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印度洋海啸之后,东南亚逐步建立起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灾害管理合作机制,但在多边机制之外也不乏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区域外行为体的双边合作,因此有观点质疑东盟的作用和多边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试图分析东南亚灾害管理合作的多元多重机制,探究东盟的角色和作用.在反思既有规范研究并借鉴国际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缺乏规范认同的情况下,务实合作可以为规范平衡提供可能性和过程动力.东盟发挥知识资源和关系网络优势,在不同规范之间进行策略性平衡,通过实践层面的灵活应对来缓和规范竞争,在区域灾害管理合作中扮演协调性主导者角色.而过程主导模式使东南亚灾害管理合作呈现出一种多元多重的地区架构.在缅甸风灾和台风“海燕”这两个标志性案例中,东盟运用软性权力弥合分歧、协调斡旋,切实主导和促进了区域灾害管理合作.  相似文献   

2.
贺嘉洁 《东南亚研究》2022,(5):31-55+155
协调国机制是东盟对外关系的制度创新。在缺少区域共同外交政策的背景下,它构建了一个与轮值主席国明确分工、由成员国共同参与并一对一负责协调与全面对话伙伴国关系的制度框架。这一安排不仅确保东盟国家能就对外政策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而且使得东盟可以利用成员国的双边外交资源服务于区域的整体利益。它也是建构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社会化机制。本文以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在担任对华关系协调国期间对南海问题的协调为例,分析了协调国在东盟对外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虽然协调国机制存在局限性,但它依然为发展中国家整合彼此力量、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机制是东盟为进一步深化同对话伙伴国在非传统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等问题上的讨论与合作而建立的安全合作机制。这一会议机制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坚持东盟的主导地位;第二,要求大国的政治承诺和对规范的认同;第三,追求务实的安全合作。东盟通过运用议题设置、制度建设、决策程序等诸多手段维持其主导地位,并通过政治承诺与规范认同的方式协调大国行为。由于东盟缺乏必要的物质实力,大国对于政治承诺与规范认同的漠视使这一会议机制面临失灵的风险。东盟在建构规范约束其他大国行为的过程中,其自身也被建构的规范所约束。这为中国通过影响规范创设进而影响东盟决策提供了切入点。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东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影响这一会议机制的议题设置,也可以将这一会议机制作为在新时代调适中美关系的抓手,推进与亚太其他国家的务实安全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欧盟/共同体层面的制度建设改变了社会伙伴的偏好、兴趣以及思想,将他们吸引到"欧洲社会共同体"中。社会伙伴在欧盟治理的传统模式——共同体方法下,发展社会对话、参与三方会谈并为立法提供咨询;在《马约》签订后,借助社会伙伴程序,社会伙伴享有了直接参与立法的权利;而在欧盟新型治理模式——开放式协调法下社会伙伴又与公民社会一道在欧盟的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监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对社会伙伴在标准立法程序、社会伙伴程序以及开放式协调法三种决策机制下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欧盟治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盟中立政策是其在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东盟处理成员国间关系和国际与地区问题的政策基础,对东盟建立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维持地区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政策,反映在东盟各层级会议形成的各项文件和东盟秘书长的发言中,彰显了东盟作为南海问题非相关方的超脱精神和道义责任。然而,目前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政策正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认为,东盟在南海问题上中立政策的走向,未来主要取决于东盟内部与对外互动和博弈的结果。现任东盟秘书长在南海问题上多次不负责任地发出偏离东盟中立政策的言论,中国和东盟大多数成员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需要警惕,并要采取果断措施促其改正,以避免对磋商南海行为准则和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规避到合作:老挝和东盟关系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挝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和加入东盟的进程中,老挝与东盟的关系经历了从规避到合作的发展历程.十年来,老挝认真履行成员国的职责和义务,主动融入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而东盟也力促老挝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其他成员国间的合作,缩小发展差距.在与东盟的磨合中,老挝对参与区域合作的认识更为全面,态度也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7.
