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粟裕大将同夫人楚青谈话,多是谈形势谈工作。楚青曾对他说:"你就不能谈点别的?"粟裕风趣地说:"我们是政治夫妻嘛。"粟裕长子粟戎生自从军以后,尤其是当了军队领导干部后,父子俩谈话从来都离不开军事,粟戎生想:"爸爸同我大概是‘军事父子’吧!"1942年,粟戎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那时,粟裕担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正率领部队在苏中一带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的反"清乡"斗争。粟戎生的幼年是  相似文献   

2.
1944年初夏,发生在如中耙齿凌地区的遭遇战,是当年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在反“清乡”斗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意外遇日伪1944年5月,在苏中四分区,我新四军一师三旅主力和地方武装、民兵,紧密配合,对日伪发起了强  相似文献   

3.
《世纪风采》2020,(6):F0003-F0003
在中共南通市委、中共如东县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资料陈列馆于2013年动工建设,2015年9月18日开馆。本馆占地31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依托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并与其紧密相拥,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展馆分为序厅、"救亡图存铁流东进""砥柱中流坚韧卓绝""决胜江海驰骋苏中"五大展厅,展陈面积3700平方米,由中科院院士、全国著名设计大师、东南大学齐康教授主持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吴镇 《世纪风采》2007,(7):11-12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清乡”扫荡。1943年初,苏中解放区所在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奉命从江(都)宝(应)高(邮)地区转移,渡江南下办学。当时,我是叶飞部下老一团的营教导员,泰兴攻坚战时负伤初愈,领导关心我把我也送进了抗大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等总兵力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5路对淮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通过不断蚕食、清乡,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我抗日根据地,消灭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及淮北党政机关。朱家岗保卫战是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中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英勇顽强,在敌我数量、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击退了敌军疯狂进攻,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宣告了敌人大"扫荡"的失败,巩固了淮北根据地。这次战斗也因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场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6.
<正>为粟裕提供情报1943年1月,吴强等人从阜宁出发南下,前往浙东游击队工作,在途经苏中军区的时候,被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留了下来。当时,苏中四分区正面临着紧张的反“清乡”斗争形势,急需抗日人才。吴强留下后,担任四地委敌工委员会委员、四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从事统战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顾斌  沈昕 《世纪风采》2006,(8):19-20
周一峰(1915一1991)原名周民风,祖籍广西鹿寨县,壮族,出生于上海,193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洗礼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周一峰受党派遣,始终坚持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前沿的南通,与地方军民同生共死抗日反“清乡”。解放战争之初,周一峰担任华野七纵队五十九团政委,参加了举世闻名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其后,他又到华中九分区坚持敌后斗争,历任第九军分区副政委、政委、兼九地委委员、书记,为苏中地区乃至全国的解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赵阜  阳子 《党史纵横》2003,(8):35-38
托派与"抢救运动" 1944年春夏之季,在粉碎了日伪军一系列的"扫荡"清乡"之后,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势相对平稳了一些,于是,自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在根据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1942年初,日伪军出动一万余人,对我苏中四分区进行疯狂的“清乡”,扬言要把新四军从(南)通、如(东)、启(东)、海(门)等地区赶走,逼进黄海喝水。陈毅、粟裕同志识破了敌人的阴谋,果断决定在长江口外的黄海上建立新四军的海防武装,开辟海上抗日根据地,扩大回旋余地,以摆脱背水作战的不利地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党史纵览》2008,(8):44-48
将门虎子因戎而生 1942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粟裕的长子粟戎生降生了。粟戎生说:“那时父亲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的反‘清乡’斗争。听母亲说.我生养在江苏扬州的外公家。外公赞赏父亲的战斗生涯.为我起名‘戎生’.父亲很喜欢这个名字。后来.因有被敌人侦知的迹象.外婆亲自把不到两岁的我设法送到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11.
<正>苏中四分区联合中学(简称“四联中”)是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实施残酷“清乡”背景下,在苏中根据地中心三仓区古鲁乡鲁灶庙,创办的一所“集八校于一体”的联合中学。因与西南联大办学有着相似背景和模式,享有苏中“小联大”美誉,与新安旅行团、鲁艺华中分校并称为新四军的三张“文化名片”。学校办学3年,聚集爱国教员50多人,培养人才3000多人,赓续了苏中“崇学重教”文脉,形成了深受“铁军精神”浸染的“忠诚精进”气质,走出了一批服务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英才,留下了足资苏中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1943年4月16日,为配合反“清乡”的需要,根据苏中军区党委的决定,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在团长汤景延的率领下,集体打入敌人内部。历经了惊心动魄的163个昼夜后,“汤团”于9月29日夜在金沙、刘桥、石港等地同时暴动,胜利回师。这种集体假投敌的斗争方式,在我军的历史上史无前例!大胆设想1943年春,苏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局势日益严峻。日伪军秘密调集大量兵力,准备重点“清剿”苏中四分区的通海五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情报传到苏中军区,引起了粟裕等首长的高度重视。通海五县临江面海,无险可守,但它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贯通大江南…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直在拜读《吕正操回忆录》,其间,不止一次地出现马仁兴的名字。尤其是下面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仁兴自从一九四一年率骑兵团起义,脱离朱怀冰后,我们就在一起工作、战斗。开始任冀中骑兵团团长;一九四二年‘五一’反‘扫荡’转到冀鲁豫后,冀中骑兵团和冀鲁豫骑兵合编,留在冀鲁豫,马仁兴调任冀中二十七团团长;一九四三年九月又随我到晋绥,马仁兴兼任晋绥军区一分区司令员;以后又和我一起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14.
我家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抗日战争时期是著名的盐阜抗日根据地。当年,隶属阜宁县吴滩区敖河乡,村庄距日寇据点阜宁县城仅6公里,其中间虽有射阳河相隔,可鬼子仗着有汽艇,经常出动沿河两岸"清乡"扫荡",烧杀抢掠。为抗日救亡,在我党的领导下,乡、村均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形成敌占城、我占乡的情势。白天鬼子出来"扫荡",党就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与之周旋。夜晚,鬼子龟缩到县城,党就领导人民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生产活动。残酷的对敌斗  相似文献   

