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千画虾     
1945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张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  相似文献   

2.
正上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期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一次交谈中,张学森先生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得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千古英雄"的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我们带着一丝疑惑赶紧请张学森先生细说原委。他微微一笑开口道:  相似文献   

3.
正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期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一次交谈中张学森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受到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千古英雄"的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带着一丝疑惑赶紧请张学森先  相似文献   

4.
国画大师张大千曾应张学良将军之请,为东北三大名山之一的医巫闾山泼墨挥毫,丹青传世.张学良对这一名山作了介绍:“医巫闾山,在辽宁省北镇县西数十里处,一名医无山,亦名闾山,俗呼广宁山,为阴山山脉之分支,松岭越大凌河而来者,绵亘二百余里,高拔四、五千尺,迤东低落为大小黑山等,高不过百尺.虞舜封十二山,以此为幽州之镇(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日医无闾),隋以医巫闾为北镇,其山拥六重,亦名六山.上有仙人岩,镌有吕仙像;补天石,明张学颜书刻;仙女洗头盆,清高宗有刻诗(余幼时曾颂读,惜今已忘之).可怜松,在一片光石上,生一孤松,清高宗亦有题诗.产美名,尔雅称之为珣玕琪.有大庙,俗称北镇庙,供有舜妃、尧之娱娥二女,建有行宫,为清高宗避暑处也.”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沙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2019世界图书之都",这无疑肯定了沙迦酋长国在过去40年来,致力于成为文化和书籍中心所做出的努力。爱书的城市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沙迦和仁川更是与书有着奇妙的缘分,它们是怎么营造城市书香的?"文化无国界"给每个家庭发放图书1995年,联合国宣布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并在此框架下于2001年发起世界图书之都计划,以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在当今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因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千古留名。但当年少帅与安徽有关的人和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单文俊 《党史纵横》2003,(11):19-21
宋黎与张学良,1936年2月相识于西安。此后60多年,宋黎对张学良一直怀有割不断的情结。 一 初识 张学良青少年时期,接受过儒家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特别是受西方师友的影响最甚,深谙“教育系乎国本”,尤其重视正规教育。他认为:“中国有数千年文化的历史,地大物博,而在现代不能成为强盛的国家,考其原因,就是缺乏有训练有知识的民众。”因此,不惜斥巨资赞助东北大学(今辽宁省政府址),聘请国内最高水平的教授执教。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8.
在周恩来漫长的一生中,他与张学良交往的时间,短暂得微乎其微,前后算起来,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天九夜,然而,他俩之间却建立起了异常感人的深厚情谊。1936年,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经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的牵线联系,张学良于3月4日从西安亲自驾机飞抵洛川,与中共代表李克农、钱之光、戴镜元进行了联合抗日的谈判。为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计,张学良提出,由中共派一位全权代表,最好在毛泽东、周恩来中推出一位,与他再一次商谈,地点定在肤施(延安),时间由  相似文献   

9.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不能不令人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一致抗日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将军.本文拟就张学良与抗日战争做些研究,以此作为不能忘却的纪念.一、杀父之仇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是奉系军阀的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出身绿林,1916年任奉天督军,一度曾任北洋政府首脑.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死.张学良继父业于危难之中,成为主政东北的最高统治者.杀父之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抗日的种子.张学良后来不止一次说到“我恨日本!”“我对日本非常不满.家仇国难集于一身,同日本有不共戴天之仇.”张学良在接受NHK(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最初我不知道父亲被炸死,部下仅告诉我是负伤,所以我晚了几天才回家.如果当时告诉我真相,我会立即赶回去.我一点都不怕日本军,如果他们在杀死我父亲之后再杀死我,我相信一定会有比我更厉害的‘张学良’出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张学良虽然从来也不曾见面,可是,他们彼此却神交已久。彼此对对方都有强烈的好感。邓小平生前多次希望能在北京会见张学良这位民族英雄,并且在张学良恢复自由前去美国探亲以后,他曾亲自安排吕正操前往美国,欢迎张学良返回祖国大陆。张学良本人也十分希望返回祖国大陆,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会面。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直至故去也没实现彼此心中的夙愿。战争年代张学良曾经雪中送炭邓小平对张学良的敬重,早在这位爱国将领在西安发动兵谏以前就产生了。1936年初冬,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率兵在甘肃一带征战,忽然…  相似文献   

11.
罗青长 《世纪桥》2005,(6):34-35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促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两个伟人,这两个伟人之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情缘,这段难舍难分的情缘一直伴随着两位伟人走过了曲折坎坷的一生。作为这段情缘的见证人,我愿将它笔录如下,以为对两位伟人的缅怀之情。一见如敌,相见恨晚上个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  相似文献   

12.
隔山 《党课》2012,(19):117-118
人们大都知道张大千以山水画著称,其实他的花鸟、人物也画得十分精彩。他的泼墨荷花浓墨重彩,堪称一绝;他笔下的仕女刻画精细,雅俗共赏,成为他绘画题材中很受欢迎的一类。  相似文献   

13.
李克农(1899—1962),安徽巢县人。红军时期,曾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解放后,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我党我军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杰出领导人。 西安事变期间,为促成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尽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与东北空军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玄  攀登 《北京党史》2000,(2):43-46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是一位从封建军阀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抗日爱国将领 ,杜重远则是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制陶瓷民族工业的东北工商巨子 ,而且还是一位以宣传抗日著称的民主战士。他们二人的一腔爱国情怀及其为民族振兴和抗日事业作出的贡献人们耳熟能详 ,但他们二人之间的爱国友谊及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故事却是鲜为人知的。为了发展民族工业 ,建设新东北东北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以前 ,民族工业就已经建立起来。其中煤炭的开采、冶炼以及纺织、榨油等工业皆闻名全国。但是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逐步加剧 ,东北的民族工业进入了停滞和萧条状态。到 2 0年代…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距今已经66个春秋了。最近由于《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的出版,以及张学良密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实录”的启封,这一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世界史进程的事件,重新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往事。尤其是此一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最引人瞩目。两人初会于肤施(延安,1936年4月9日),再会于西安(1936年12月17—25日),相  相似文献   

17.
生于1876年的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与生于1901年的张学良年龄相差25岁,近乎两辈人。在近半个世纪的交往中,两人情深意笃、风雨同舟,不是师生胜似师生。紧紧相系两人的,是那赤子般深深的爱国情缘。  相似文献   

18.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也曾是他的爱将.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不久,经亲戚举荐,来到张学良卫队旅当兵.张学良见他写一手很好的正楷字,便推荐他报考东北讲武堂.  相似文献   

19.
孙韶林 《党史文汇》2002,(11):20-22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而令世人瞩目。而在“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谈判则是“西安事变”的奠基仪,为“西安事变”奠定了明确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组织基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利害不同,均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成立东…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张学良,都是受世人敬仰的千古功臣。一位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另一位是著名的爱国者,中国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东北军总司令,西北“剿总”副总司令。国共10年内战,双方军队曾在战场上有过多次较量。然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却毅然捐弃前嫌,肝胆相照,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