东盟区域安全合作的新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盟区域安全合作的新尝试赖松龄,曹云华令人瞩目的东盟区域论坛首届会议于1994年7月2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东盟成员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东盟的对话伙伴(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联盟、日本、新西兰、韩国和美...  相似文献   

8.
王雅梅 《德国研究》2008,23(3):54-60
在欧盟内部的多级治理体系中,并存着两个层次的区域政策: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虽然它们干预的范围和对象不同,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从共同体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协调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进而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是欧盟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欧盟和成员国在区域政策权限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欧盟区域政策和措施常常受到来自部分成员国的阻力,这是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的核心与特殊困难。欧盟协调共同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的途径主要是要求成员国提交详细的地区发展规划和采取措施控制成员国的国家区域援助。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盟区域政策和成员国区域政策协调效应的发挥还需要欧盟和成员国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方式。在对建构主义安全共同体理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包含外来威胁与域外力量介入的外部推力与内在进程性要素——包括规范建构、交往与社会学习、国际组织与制度建设以及人民参与——共同推动了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这两方面的动力通过促进地区共同利益、增进成员国互信、塑造集体身份等方式来实现成员国对地区内部"和平变革"的期待,从而增强安全共同体的"一体化"。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缓慢向前发展。其中,应对外在安全威胁的共同需求及增强与域外力量抗衡筹码的共同利益促使成员国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而东盟集体身份也在与域外行为体的交往中得以实现。但地区内部进程中各要素的缓慢发展,导致共同体内部推动力不足,反过来制约了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继欧洲难民潮和北美非法移民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后,东南亚也爆发了严重的移民危机。东南亚国家普遍采取的将移民视为威胁的"安全化"行动不仅无助于移民危机的消解,反而加速了危机的升级,成为对地区稳定和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大挑战。认识到移民政策"安全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东南亚各国开始寻求加快推进移民的区域治理,由此产生了地区国家"安全化"行动与"区域化"进程两者并存的发展态势。然而,在区域化进程中,东南亚诸国面临治理维度发展失衡,政策行动上存在共识缺乏和能力制约等挑战。为此,东盟需要突破当前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安全化"反应模式,实现均衡治理和统一行动。作为东盟的重要邻国,中国应积极研究对策,加强多边合作与协调,维护地区稳定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欧盟成员国在禁毒政策领域发展共同政策、战略和行动能力的历史,探讨了欧盟禁毒政策的立法基础、制度机制、业已达到的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欧盟已逐渐发展出一个共同治理跨国毒品问题的政策框架,为成员国通过欧盟途径来治理本国毒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手段,成为一个在相互依存条件下以一体化方式寻求毒品安全的典型实例。对欧盟禁毒政策及其制定过程的研究,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禁毒合作,以及建立自己的国际禁毒行动协调机制,共同推动解决毒品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是区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东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东盟必须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东盟建立了不少合作机制,签署了若干宣言、倡议和协定,并积极与域外国家和环境组织开展合作,然而治理成效还是有限.从东盟存在的环境问题、合作机制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制约东盟环境治理成效的因素,既有东盟层面的,也有东盟成员国层面的.东盟的环境治理尚未摆脱以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治理成效不佳.其中,"东盟方式"是最大的障碍,如何突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这一原则的限制,将是东盟环境合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东盟治理能力的缺陷和缺乏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区域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治理意志与决心不强、集体行动迟缓,说明东盟仍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集团.因此,如何协调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一文化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网络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区组织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东盟在网络安全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治理之道,初步形成了"东盟方式"。它将网络安全更多地视为网络犯罪问题,并将网络恐怖主义归为网络犯罪;充分尊重成员国的互联网主权,偏好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主要采用声明、宣言、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等较为松散灵活的制度形式;采取"最小限度的组织性",没有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常设机构,只是松散的合作框架;非国家行为体在东盟网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声音,但影响有限;与域外大国进行网络安全对话,开展网络安全合作,但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不干涉原则,并将其从反对外部势力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拓展到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但东盟的不干涉原则在应对成员国事务的实践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盟在缅甸对不干涉原则进行了尝试性调适。通过考察东盟在2003年德拜因事件、2007年“袈裟革命”、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和2021年军人再度接权后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东盟建设性介入缅甸事务的主动性在加强。上述五个案例表明,东盟不干涉原则在应对缅甸事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张力和限度。不干涉原则的调适虽然增强了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影响了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同时,维护东盟的整体性是东盟调整不干涉原则不能触碰的红线。  相似文献   

15.
