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匪是一个时代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之一。它不仅破坏正常的社会生活﹑经济活动,而且还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进行考察时,见闻了当地土匪的猖獗活动。本文主要是以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见闻为线索,来探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匪的活动状况及其产生原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满永  葛玲 《唯实》2008,(8):159-163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社会整合,伴随着全面的单位化进程,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单位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对城市社会整合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满永  葛玲 《唯实》2008,(9):159-163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社会整合,伴随着全面的单位化进程,蕴含了极其强烈的政治色彩.单位制的确立,标志着国家对城市社会整合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1957年创办的广交会,是观察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绝佳视角。广交会是在被封锁、禁运的条件下,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的制度化平台;是中国对外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展示窗口,肩负沟通中外、澄清海外反华谣言的重任。广交会客户邀请的国别政策反映了中国经济外交的取向,中国政府还通过广交会还开展对外援助和展览会外交。客观地说,中国通过广交会实行的对外开放有限,但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两岸关系,已是难能可贵了。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必须坚守两个不能否定的立场,相关判断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创办了一批民族院校.以中央民族学院为代表的民族院校,通过多形式的招生选拔、多类别的办学层次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选拔干部学员,并通过课堂教学、报告展览、研究讨论、生产劳动、政治仪式等多种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通过这些举措,民族学院的干部学员实现了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了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迅速成长为在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优秀干部.20世纪50年代民族院校干部培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天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仍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地区还处于战争状态。中央高层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采取设置交通部门、恢复交通线路、组织不同交通工具等措施,尝试从战时军事向恢复经济转型。新政权接收的大型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不多,大量分散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此阶段承担运输的主要依靠。就水上内河运输而言,分散在各地内河中的民船承担了沟通城乡关系的任务。以民船业为中心,考察内河航运秩序,可从新的角度理解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经济和社会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和王恩茂《为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而斗争》的重读和对比,着重分析50年代党对民族政策的阐述,重现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苏联情报机关在上海活动时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关系,它们主要为苏联和共产国际服务,同时也给予中国共产党很多帮助,包括传递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信息,为中共提供军事情报,向中共交付援助经费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8)
本文根据新发掘的来自日本的档案资料,在其吸收和批判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上,从红军产生的背景和建军经过、红军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活动、红军的本质等方面来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红军的认识,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扩宽了视野。虽然其认识过于宏观,而且当时日本仇视共产主义,但是日本馆藏档案的这些认识总体来说是恰当,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学科体系逐步构建、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无论是在通史类研究还是在专题史研究方面,都取得扎实的进展,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学术著作为中心,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考察,并适当展望其发展趋向,以期为深化中共思想史研究及其学科体系构建提供相应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战频仍,外患日深,处于四分五裂的边缘。广大知识分子充满对政治改良的期盼,主张团结一切爱国者与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打造现代政治,尽力解决边远地区的民族、经济与交通问题来维护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王向华 《世纪桥》2008,(1):63-64
红枪会是20世纪初期产生的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农民武装自卫组织。红枪会的产生既有深刻的政治军事原因,也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同时与北方农民落后的迷信思想和尚武的历史传统等思想文化根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领导职务.受这些身份的影响,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大量的“科技”理念和意象.以往,学界对这类科学诗关注不足,偶尔的研究也往往只注意这类诗的“政治性”内容.事实上,除政治身份之外,郭沫若还具有“公共人物”的身份,从这一视角切入,可以重新考察郭沫若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亦可获得相对丰富的理论阐释和新的意义挖掘.  相似文献   

14.
访谈是党史工作者常做的功课。访谈的意义,在于激活知情者的记忆,将历史从记忆状态,转化为叙述状态,从而让史事得以浮现与存留。广东党史部门过去开展过大量的党史访谈活动,并整理出一批访谈文本。今后,党史访谈应更多、更常态化地进行。成功的访谈,既是受访者记忆的释放,亦有主访者的专业参与在内,包括发幽现隐、析误辩疑、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对50年代后期统战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了纠正和调整,浙江省委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本省实际,采取积极措施,有步骤、有层次地对本省的统战工作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是,由于这个阶段的调整工作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开展进行的,因此,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运动中,艾思奇、胡绳和陈唯实等人作为代表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通过各自的著作表达,展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独特理念和深刻思想,而其所形成的共识是使广大知识青年能够最大限度地解除知识饥荒,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变社会生活的思想利器。同时,他们在哲学和生活的关系、哲学与认识真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同的看法,从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作出了共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的供给对澳门市民的节日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各种应节鲜活农产品更被赋予浓厚的精神和民俗意义.从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本地农产品产量受城市化影响不断缩减,而内地供澳农产品也经历了一个从紧缺到丰裕的过程.在澳门民间重要传统节日冬至期间,20世纪50年代部分年份内地供澳农产品货源不稳定,降低市民节日团聚的欢乐气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农产品不仅供应充足,而且出现了价格“不涨反降”的现象,改变了一般意义上节日期间供需差距导致价格上涨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澳门民生并千方百计向澳输送农产品,为丰富市民的节日生活以及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贯彻一边倒方针,在对外贸易上也形成了对苏新国家贸易总额高、对资贸易总额低的格局。但在政策上,中国不仅从未关上对资贸易的大门,而且从1952年初就开始了对外贸格局的调适,努力发展对资贸易。如成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资本主义国家为工作重点推进民间贸易;扩大对港澳出口并转口东南亚,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发展对资贸易;创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建立对资贸易平台。到1958年,在外贸国别政策的顺位上,相比于对资贸易,对苏新贸易已处于次要地位。作为一种外贸格局的一边倒,并非中国外贸的政策取向,不能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混为一谈。中国发展对资贸易是由当时的商品结构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苏联方面对此也未予反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强调和弘扬"民主精神"、"民主与团结"、"民主第一"等成为中国共产党言说民主的主旋律。在颂扬英美自由民主传统和精神的号角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批判国民党破坏民主团结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尤为注重树立在思想文化、基本人权和政治体制领域的民主要求,其认识实现了"破"和"立"的结合。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大背景,此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尚未真正成形,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在这个过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特点和发展实际,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调整中促转变,在保护中促转变.在富民中促转变,在改革中促转变,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