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1年春,任弼时离沪来到中央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他在中央苏区领导的干部工作扎实有效,体现出高度的组织才能和鲜明的个人特点,赢得了"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美誉。未到中央苏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苏区后认为毛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任弼时到苏区前不久即1931年1月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但该会并未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在反对立三路  相似文献   

2.
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1931年4月,任弼时与王稼祥、顾作霖等作为中央代表来到中央苏区,任弼时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在党的组织工作上,任弼时不仅抓党的领导机关建设,而且非常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他常说:"党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与群众的连环。党的一切决议,必须经过支部的执行,因此,必须健全党的支部。"他批评了那些不重视党支部作用的党组织负责人,提出一定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10月,红军主力撤出中央苏区后,在中央苏区先后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和中革军委中区分会。这些留守机构在红军主力转移、中央苏区沦陷、活动范围日益缩小、斗争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以项英、陈毅等为中坚,在领导苏区军民开展对敌斗争过程中,先后经历五次迁驻,并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指导下,逐步实现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的转变,适应当时的敌我环境,探索正确的斗争策略,锤炼了干部、保存了实力,  相似文献   

4.
李祥 《党的文献》2018,(2):66-69
被誉为"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的任弼时,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他有坚强的党性,在党的事业面临重大考验的关头,始终坚持原则,信念坚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以党性来批评人、教育人、说服人,让人心服口服;他善于倾听和采取正确的批评方法,即使采取严肃的批评,也能让接受批评的同志感到心悦诚服;他注重实事求是,能根据实际情况、条件和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他勇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为其他同志更深刻地进行自我审视作了表率。任弼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任弼时坚持向群众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在领导共青团工作时,任弼时就号召青年"努力在农民中活动",要求共青团"深入群众",做到"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1925年6月,他在《上海五卅惨案及中国青年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正任弼时和毛泽东同属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同是湖南人,虽然两人相差11岁,却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两人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党前。他们都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任弼时经毛泽东任书记干事的俄罗斯研究会介绍,赴外国语学社学习,并首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然后转赴苏俄,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中央苏区时期之前,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为党工作。中央苏区时期,是他们第一次在工作中出现交集。通过查阅二人这一时期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8.
正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他一生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叶剑英曾评价说:"任弼时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  相似文献   

9.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2)
正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任弼时耐心、谦虚地听取干部、群众的汇报和意见,和风细雨地教育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留下了不少佳话。耐心、谦虚地听取干部、群众的汇报和意见任弼时说,自己的很多重要决策,都是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判断出来的。"小事"从何而来?任弼时一贯的做法是,耐心、谦虚地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不管你是反映情况、倾诉苦衷或提出建议,也不管你讲得正确与否,自己事先是否知道,他总是认真听取,不会轻易打断你的话。这既是任弼时的工作作风,又是其政治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任弼时从1931年4月来到中央苏区到1933年4月调任湘赣省委书记,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工作两年,作为苏区中央局的主要负责人参与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问题,并担负起苏区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和战争后勤工作,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使苏区中央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规,为苏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总政治部的地位、作用都十分突出。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罗荣桓等人都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年中央苏区的"红小鬼"陈丕显曾经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本文结合陈丕显的不凡履历,着重披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路福贵 《党史纵览》2017,(12):12-14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有一支无线电侦察部队,曾被毛泽东誉为"红军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据中央军委二局红星奖章获得者、红军译电员邹毕兆后来回忆:"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宁,3个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破译单位也很快合到一起。二方面军的破译工作最先是任弼时同志搞起来的。他从中央根据地去六军团后,借鉴中央红军的破译工  相似文献   

14.
《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是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主要的宣传媒体之一。它非常重视对"群众化工作方式"思想的宣传,传达了中央苏区"群众化"思想的核心内容:明确提出了布尔塞维克的群众化工作方式原则,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如何争取群众"、"如何宣传鼓动群众"、"如何领导组织群众"等具体问题。这一思想在当时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在如何处理党群关系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为缅怀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进一步弘扬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推进新常态下党的青年工作,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共青团上海市委拟于2016年8月中旬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召开"任弼时与青年工作"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请以电子版形式发至:rbsyjzx@aliyun.com,论文注释统一采用脚注。征文截止日期:2016年7月1日。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5月中旬,任弼时被调离苏区中央局。6月中旬,他到达湖南和江西交界的湘赣苏区担任省委书记,同年12月,接替蔡会文兼任省军区政治委员。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省军区政治委员,他在从1933年6月到达湘赣苏区至1934年8月奉命撤离、先遣长征的14个月里,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展建设巩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积极策应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10)
<正>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9月到2017年6月,组织全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围绕开展万名干部下乡驻村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及如何有效保障工作取得实效等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牧办主任、全区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清理。记者:在全区开展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的总体设计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劳骥 《前线》2014,(6):117-117
<正>任弼时是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16岁投身革命,去世时只有46岁,在我党历史上立下了很大功劳。他生前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尽管任弼时身体不太好,但他最怕工作少,甘当人民的"骆驼"。任弼时身患严重高血压,长期抱病坚持繁重工作。他从苏联治病回国后,医生规定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4小时,实际上他经常超出8小时。他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  相似文献   

19.
任弼时1950年逝世,党中央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1994年在任弼时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 ,江泽民强调任弼时是党的卓越领导人、政治上成熟、有着坚强的党性和实在的工作作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围绕任弼时在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与理论贡献 ,国内召开了一些学术研讨会 ,发表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专著和论文 ,使关于任弼时与党的建设的研究有所推进。目前 ,党史界、理论界正在继续把这一研究不断深入开展。笔者认为 ,任弼时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卓越贡献 ,主要体现在其对毛泽东建…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30日,是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的任弼时同志85周年诞辰。3月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笔者访问了81岁高龄的萧克同志。萧老将军向笔者动情地道起他与任弼时同志一起共事时的美好回忆。肝胆相照的战友初识时留下的印象恐怕是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萧老谈起他与任弼时第一次见而时显得兴致勃勃,他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我第一次见到任弼时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当时我任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我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