欧元与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财政政策协调是决定欧洲经济一体化成败的重要因素。欧元诞生以前 ,欧共体各国建立了财政政策协调的法律制度、共同预算制度 ,并在税制趋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为欧元的顺利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元正式流通 ,对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欧盟原有的财政政策的协调机制、各成员国税制的差异、欧盟东扩带来的新老盟国税制的差异等问题成为欧盟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 ,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协调的制度框架 ,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当局的协调和对话 ,真正实现成员国税制的趋同政策 ,成为欧盟目前财政政策协调的重点。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欧盟的财政政策协调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祥章  李忠艳 《东南亚研究》2022,(6):47-68+154-155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不干涉原则,并将其从反对外部势力对本地区事务的干涉拓展到不干涉成员国内部事务。但东盟的不干涉原则在应对成员国事务的实践中并非一成不变。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东盟在缅甸对不干涉原则进行了尝试性调适。通过考察东盟在2003年德拜因事件、2007年“袈裟革命”、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罗兴亚人危机和2021年军人再度接权后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东盟建设性介入缅甸事务的主动性在加强。上述五个案例表明,东盟不干涉原则在应对缅甸事务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张力和限度。不干涉原则的调适虽然增强了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影响了东盟内部的协调一致。同时,维护东盟的整体性是东盟调整不干涉原则不能触碰的红线。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关系既是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两国根据地区形势演进的双向政策选择,体现了两国的共同政策和利益倾向,对地区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加坡对外战略中的大国平衡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在涉及地区安全和经济领域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协调日益增强,提升了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相关性、存在度和话语权。新加坡高度关注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转型,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政策措施,期待延续双方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新加坡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在近年来的南海问题中,美新战略合作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对地区形势的稳定和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历经了三次变迁。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东南亚地区的冷战格局发生变化,东盟创始成员国开启了退出冷战的历史进程,使东盟得以顺利度过脆弱的襁褓期。1978年,越柬冲突爆发,东盟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程,摆脱了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也暴露出硬实力不足的缺陷。1991年冷战终结,亚太安全体系发生历史性的剧变,处于地区安全结构平衡点上的东盟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创建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成为亚太安全合作进程的"驾驶员",其地位与影响走向巅峰。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模型来看,东盟在亚太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源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与东盟战略选择的互构。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亚太安全体系的结构变革逐渐深入,东盟在其中的关键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盟各国新一代领导人能否深刻理解东盟与亚太安全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做出合理的战略选择,对于东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在以东盟为中心、中日韩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三大框架下全面推进,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东亚地区力量对比发生重要改变和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面临着地区国家间政治互信脆弱、机制化建设亟待提高和美国加大介入力度等来自内外的双重挑战。作为地区大国,中国应积极承担地区责任,高度重视并主动推进东亚地区粮食合作,加大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化建设投入,并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20.
李杨  黄宁 《当代亚太》2013,(1):101-124,159,160
目前,东盟成员国中已有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先后正式加入TPP谈判。由于上述四国无论在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还是在对外政策上都有明显差别,因此,它们加入和推动TPP谈判的动机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它们将在推动TPP谈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文章结合东盟四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及利益诉求,详细剖析了各自加入TPP的具体动因,给出其在当前谈判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策略选择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即在短期内应"静以待变"应对TPP,中长期则应以"层次清晰、区别对待"的原则处理与东盟及其各成员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