15.
唐如浴 《世纪风采》2012,(11):41-41
194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纪念日,这天晚上9时左右,苏中四分区西北线,从天生港沿通榆河向北到丁埝再向东沿串场河到掘港、南坎海滨,4万多军民,同时火烧日伪军为强化清乡,消灭我新四军地方武装和政权.  相似文献   

16.
<正>1942年6月9日,冀中八路军22团两个连及地方武装一部在深泽县宋庄打了一场村落防御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顽强固守15个小时,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最后成功突围,创造了冀中根据地反"五一大扫荡"中最典范的战例。日军对冀中发动大"扫荡"1942年,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最艰难困苦的一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1942年肃正作战计划",抽调大批兵力进一步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当年4月开始,陆续展开冀东"1号作战"、冀南"12号作战"、冀西肃正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四军的一名女战士,我经常回忆起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拿出那本珍藏已久的影集。看着影集里飒爽英姿的戎装照,记忆之舟带我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岁月长河,那里有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苏南地区的形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日、伪军趁势进行残酷的“清乡”和“扫荡”。1941年1月上旬,新四军16旅在廖  相似文献   

18.
<正>1941年夏,日军纠集十几万人马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妄图在一举击溃新四军主力的同时,顺手牵羊地把新四军军部的附属单位一网打尽。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  相似文献   

19.
枣林歼敌     
这是1941年9月的事了,日本鬼子集中4万多兵力,在冀东搞“五一大扫荡”之后,在从唐山到北京这条大公路上,设了好多据点,有的村镇还修上炮搂,挖上外壕,安上鹿砦铁丝网。敌人常常白天出动清乡“扫荡”,要钱要粮,晚上进村强拉大姑娘小媳妇进据点糟塌蹂躏。  相似文献   

20.
黄君珏,湖南湘潭人,原名黄维佑,生于1912年4月19日.1927年参加共青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投身革命活动,1937年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6月2日,在山西左权县庄子岭反"扫荡"战斗中跳崖,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