有很大困难。于是,在蒋介石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电邀下,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和谈,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以《论持久战》为题,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历时9天的讲演。讲演围绕着"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与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怎样进行持久战与怎样争取最后胜利?"共讲了21个问题。最后,他明确指出,无论在什么条件下,只要坚持持久抗战,结果都是一样的:日本必败,中国必胜。这一结论,气势恢宏,掷地有声。结束时他还郑重而谦恭地表示:"这个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是抗日战火最早燃起的地方。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辽宁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为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辽宁长达14年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除中国共产党外,无论是当时执政的国民党还是其他党派,都没能在这场反侵略的斗争中勇敢地站出来。而恰恰是在东北的力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十月,侵华日军攻陷武汉后便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变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为政治诱降为主,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明的、暗的、军事的、政治的拉拢。抗日战争从此进入了相持阶段。在日本诱降政策的欺骗下,在国际上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策动下,反共顽固派在统一战线内部逐渐抬头,先后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血腥事件。而我军在华中,除李先念同  相似文献   

20.
王钰 《党史纵横》2010,(10):44-46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统局或立了一个密电组,聘请美国密码专家亚德雷任顾问,以日本军用密电为对象进行破译。1940年4月,蒋介石把在重庆的国民党各派系从事密电侦收和破译工作的7个机构合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密电情报的侦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